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疾病防治/轉變意識,重視慢性疾病的健康管理,不要等健康亮紅燈才引起重視

尋夢新聞LINE@每日推播熱門推薦文章,趣聞不漏接❤️

加入LINE好友

  古今中外,只要人吃五谷雜糧,無不會被健康問題困擾。三十年前,我們國人還難以解決溫飽問題,傳染病和營養不良更是常見,而現在,基本需求解決了,大家的觀念也應隨之變化。

  近幾年,由於醫學被強力推動的商業化異化了太久,很多人現在似乎進入一個盲區,只知道生病了要進醫院花錢看病,卻忽略了應該在疾病之前,我們的身體各項指標還沒亮紅燈的時候就開始著手於疾病預防、健康管理與維護了。

  畢竟有不少疾病,等到身體出現明顯的不適時再去重視,可能為時已晚,無論是治療成本、還是醫治時間、效果,都將付出預料之外的投入和精力,真的是得不償失。

  慢性疾病防治/轉變意識,重視慢性疾病的健康管理,不要等健康亮紅燈才引起重視 汪醫師產文 第1張

  怕癌症不怕慢性病?

  看得見的事實是目前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癌症、慢性病已經成為困擾現代社會的主要「健康殺手」。可是相比起歐美等發達國家,我們對癌症和心腦血管疾病的認識依舊非常落後,甚至出現一個可笑的現象:大家怕癌症卻不怕慢性病?

  這終究是認識受限帶來的。首先,一個錯誤始終走不出來,即談癌色變,以為「得了癌症等於直面死亡」;其次,癌症、心腦血管疾病、糖尿病、慢性呼吸系統疾病等都可以統稱為慢性病,它們絕非「正常的」老年病。

  年輕人也得慢性病

  因為你可能還不知道,中老年出現的造成死亡、殘廢的心肌梗死與中風,其實起病於18歲之前的青少年時期。冠狀動脈粥樣硬化最早可見於新生兒。10-20歲的青少年,每100人中可以有3人發生冠狀動脈粥樣硬化。《中國自我保健藍皮書(2015-2016)》的數據顯示,中國居民慢性病患者或已超過3億人;慢性病更是呈年輕化發展趨勢,開始侵襲四五十歲的中年人。

  以高血壓為例,其不單單是中老年人的專利,世界性的肥胖流行,致使高血壓開始波及到越來越多的兒童和青少年,曾經有首都兒科研究所專家指出,6—17歲人群高血壓患病率呈現持續上升趨勢,應該予以重視。

慢性疾病防治/轉變意識,重視慢性疾病的健康管理,不要等健康亮紅燈才引起重視 汪醫師產文 第2張

  慢性病上「民智未開」

  早在五年前,世界銀行就發出過警示:「慢病在中國已進入高增長狀態。」而比這更令人擔憂的情況則是大家對慢病既不重視也沒有想要深入了解,中國工程院院士王隴德表示,中國居民的健康素養水平不容樂觀:在每十個居民中,僅有一個人掌握慢病防治的基本知識和技能,慢病的自我預防和自我管理根本無從談起。

  好在,國家的引導正不斷走向清晰。從《「健康中國2030」規劃綱要》到《「十三五」衛生與健康規劃》,國家強調要從以治病為中心向以健康為中心轉變,注重預防為主、關口前移,關注生命全周期、健康全過程。

  健康的鑰匙在自己手上

  健康不是聽天由命的事情,觀念決定健康。世界衛生組織資料證實,人的健康壽命,40%在於遺傳和生存的環境條件,60%取決於生活方式。像歐美等發達國家,在解決了基本的溫飽問題之後,就早早開始探索人類健康的奧秘,在挑戰慢性病方面已經有所收獲。有數據表明,1972年—2004年期間,美國的心腦血管疾病死亡率下降了58%,但是其中醫療衛生系統服務占比僅僅是17%,更多(占比83%)則是受觀念的轉變影響,開始重視健康管理帶來的。

慢性疾病防治/轉變意識,重視慢性疾病的健康管理,不要等健康亮紅燈才引起重視 汪醫師產文 第3張

  健康管理是什麼,簡單來說可以理解為0成本或者低成本的健康投資,即用積極的態度有針對性地去除或者減少健康危險因素。健康管理不分年齡大小,只要追求活得更長、活得更好、活得更有質量,就需要對健康有所憂慮,給予一定重視,留出哪怕一分精力對其進行投資、管理。

  不要以為「採取科學而行之有效的措施,不斷增加健康促進因素」實踐起來會很困難,簡單的未必無效,聽百遍不如親自試試,能不能讓「管好嘴、用好腿、不吸煙、少喝酒、好心態」這15個字陪伴你今後的人生。

  顯然,不僅在健康管理領域,「人無遠慮必有近憂」是個放之天下皆準的道理。無憂慮不健康,只有當國人對於慢病預防、公眾健康有了新的認識之後,再來談健康的長期做到才有意義,畢竟,有了意識不一定能改變行為,但是沒有意識一定改變不了行為。

▼ 汪國麟醫師 ▼

精選診所: 【汪國麟醫師】

人類「生什麼病就吃什麼藥」的時代已經過去了! 當今人類健康的最大威脅,已從急症或感染變成了慢性病,而藥物不再是修復健康的唯一選項 慢性病的成因複雜多變、不只一端,只倚賴藥物必定以失敗收場 人從來就不會因為缺少某個藥物而生病,反之 飲食、營養、生活形態與環境會左右基因的表現,會讓人體延年益壽,或是病入膏肓 這些才是人體療癒的基礎,而藥物只是最後不得以的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