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智症前兆/加裝電梯省力、失智照護省心、老有所為開心:破解老齡社會痛點、難點、堵點讓耄耋老人收獲「看得見到幸福

尋夢新聞LINE@每日推播熱門推薦文章,趣聞不漏接❤️

加入LINE好友

  上海是全國最早進入人口老齡化的城市。近年來,上海全力推進養老服務高質量發展,養老床位年年增長,日托、助餐等覆蓋面不斷擴大,更多健康、文化服務進入社區……但是,隨著時代的發展和老齡化程度的加深,又出現一系列新問題。一年來,上海多方資源和力量集聚,一個又一個像老房加梯這樣的「痛點、難點、堵點」問題正在攻克中。

  老房加梯

  突破瓶頸搭上「高鐵」

  2015年全年,上海成功加裝上電梯的老房只有1棟,2016年也是個位數。隨後速度逐步加快,截至2018年底,上海多層住宅加裝電梯立項共298台、竣工61台。而記者從市房屋修建協會了解到的最新數據是:截至今年10月,本市完成加裝電梯計劃立項的房屋達871幢,其中已竣工186台,目前正在施工的有177台,另外還有31幢多層房屋結合成套改造等方式讓居民住進了電梯房。今年以來,加梯數量達到過去幾年總和的兩倍。這一推進速度,仿佛搭上了「高鐵」。

  

失智症前兆/加裝電梯省力、失智照護省心、老有所為開心:破解老齡社會痛點、難點、堵點讓耄耋老人收獲「看得見到幸福 汪醫師產文 第1張

  

  圖說:位於汶水東路的東方公寓,是虹口區首批加裝電梯的老公房。新民晚報記者 陳夢澤 攝

  更令人驚喜的是,加裝電梯項目由單一門幢逐步走向規模化加裝,向常態化發展。這其中,有審批流程簡化的作用,但更重要的是,市、區有關部門和各街道、鎮主動作為,針對瓶頸逐個擊破。

  上個月,長寧區行政服務中心設立上海首個既有多層住宅加裝電梯「綜合窗口」,業主可以在這里「一門式」辦理加梯申報及各項審批業務。虹口區江灣鎮街道、長寧區周家橋街道、普陀區長征鎮等都成立了「電梯辦(工作室)」,或由街道幹部坐鎮,或委托社會組織操辦,不僅為居民解疑釋惑,還聯繫政府部門召開協調會,甚至在審批時「上門服務」。

  而在遠離中心城區的崇明島,一年來多層住宅加裝電梯從無到有,遍地開花。截至上月,崇明加裝電梯立項數116台、正在施工74台(以上均包括36台商品房改建),竣工8台。崇明區提出「願改皆改、應改盡改、可改速改」的工作原則,通過優化行政審批程序,發揮基層黨建引領,引進建管一體化公司,成立一條龍服務工作室,資金多元籌措機制,完善監管措施和制訂管線搬遷指導意見等,有效減輕居民負擔,提高了加裝工作成效。

  認知症

  愛的記憶共同守護

  「我不認識你」「我找不到回家的路了」……一段段消失的記憶,抹去的不僅是老人臉上的笑容,更給每個家庭成員帶來了遺憾和傷痛。據國際上相關研究,認知症患者在60歲以上人群中比例約為7%,越是高齡比例越高。

  

失智症前兆/加裝電梯省力、失智照護省心、老有所為開心:破解老齡社會痛點、難點、堵點讓耄耋老人收獲「看得見到幸福 汪醫師產文 第2張

  

  圖說:黃浦區瑞金街道長者照護之家里,老人們在多功能活動室里下棋。新民晚報記者 周馨 攝

  愛的記憶需要共同守護。時下,上海正積極推進建設「認知症老年照護體系」,今年再度將「改建1000張認知症照護床位」列入市政府實事項目。如徐家匯街道龍吳路養老院,集日間照料、長期住養和綜合助餐等服務為一體,專注於為認知症和失能老人提供專業性服務。普陀區長壽路街道鄰里分中心專門辟出失智老人日間照護中心,每天都有一群老人到此「準時打卡」。除了常規的日間照料、營養膳食等日托服務,還有「記憶小屋」「大腦加油站」,採用認知療法、園藝療法、回想療法等,為輕、中度認知障礙老人提供健康干預、康復訓練、心理慰藉。

  今年9月,「上海市老年認知障礙友好社區試點」啟動,10個區的28個街鎮被列為首批試點單位,普陀區長壽路街道也是其中之一。長寧區對約2.4萬名老人採用AD8和MOCA雙量表精準篩查,並出台本市第一份認知障礙友好社區《建設標準》。

  老年大學

  建「家門口的好學校」

  38把小提琴、4把大提琴、一把低音提琴,樂手大多兩鬢飛霜,但演奏起《我和我的祖國》依然激情澎湃。說來讓人難以相信,這個「藏」在社區的三葉草弦樂團,全部由業餘樂手組成,團員平均年齡66歲。這群音樂愛好者先是在居委會活動室拉琴,後來得到虹口區嘉興路街道的支持,團員們每周六排練,除了以琴會友,經常開展公益演出。

  

失智症前兆/加裝電梯省力、失智照護省心、老有所為開心:破解老齡社會痛點、難點、堵點讓耄耋老人收獲「看得見到幸福 汪醫師產文 第3張

  

  圖說:三葉草弦樂團在演出。

  對70歲的指揮兼小提琴手傅克明來說,最難忘的事是去年在這里,習近平總書記觀看了他們的演出,還和在場的每位成員握了手。對大家說的「你們開心就好」這句暖心話,大家一直記在心頭。

  如何激發老人的價值感,做到老有所為?這一點,過去在為老服務中容易被忽略。如今,各級政府都更多地關注到了老年人在精神層面上的追求,為他們提供更多展現能力和才華的平台。

  針對優秀老年大學「一座難求」問題,上海以「老年人學習場所倍增計劃」為重點加大供給,把「就近、便捷、快樂」這一原則放在首位。如今,全市構建起老年教育四級辦學網路,包括4所市級老年大學、9所高校老年大學、22所區老年大學、222所街鎮老年學校、5139個居村委辦學點……一批「名家坊」「樂齡講堂」、睦鄰學習點、網路學習圈,成為老年人「家門口的好學校」。

  新民晚報記者 邵寧

▼ 汪國麟醫師 ▼

精選診所: 【汪國麟醫師】

人類「生什麼病就吃什麼藥」的時代已經過去了! 當今人類健康的最大威脅,已從急症或感染變成了慢性病,而藥物不再是修復健康的唯一選項 慢性病的成因複雜多變、不只一端,只倚賴藥物必定以失敗收場 人從來就不會因為缺少某個藥物而生病,反之 飲食、營養、生活形態與環境會左右基因的表現,會讓人體延年益壽,或是病入膏肓 這些才是人體療癒的基礎,而藥物只是最後不得以的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