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夢新聞LINE@每日推播熱門推薦文章,趣聞不漏接❤️
薪水高低,會影響一個人的生活水平,但你可能不知道,薪資水平還會影響身體健康。
最近,《美國醫學會雜誌》刊登一項新研究稱,薪水掙得少了,患心血管疾病的風險或可增加一成以上。
《生命時報》採訪專家提醒你,那些看起來八竿子打不著的事,可能正在影響你的心臟健康。
受訪專家
中國醫學科學院阜外心血管病醫院主任醫師 陳偉偉
北京安貞醫院心內科主任醫師 蘆燕玲
北京醫院心內科主任醫師 劉德平
掙得少,心血管病增加
最近,《美國醫學會雜誌》刊登一項新研究稱,薪水水平也會影響身體健康——掙得少了,患心血管疾病的風險或可增加一成以上。
美國哈佛大學醫學院附屬布萊根婦女醫院的研究人員對9000名參試者進行了平均為期17年的追蹤研究。
他們發現,研究期內薪水上漲50%以上者,患心血管疾病的可能性下降了近15%,而那些薪水減半的人,患病風險則增加了17%。
研究主管者、哈佛醫學院公共衛生學院研究員斯蒂芬·王表示,薪水下降導致心血管問題的原因比較複雜,包括焦慮情緒、沒條件健身、垃圾食品攝入量增加等。
4件「小事」連累心臟健康
除了薪資高低會影響心臟健康,以下4個小毛病也會給心臟帶來大麻煩。
脾氣急
心率血壓飆升
當人情緒激動時,激素水平會發生改變,最直接的反應就是血壓上升。此外,情緒不好的人容易失眠,會對心臟產生長期不良影響。
相對於過激情緒立刻會引起症狀,過度悲傷等看起來「平靜」的不良情緒也會影響心臟。
臨床上常會看到這種現象,家中如果有人去世,十天八天後老伴兒很有可能心臟病發作。
打呼嚕
加重動脈硬化
有些人打呼嚕是患了睡眠呼吸暫停。
睡眠呼吸暫停指每晚7小時睡眠過程中,呼吸暫停(口鼻氣流停止≥10秒)反復發作30次以上,或睡眠呼吸暫停低通氣指數≥5次/小時,並伴有白天嗜睡等症狀的一種病。
呼吸暫停會引起夜間低氧和高碳酸血症反復發作,導致血壓難以控制,誘發心腦血管病。
人如果有呼吸睡眠暫停,夜間血氧濃度會降低,可能造成包括心臟在內的各個器官供血不足,加重動脈粥樣硬化進程等。
牙周炎
細菌隨血入心
口腔中有各種細菌,當發生牙齦感染時,細菌可通過創面進入血液.
血液要流經心臟,可能導致細菌性心內膜炎、風濕性瓣膜病等,有時甚至要一兩年才發現「惡果」。
腰粗
心臟病風險大增
肥胖對健康不利,但不同類型的肥胖危害程度有差異,對心臟威脅最大的要屬「中心型肥胖」,即腰粗。
腰腹部是腎臟、胰腺、肝臟等重要器官的「集中地」,腰粗說明內臟脂肪多,相對於皮下脂肪和肌肉間脂肪,內臟脂肪更需要引起警惕。
根據《中國成人超重和肥胖症預防控制指南》,男性腰圍≥85公分,女性腰圍≥80公分即為超標。
7個好習慣降低心臟病風險
其實,預防心臟病並不難。
如果在短期內漲薪水的目標難以做到,別怕,養成以下幾個生活習慣,能幫你保護好心臟。
堅持科學飲食
- 低鹽飲食
建議烹調時少用鹽和醬油,可試著用香料或其他天然調味品代替,例如大蒜、薑、百里香、檸檬草等。
- 多吃水果
中國慢性病前瞻性研究項目對大陸50萬人群的調查表明,與不吃和很少吃水果者相比,每天吃水果的人心血管病死亡風險低40%。
每周運動150分鐘
美國新澤西州立大學研究發現,每天運動10分鐘就能有效改善心臟健康。
但對大部分人來說,一般建議每周至少堅持運動5天,每天至少30分鐘,即每周運動時間達到150分鐘。
需要提醒的是,鍛煉應以有氧運動為主,比如慢跑、步行、騎車等,不科學的無氧運動可能起到反作用。
保證有氧運動且適量,可從4個方面判斷:
- 運動時心跳加快但不胸悶;
- 運動中不喘還能吹口哨;
- 運動後半小時微微出汗但不累;
- 運動次日不感到疲勞。
「三高」人士或其他有潛在心臟病風險的人,要注意運動強度,最好在開始規律鍛煉前咨詢專業人士,根據自身情況,通過計算心率或做動態心電圖的方法,評估運動強度和安全性,以防運動不當發生意外。
避免久坐不動
久坐不動可能帶來很多種疾病,比如會使血液循環減慢,心臟工作量減少,久而久之,造成心臟機能衰退,引起心肌萎縮、動脈硬化、高血壓、冠心病等心血管疾病。
如再加上濃茶、咖啡或酒精等刺激性飲料的推波助瀾,更會加重心臟負擔。
從現在開始戒煙戒酒
吸煙對心臟的損害是長期且頑固的,煙草中含尼古丁,可刺激心臟傳導系統,使心跳加快,增加心臟負荷。
尼古丁還可刺激腎上腺釋放一種物質,增加心肌應激性,引起血管收縮,更易形成血栓,導致心肌缺氧,誘發心臟病。
除自己吸煙影響健康,遭受二手煙的人也會深受其害。如每周3次,每次在別人吐出的煙霧中呆30分鐘,患心臟病的幾率就會明顯增加。
此外,飲酒量越大,高血壓的發生風險就越大。
體重指數控制在18~25
超重會加重心臟負擔,還可能導致心肌肥大,甚至引發心肌病等後果,且肥胖情況越早出現,對心臟的傷害越大。
如體重超標情況一直得不到改善,心臟受損情況會更嚴重。控制體重,特別是青少年肥胖,可降低心血管病發病和死亡風險。
成年人體重指數【BMI=體重(kg)÷身高的平方(㎡)】應保持在18.5~24.9之間;25~29.9為超重;大於或等於30屬於肥胖。
監測三高
心血管事件鏈是從沒有疾病風險到血管損傷、冠狀動脈粥樣硬化,再到心肌梗死、心功能衰竭。
一旦有了風險暴露,就意味著在心血管事件鏈中向過早死亡奔跑。人如果控制好「三高」,應該可以活到100~120歲。
建議老人及高危人群平時在家勤測量血壓、血糖等,如果經過嚴格的生活方式干預,血糖、血脂、血壓仍未達標,需盡早在專業人員指導下啟用藥物治療。
定期體檢
一般人每兩年進行一次健康檢查即可,40歲以下且有心臟病家族史,以及75歲以上者,建議每年做一次體檢。
本期編輯:王曉晴
版權聲明:本文為《生命時報》原創,未經授權謝絕轉載。歡迎分享到朋友圈。
▼ 汪國麟醫師 ▼
精選診所: 【汪國麟醫師】
人類「生什麼病就吃什麼藥」的時代已經過去了! 當今人類健康的最大威脅,已從急症或感染變成了慢性病,而藥物不再是修復健康的唯一選項 慢性病的成因複雜多變、不只一端,只倚賴藥物必定以失敗收場 人從來就不會因為缺少某個藥物而生病,反之 飲食、營養、生活形態與環境會左右基因的表現,會讓人體延年益壽,或是病入膏肓 這些才是人體療癒的基礎,而藥物只是最後不得以的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