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歲肝癌晚期,2次手術:生命的最後是否只剩下掙紮

尋夢新聞LINE@每日推播熱門推薦文章,趣聞不漏接❤️

加入LINE好友

兩年前,我的同學確診肝癌,晚期並多發轉移,癌巢侵犯使肝血管潰破出血,兩次去省裡的醫院開刀。最後,省人民醫院還是下達了無力回天的病危通知書。他的妻子帶著他回來找到我,希望我能收下他,支持他走完最後的時光。

兩刀的創傷、滿身的管子以及每天的癌痛讓他在最後的十幾天中憔悴不堪、受盡折磨。最終,他還是離開了這個世界,一個三十歲出頭的年輕人。那十幾天裡,我倍受煎熬,因為,他是我的同學;因為,他還年輕。

事後,他的妻子不斷地追問我,是不是不開刀,他還能多活幾天、是不是也不會那麼痛苦、是不是會好受一些……是不是……

我無法直接回答她,也無法再談手術對他而言是利是弊。只是,對於癌症晚期的病人而言,姑息治療、有效鎮痛,或許是對病人最後的尊重。丈夫的手術是她主張做的,她希望他活。丈夫挨的刀,受的折磨,她都看在眼裡。在這最後的十多天裡,仿佛過了幾十年一般的光景,她明白:開不開刀,已不再重要,即便生命短暫,但不至於倉促與苦痛。只要,他還能再吃口東西;只要,他還能再笑一會,便好。



一切都已經結束了,說再多,也不能給任何人帶來慰藉,尤其是沒了兒子的年邁父母,沒了父親的年幼孩子……


我至今還清晰地記得,當年入醫學院時,第一個早集會上,校長站在鮮艷的國旗下,舉起右手,全體師生集體宣誓希波克拉底誓言。那場面,至今回想起來依然使我振奮——願以自身能力及判斷力所及,遵守此約,解除人類之疾苦……

看到第八次改版的希波克拉底誓言,我常思考:生命的意義是什麼,而治療的意義又在哪兒?

「我將首先考慮病人的健康和幸福;我將尊重病人的自主權和尊嚴」。這是第八次改版的原文,我能感受到誓言對人權的絕對尊重,而不再是生命純粹的長短。

中國有句古話,叫好死不如賴活著。但社會發展到如今,相比於自私的挽留無力回天的軀殼,保留其尊嚴、尊重其自主選擇的權利是否更加重要?我在重症監護室總是看到這樣的景象:即使跟家屬溝通患者已無救治希望,但還是被一些家屬要求竭力搶救,直到病人在恐懼與孤獨中走完他一生中本該被溫柔以待的灰暗時光,人財兩空、無緣相伴。


時光繾綣,流年偷換。我們該明白,當人類文明進程發展到使每個人的生死得到充分尊重時,一個時代的精神產物只有在與時俱進的情況下才會繼續綻放光芒。醫學作為自然科學的分支發展到今天,一直遵循它的邏輯規律,我們的醫學確實比過去高明了很多很多,可它畢竟不是神學,很多疾病,我們不僅不能根治,甚至連改善的方案也沒有,這就是醫療的窘境。而面對今天的社會,我們一邊在高呼著健康第一,另一邊又在焦慮中煙酒纏身。我們猶猶豫豫,卻不肯誠實地面對衰老和垂死的窘境,讓本應獲得安寧緩和的醫療與許多人擦肩而過。過度的技術干預不僅沒有帶來生命質量的加成,反而增加了對病人和親屬的痛苦與傷害,剝奪了他們最需要的臨終關懷。



花兒不會過早地綻放,楓葉也不會早早地換上紅裳,時節更替,周而復始,萬物皆如是。這看似了然無趣的結果,是否就是生命的意義?也許,對於失去至親的家屬而言,只要他們還活著,就已經是意義。我們該如何存在?我想,無論如何,我們都應該為死亡和衰老做最充足的準備,不是去準備破釜沉舟式的搶救和一個盛大的葬禮,也不是去過分的延長一個本該接受更替的軀殼,而是去準備一個讓自己、讓家人都無憾且快樂的人生。

人生短暫,我們終將相見。

#我心中難忘的醫生##健康科普大賽##清風計劃#

>31歲肝癌晚期,2次手術:生命的最後是否只剩下掙扎

About 尋夢園
尋夢園是台灣最大的聊天室及交友社群網站。 致力於發展能夠讓會員們彼此互動、盡情分享自我的平台。 擁有數百間不同的聊天室 ,讓您隨時隨地都能找到志同道合的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