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醫生/親友一個個都血糖高了,我給她們提了這5點建議,幫助預防糖尿病

尋夢新聞LINE@每日推播熱門推薦文章,趣聞不漏接❤️

加入LINE好友

  根據中國疾控中心的調研數據,中國目前有1.139億糖尿病人,另外還有4.934億糖尿病前期人群,這個前期人群也就是我們常說的糖尿病後備軍。

  那麼,有哪些人屬於這4.934億呢?

  第一:遺傳,雙方父母有人患有糖尿病。

  第二:肥胖,尤其是腹型肥胖者。

  第三:多靜少動者。

  第四:嗜甜如命;

  第五:生活壓力大,生活不規律,有熬夜習慣的人。

糖尿病醫生/親友一個個都血糖高了,我給她們提了這5點建議,幫助預防糖尿病 汪醫師產文 第1張

  這些後備軍如果不重視身體健康,對積極干預這些不健康的行為,早晚會加入糖友這個龐大的隊伍。下面我分享兩個病歷給大家,希望能引起大家的重視:

  一:空腹血糖受損

  親友曉東,因為媽媽患有糖尿病,他對自己的健康足夠重視,一次體檢發現空腹血糖7.2,醫生建議他改變生活方式。曉東是生意人,應酬交際挺多。他知道醫生的這些建議,可是要做到起來有點難,真是應驗了那句話:人在江湖身不由己。

  隔了幾天繼續測量血糖,空腹血糖為7.3。於是醫生建議他又查了餐後血糖。令人驚訝的是曉東的餐後血糖為7.8,也就是在正常範圍以內。

  於是曉東又買了血糖儀,在家測量血糖,多次測量他餐後血糖始終沒有超過7.8,這下曉東就放心了,這說明曉東的糖代謝還是正常的。

  於是他每天還是酒局飯局不斷,親友規勸他也置之不理。其實空腹血糖高,已經是身體給你發出的危險信號了,曉東聽之任之是對自己和家人不負責的表現,長此以往,早晚會加入糖友大軍。

糖尿病醫生/親友一個個都血糖高了,我給她們提了這5點建議,幫助預防糖尿病 汪醫師產文 第2張

  二:糖耐量受損

  表妹婷婷,因為她媽也是一個資深的糖友,去年她體檢的時候空腹血糖是6.3,醫生建議她復查,復查後空腹血糖是6.2,醫生建議她要積極的改變生活方式,進行飲食和運動干預。

  婷婷覺得自己離糖尿病還遠著呢。控制飲食她做的還可以,因為作為女性她怕胖,她看過雜誌,吃甜食可以發胖,所以她不吃飲料和糕點。

  可是身體運動這方面她做的就不好了。婷婷每天打車上班、和下班,休息的時間,都在打麻將,幾乎是久坐不動。

  今年婷婷有個明顯的改變,那就是她總是覺得餓,尤其到中午吃飯的時候,她的手總是會不由自主地顫抖。在醫生的建議下她做了糖耐量試驗。看到結果她大吃一驚,空腹血糖是6.4,可是喝過葡萄糖一個小時以後,達到了15。(糖耐量試驗 一般採取口服75克的無水葡萄糖,正常值應該是一小時小於11.1,兩小時後小於7.8。如果偏高的話,不排除糖尿病的可能)

  讓她驚訝的是到了中午吃飯的時候,血糖已經下降到了4。醫生診斷:婷婷屬於糖耐量受損,空腹血糖不會很高,但是因為糖代謝不好,她很可能會發生低血糖。比起高血糖來,低血糖才是最最致命的。

  曉東和婷婷都屬於糖尿病後備軍,其實只要重視並簡單干預,就可以預防糖尿病。

糖尿病醫生/親友一個個都血糖高了,我給她們提了這5點建議,幫助預防糖尿病 汪醫師產文 第3張

  如何預防糖尿病?

  1、一個星期達到300分鐘以上的運動量。改變久坐不動的壞習慣,從一點點能看見得見的改變開始。比如你在家里看電視、過40分鐘可以起來打開窗戶眺望一下遠方,做十分鐘自由體操等。

  2、少油、少鹽,少吃多餐。多吃蔬菜,用西紅柿和黃瓜來代替水果。

糖尿病醫生/親友一個個都血糖高了,我給她們提了這5點建議,幫助預防糖尿病 汪醫師產文 第4張

  3、忌飲料、蛋糕、蜜餞、罐頭等食品。

  4、控制體重,做到體重達標,怎麼計算體重是否達標呢?理想的身高體重(公斤)=身高(公分)-105,浮動在10%左右為正常,如果超過20%為肥胖,低於20%為消瘦。

  此外,還有一個體制指數的計算公式可以用來評價18歲以上的成年人營養狀況。

  BMI=體重(公斤)除以身高的平方。BMI<18.5kg/m2是體重過低,18.5-23.9之間是體重正常,24-到27.9之間為超重,大於28為肥胖。

  舉一個例子:小明身高175,體重80公斤。1.75乘以1.75等於3.0625,用80除以3.0625等於26.22,小明的體重屬於超重。

  5、戒煙、限酒。吸煙可以並發心血管疾病,對身體百害無一利。限制飲酒,成年男子如果遇到喬遷、升職等喜事,建議可以喝啤酒350毫升,小飲怡情。

  親愛的朋友們,讓我們重視自己的健康,告別不健康的生活方式,每天積極有活力的生活。只有這樣我們的人生才會精彩。

  (作者:小米粥清淡 圖:來源於網路)

  如果你也有類似的經驗,歡迎投稿給我們,一旦被採用,將會獲得100元一篇的稿費。投稿郵箱:[email protected]

  很多人患了糖尿病後不知道該怎麼應對,其實只要知道幾個最基本的知識,就不至於短短幾年或年紀輕輕就失去生命。基於此,我們編輯了10節課,讓糖尿病患者懂得最基本的實用技巧,點擊以下購買閱讀。

▼ 汪國麟醫師 ▼

精選診所: 【汪國麟醫師】

人類「生什麼病就吃什麼藥」的時代已經過去了! 當今人類健康的最大威脅,已從急症或感染變成了慢性病,而藥物不再是修復健康的唯一選項 慢性病的成因複雜多變、不只一端,只倚賴藥物必定以失敗收場 人從來就不會因為缺少某個藥物而生病,反之 飲食、營養、生活形態與環境會左右基因的表現,會讓人體延年益壽,或是病入膏肓 這些才是人體療癒的基礎,而藥物只是最後不得以的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