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夢新聞LINE@每日推播熱門推薦文章,趣聞不漏接❤️
ESMO ASIA
2019年11月22-24日,第五屆歐洲腫瘤內科學會亞洲年會(ESMO ASIA)在新加坡拉開帷幕,來自亞洲及全球腫瘤診療領域專家共聚一堂,交流學術進展,共同為戰勝腫瘤貢獻力量。乳腺癌占全球女性惡性腫瘤發病總數的25%。亞洲因乳腺癌死亡的患者數占全球的44%。在本次ESMO ASIA大會上,針對亞洲乳腺癌患者,有哪些研究進展值得關注呢?
KATHERINE研究
CTNeoBC薈萃研究證實,HER2陽性乳腺癌對於新輔助治療反應性高,且達到pCR的患者預後更好。然而對於新輔助治療有殘存病灶的患者應接受何種治療方案,至今未有大型臨床研究的證據。KATHERINE是第一個針對新輔助治療後仍有殘存病灶的HER2陽性乳腺癌進行優化治療的研究,結果顯示,給予T-DM1,可以進一步降低患者復發和死亡風險。在本次ESMO ASIA大會上,將中國人群數據與KATHERINE研究總體人群進行了比較。
KATHERINE研究中共有101(6.8%)例中國患者,結果顯示,T-DM1組的IDFS高於曲妥珠單抗組(HR = 0.57;95%CI:0.25–1.31),次要研究終點結果相似。
與總體人群一樣,接受T-DM1 vs H治療的中國患者≥3級不良事件的發生率分別為 39%vs 4%,嚴重不良事件(SAEs)分別為 20%vs 2%;AE導致的治療中斷發生率分別為28%vs 0。T-DM1組中最常見的≥3級AE是血小板減少症(22%),其發生率高於總體人群(6%)。1 例患者(T-DM1組)報導≥3級出血。數據截止時,所有≥3級血小板減少症都已解決。
結果表明中國人群與總體研究人群一致,與H相比,T-DM1療效增加。與所有患者相比,在中國患者中觀察到SAE,≥3級AE和導致停藥的AE升高,並且是由血小板減少症引起的,與亞洲患者先前的數據一致。
IMpassion130研究
IMpassion130研究是一項隨機、雙盲、安慰劑對照的國際多中心Ⅲ期研究(NCT02425891),於2015年6月—2017年5月共計入組902例未經治療的轉移性三陰性乳腺癌患者,按1:1隨機分配給予Atezolizumab+白蛋白結合型紫杉醇(nab-P)或安慰劑+白蛋白結合型紫杉醇,直至疾病進展或毒性無法耐受。
分層因素包括:是否接受紫杉類新輔助或輔助治療、入組時肝轉移與否、PD-L1表達陽性/陰性。主要研究終點為無進展生存期(PFS,ITT人群和PD-L1陽性亞組)和總生存期(OS,ITT人群;若結果顯著則對PD-L1陽性亞組進行檢驗)。
結果顯示在ITT人群以及PD-L1陽性的患者群體中,試驗組PFS明顯優於對照組,PD-L1陽性治療組較對照組OS也具有臨床意義的改善。在本次ESMO ASIA大會上主要報告了亞洲患者(香港,日本,新加坡,韓國,台灣,泰國)Atezolizumab+白蛋白結合型紫杉醇的結果。
截至2019年1月2日,145例亞洲國家/地區的患者中位隨訪時間為20.0個月。在A + nab-P(n = 79)和P + nab-P(n = 66)組中,分別有42%和33%的患者接受過(新)輔助紫杉烷治療,分別有29%和17%的患者存在肝轉移,分別有43%和35%的患者PD-L1陽性。
截至2018年9月3日,治療組和對照組3級和4級AE事件的發生率分別是44%和39%。嚴重的治療相關AE發生率分別是8%和6%。特別關注的G3-4 AE發生率均為5%。
在此事後分析中,亞洲國家/地區的患者A + nab-P的療效與先前報導的全球ITT和PD-L1 陽性患者一致。沒有觀察到新的安全信號,耐受性與總體人群一致。
EMBRACA研究
EMBRACA研究是一項開放,隨機,全球的III期研究,旨在對比PARP抑制劑Talazoparib和臨床醫生選擇的化療治療攜帶胚系BRCA1/2突變的局部晚期或轉移性乳腺癌的療效和安全性。主要研究終點為PFS,次要研究終點包括OS、ORR、24周的臨床獲益率和DOR。
結果顯示,Talazoparib對比化療顯著延長PFS,且治療相關的骨髓毒性可以通過劑量調整或延緩用藥緩解,患者報告的結局顯示Talazoparib具有較好的毒性譜。但是迄今為止,亞洲人群使用數據有限,因而本次ESMO ASIA大會上主要報告了亞洲患者(亞太地區;主要是韓國,台灣)和意向治療人群(ITT)的結果。
2013年10月至2017年4月,共431例患者納入意向性人群,其中287例患者分配接受Talazoparib治療,144例患者接受標準治療。在亞太地區,治療組和對照組的中位年齡分別為41.0和45.0歲,年齡<50歲的分別為73.9%和60.0%。ITT人群治療組和對照組的中位年齡為45.0和50.0歲,年齡分別<50歲的分別為63.4%和46.5%。在亞太地區,三陰性(42.4%)和激素受體陽性(57.6%)與ITT人群一致。療效結果與ITT人群一致,Talazoparib對比化療更有效。
在接受Talazoparib治療的亞太地區患者中,最常見的血液學不良事件(≥10%)為中性粒細胞減少症(34.8%),貧血(17.4%),血小板計數下降(13.0%),血小板減少症(13.0%)和中性粒細胞計數下降(8.7%)。常見(≥30%)的非血液學不良事件為惡心(47.8%),疲勞(43.5%),尿毒症(30.4%)和食欲下降(30.4%)。不良事件與ITT人群一致。
在亞太人群和ITT人群中Talazoparib中位相對劑量強度(實際劑量強度/計劃劑量強度)分別為99.7%和87.2%。亞太地區的兩組均未因AE導致停止治療;在ITT人群中兩組因AE導致停止治療的比例分別為5.9%(TALA)和8.7%(PCT)。
結果顯示,在攜帶胚系BRCA1/2突變的HER2- 局部晚期或轉移性乳腺癌患者中,Talazoparib要優於標準化療,亞洲患者結果與ITT人群一致。
參考文獻:
[1] 1O – Trastuzumab emtansine (T-DM1) vs trastuzumab (H) in Chinese patients (pts) with residual invasive disease after neoadjuvant chemotherapy for HER2-positive breast cancer (BC) in the phase III KATHERINE study.Presented at: the ESMO Asia Congress; November 22-24, 2019
[2] 37O – Subgroup analysis of IMpassion130: Atezolizumab + nab-paclitaxel (nab-P) in patients (pts) with advanced triple-negative breast cancer (TNBC) in Asian countries.Presented at: the ESMO Asia Congress; November 22-24, 2019
[3] 38O – Talazoparib (TALA) vs physician’s choice of chemotherapy (PCT) in Asian patients (Pts) with HER2- advanced breast cancer (ABC) and a germline BRCA1/2 mutation (gBRCA1/2mut): Data from phase III EMBRACA.Presented at: the ESMO Asia Congress; November 22-24,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