失智症狀妄想/快速理解老年癡呆(失智症)的行為,用這幾大技巧!

尋夢新聞LINE@每日推播熱門推薦文章,趣聞不漏接❤️

加入LINE好友

  護理患有癡呆症的老人會給家庭和護理員帶來很多挑戰。患有癡呆症相關疾病的患者會出現漸進性發展的大腦功能紊亂,這使得他們越來越難以記住事物、清晰地思考、與他人溝通以及照顧自己。此外,癡呆症還會引起情緒波動,甚至改變一個人的個性和行為。澳亞方舟為大家提供一些實用的策略,用以理解和處理癡呆症患者時經常遇到的行為和溝通問題。

  與癡呆症患者溝通的十大技巧

  1. 為互動設定一種積極的情緒。你的態度和肢體語言比您的話語更能傳達您的感覺和想法。以一種愉快和尊重的方式與您的親人交談,以此營造一種積極的情緒。使用臉部表情、語調和肢體接觸來幫助傳達您的消息和表達您的感情。
  2. 集中患者的注意力。限制干擾噪音——關閉收音機或電視,拉上窗簾或關上門,或移動到更安靜的環境。說話前,確保你得到她的注意;用名字稱呼她、通過名字和關係來表明你的身份以及使用非語言的暗示和接觸來幫助她集中注意力。如果她是坐著的,那麼就彎下身與她平視,並保持目光接觸。
  3. 清楚地陳述你的信息。使用簡單的詞句。慢慢地、清晰地並以令人安心的語氣說話。不要提高嗓門或大聲說話;相反,把您的聲音調低一點。如果她第一次不理解,那麼用同樣的措辭重復你的信息或問題。如果她還是不理解,那麼就等幾分鐘,然後把這個問題重新措辭一下。用人名和地名代替代詞(他、她、他們)或縮寫。
  4. 提問簡單、可回答的問題。一次問一個問題;最好是那些回答是或否的問題。不要問開放式的問題或者給出太多的選擇。例如,問「你想穿白襯衫還是藍襯衫?」, 而不是」你要穿什麼顏色的襯衫?」,更好的方法是,向她展示各種選擇——視覺提示和線索也有助於闡明你的問題,並能指導她的回答。
  5. 用你的耳朵、眼睛和內心來傾聽。耐心等待你親人的回復。如果她正在努力尋找答案,您可以提出一些建議。注意非語言暗示和肢體語言,並做出適當的反應。務必努力去傾聽那些話語背後的意義和感受。
  6. 將活動分解為一系列步驟。這使得許多任務更易於管理。你可以鼓勵您的親人做力所能及的事情,溫柔地提醒他傾向於忘記的步驟,並幫助他完成他自己無法完成的步驟。使用視覺線索會很有幫助,比如用手示意他在哪里放置餐盤。
  7. 當事情變得棘手時,轉移注意力並重新引導。如果你的親人變得心煩意亂或焦躁不安,試著改變話題或環境。例如,向他尋求幫助或建議去散步。在你重新引導之前,在情感層面上與人溝通是很重要的。你可能會說,「我看到你感到傷心——我很抱歉讓您心煩了。我們去吃點東西吧。」
  8. 用愛和安慰來回應。癡呆症患者經常感到困惑、焦慮和不自信。此外,他們經常混淆現實,並且可能還會回想起從未發生過的事情。避免試圖讓他們相信他們是錯的。專注於他們表現出來的真實感覺,用語言和身體來表達慰藉、支持和安慰。有時候握手、觸摸、擁抱和讚美會讓人在其他一切都失敗的時候做出回應。
  9. 回憶過去的美好時光。回憶過去常常是一種令人寬慰、積極肯定的活動。許多癡呆症患者可能不記得 45 分鐘前發生了什麼,但他們可以清楚地回憶起 45 年前的生活。因此,避免提問依賴短期記憶的問題,如問此人午飯吃了什麼。相反,試著問一些關於此人很久以前的一般性問題——這些信息更有可能被記住。
  10. 保持幽默感。盡可能使用幽默的語言,但不要以損害人為代價。癡呆症患者傾向於保持他們的社交技能,並且通常很高興和你一起笑。

失智症狀妄想/快速理解老年癡呆(失智症)的行為,用這幾大技巧! 汪醫師產文 第1張

  處理令人不安的行為

  首先,考慮這些基本規則:

  我們不能改變他/她。你護理的人有一種會塑造其性格的大腦功能障礙。當您試圖控制或改變他的行為時,您很可能會失敗或遇到阻力。需要做的是:

  • 嘗試適應行為,而不是控制行為。例如,如果此人堅持睡在地板上,就把床墊放在地板上讓他更舒適。
  • 記住,我們可以改變我們的行為或現實環境。改變我們自己的行為通常會導致我們親人的行為發生變化。

  行為有目的。癡呆症患者通常不能告訴我們他們想要什麼或需要什麼。他們可能會做些什麼(比如每天把所有衣服從壁櫥里拿出來),我們想知道為什麼。很有可能此人正在滿足忙碌和富有成效的需要。始終考慮此人可能試圖通過其行為來滿足什麼需要,並且在可能的情況下,試著去適應他們。

  行為是被觸發的。重要的是要理解所有的行為都是被觸發的——凡事必有因。可能是一個人做的事情或說的話觸發了一種行為,也可能是環境的改變觸發了一種行為。改變行為的根源正在破壞我們創造的模式。嘗試不同的方法,或者嘗試不同的結果。

  今天能用的明天可能就不能用了。影響令人不安的行為的多種因素以及疾病過程的自然發展意味著今天有效的解決方案明天可能就需要修改,或者可能不再有效。管理難以處理行為的關鍵是在你解決給定問題的策略中保持創造性和靈活性。

  *澳亞方舟,十五年養老(醫療)照護經驗,權威認證,國際標準,專注於慢病和認知症(阿爾茲海默)專業照護培訓,讓護理更簡單,讓家屬更安心!

▼ 汪國麟醫師 ▼

精選診所: 【汪國麟醫師】

人類「生什麼病就吃什麼藥」的時代已經過去了! 當今人類健康的最大威脅,已從急症或感染變成了慢性病,而藥物不再是修復健康的唯一選項 慢性病的成因複雜多變、不只一端,只倚賴藥物必定以失敗收場 人從來就不會因為缺少某個藥物而生病,反之 飲食、營養、生活形態與環境會左右基因的表現,會讓人體延年益壽,或是病入膏肓 這些才是人體療癒的基礎,而藥物只是最後不得以的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