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智症狀妄想/中西合併救失智!降低進食困難、失能風險

尋夢新聞LINE@每日推播熱門推薦文章,趣聞不漏接❤️

加入LINE好友

失智症狀妄想/中西合併救失智!降低進食困難、失能風險 汪醫師產文 第1張

  研究發現,中西醫合併治療失智症,更有助降低失能和進食困難風險。(圖/免費圖庫)

  記者趙於婷/台北報導

  隨著台灣邁入高齡化社會,失智症患者也越來越多,其中「進食困難」在失智症末期相當常見。對此,台北市立聯合醫院仁愛院區失智症團隊的研究發現接受中西醫整合治療,能減少近6成以上失智症患者進食困難,降低鼻胃管需要,也有助降低3成嚴重失能風險。

  研究團隊在1997-2009年間總共納入9,438位失智症患者,其中有超過 40%有接受中醫治療,為了減少人群差異對於研究結果的影響,依照性別、年齡、投保金 額、投保地區、慢性疾病史等因素,對兩組患者做傾向分數配對,進行12年追蹤。

  北市聯醫中醫科林舜谷醫師指出,研究結果顯示,接受中醫治療的患者在12年追蹤結束時,約有23%需要長期使用鼻胃管,較沒有接受中醫治療的對照組(35%)還低;另外,回歸分析顯示,有接受中藥治療的組別大約能降低42%的無法進食風險, 如果再加上針灸可以進一步降低到57%。

  但林舜谷也提到,因失智症患者還是以西醫治療為主,中醫輔助,所以患者確診到接受中醫治療前會有一段時間差,因此誒進一步校正時間偏差,結果仍發現接受中藥治療可以降低約16%的風險,而加上針灸後大約可以降低33%。

失智症狀妄想/中西合併救失智!降低進食困難、失能風險 汪醫師產文 第2張

  北市聯醫中醫科林舜谷醫師。(圖/記者趙於婷攝)

  中西合併治療,除了有助降低無法進食風險外,北市聯醫與中國醫藥大學的聯合研究也發現,還能降低患者失能風險。林舜谷指出,該研究分析11,069名台灣失智症患者,其中5,025名(45.4%)接受中醫和西醫的聯合治療,6,044名(54.6%)沒接受中醫治療。

  在5年的追蹤期中,接受中醫治療的患者僅有894名(21.8%)患者因為嚴重失能,需要住進安養中心,但相比沒有接受中醫療的1,683(31.5%)顯著的更低,進一步統計分析發現,接受中西醫整合治療,可以減少病患約30%嚴重失能風險。

  林舜谷強調,失智患者飲食困難大約可以分成三個原因:嘴巴張不開、牙齒咬不下和忘記要吃飯三種,臨床上可透過針灸穴位治療幫助改善,例如針對顳肌的率谷、和髎、上關等穴;嚼肌包覆住下頷骨的後外側表面、顴髎、頰車、大迎等穴來加強嘴巴咬合能力。

▼ 汪國麟醫師 ▼

精選診所: 【汪國麟醫師】

人類「生什麼病就吃什麼藥」的時代已經過去了! 當今人類健康的最大威脅,已從急症或感染變成了慢性病,而藥物不再是修復健康的唯一選項 慢性病的成因複雜多變、不只一端,只倚賴藥物必定以失敗收場 人從來就不會因為缺少某個藥物而生病,反之 飲食、營養、生活形態與環境會左右基因的表現,會讓人體延年益壽,或是病入膏肓 這些才是人體療癒的基礎,而藥物只是最後不得以的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