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夢新聞LINE@每日推播熱門推薦文章,趣聞不漏接❤️
康復小編:
1900年,德國醫生埃里希·寶隆在上海創建同濟醫院,而他的博士論文課題正和脊柱骨折相關。
經歷一百多年後,同濟醫院骨科成為了上海市重中之重的重點學科,脊柱外科是上海市重點亞專科,程黎明院長組建的脊柱脊髓損傷再生修復團隊,獲批教育部重點實驗室,主持國家重點研發等項目18項。
在骨科事業發展欣欣向榮的大背景下,2019年11月23日,由同濟大學附屬同濟醫院主辦的第五屆同濟骨科論壇在美麗的申城開幕。
No.1
骨科界在線課程和新書同時發布
開幕式上,同濟醫院院長程黎明表示,骨科團隊於2019年在臨床、科研、教學等方面都取得了一定的成績,如入選國家優青計劃,獲得華夏科技一等獎,獲得多項國家自然基金項目以及製作線上課程等。
開幕式現場舉行了《運動骨關節病在線課程》的上線儀式,該課程是在程黎明教授的規劃和帶領下,經全體骨科同仁的共同努力製作完成。
目前,該課程已經在上海、河南、廣西、四川、西藏、內蒙古等地陸續上線,全國已有10餘所大學將其納入選修課,招生4200餘人,近2000人已經開始線上學習。
程黎明教授表示,上海市同濟醫院作為同濟大學的附屬醫院,肩負著重要的臨床教學工作,因此,他們將不斷地探索新的教學模式,未來也將繼續朝著科教研方向精進努力。
此外,AO組織翻譯著作《手術室操作原則與技術》於會上同期發布,程黎明教授說:「手術室作為骨科醫生的主要戰場,規範的手術室流程和高效的術中配合,是完成日常工作的保證,這本翻譯著作的誕生,無疑為骨科醫生們提供了又一寶貴資料。」
No.2
賈連順:大陸骨科七十年坎坷路
國家級重點學科骨科學學科帶頭人、海軍軍醫大學附屬長征醫院骨科醫院賈連順教授,在大會現場分享和回顧了大陸骨科近70年的發展歷史。
1937年,胡蘭生、朱履中、牛惠生、任廷桂、孟繼懋和葉衍慶六人成立了中華醫學會骨科學組,他們中有人在抗戰期間救助大量貧困患者,也有人因為蔣介石看病而在文革中受牽連。
但該學組的成立無疑為中國骨科的興起奠定了基礎。
從四十年代到八十年代,一批在骨科學屆叱吒風雲的先輩們為大陸骨科學事業的發展貢獻了一生的力量,頸椎外科則在七十年代到八十年代得到快速發展。
「回望歷史,我們要銘記先輩在特定的技術條件下創造出的不平凡的歷史」賈連順說。
No.3
張英澤:關節科「小學生」 新髮現
中國工程院院士、中華醫學會骨科學分會主任委員張英澤院士,通過自己過去十幾年的臨床工作中發現的一些問題,帶來了自己最新的研究方向,並在大會的主題報告上分享了自己的新體會和新嘗試,他笑言自己還是關節科的「小學生」。
張英澤過去認為骨關節炎的發病機理是軟骨磨損,但在通過對50個有30年以上球齡的足球運動員膝關節的研究,發現這些運動員的軟骨反而比對照組更厚,這與人們的常識相悖。
由此,張英澤大膽提出自己的總結:骨質疏松是元兇,腓骨是幫兇,軟骨是受害者。
No.3
王坤正:視患者如「情人」
中華醫學會骨科學分會候任主任委員、西安交通大學第二附屬醫院王坤正教授分享了他和一位患者長達六年之久的「糾纏」。
這位患者需要靠雙拐走路,找到王坤正希望能做髖關節置換。
但在手術台上,卻發生了非常兇險的一幕:切口處突然像趵突泉一樣出血,甚至無法結紮。
短短一兩分鐘內,患者的情況急轉直下,所有人都驚呆了。
抱著「死要死得明白」的心態,經過王坤正放手一搏,患者的血壓終於恢復平穩。事後經病理診斷,查出這名患者患有骨性血管瘤。
在 ICU 40 天後,患者終於搶救過來,且還是要求王坤正要做關節手術,盡管有點害怕,王坤正還是再次和患者一起上了手術台。
「術後,我真心體會到‘心驚肉跳’這個詞的意思,每次看到她的手機號,就擔心是不是哪里出血了。」
六年間,王坤正一直隨訪這位患者,現在她不僅不用拐杖,還可以下蹲了。
「醫生和病人的關係有時候比情人還要緊密,因為你不能不理你的病人。關節外科尤其是,病人和醫生的關係是一生一世的。」王坤正說。
No.3
程黎明:不太受關注的頸椎過伸傷
同濟大學附屬同濟醫院院長、骨科主任程黎明教授介紹到,頸椎過伸傷在臨床上還沒有被很多人關注,目前,國際上也尚無頸椎過伸傷的分型標準。
程黎明在主題報告中圍繞頸椎過伸傷的臨床分型和治療分享了其團隊的一些初步做法。
程黎明及其團隊創立了頸椎過伸傷前路減壓聯合穩定性重建的新規範,建立了早期損傷控制方案、早期脊髓損傷控制以及藥物治療和手術治療方案。
主論壇上,中華醫學會疼痛學分會主任委員、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天壇醫院疼痛科主任劉延青教授,來自美國哈弗大學醫學院的基礎醫學研究專家周雙虎教授,中華醫學會足踝外科學組副主委、同濟大學附屬同濟醫院大外科主任俞光榮教授也分享了自己的研究和臨床經驗。
除了主論壇,本次骨科論壇還開設了多個分論壇,脊柱分論壇、足踝分論壇、創傷分論壇、關節分論壇、康復分論壇和護理分論壇,在各分論壇現場,骨科屆各同仁就骨科疾病診療的臨床經驗、前沿技術等相互交流。
文、編輯|張葉
圖| 張旭川
-The End-
@康復出品,版權所有
戳原文,進入【雜誌訂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