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疾病防治/慢性病的常見7種類型,大部分的發病原因都與這些習慣有關

尋夢新聞LINE@每日推播熱門推薦文章,趣聞不漏接❤️

加入LINE好友

  放假回家,發現老媽把我的微信消息設置成了免打擾,抬頭看到老媽一臉心虛,覺得好氣又好笑。

  相信有很多人和我一樣,生活中總是難免上演和父母相愛相殺的戲劇。

  他們格外關心你的學習生活:

慢性疾病防治/慢性病的常見7種類型,大部分的發病原因都與這些習慣有關 汪醫師產文 第1張

  他們擔心你的外貌發展:

慢性疾病防治/慢性病的常見7種類型,大部分的發病原因都與這些習慣有關 汪醫師產文 第2張

  他們也是你的人生導師:

慢性疾病防治/慢性病的常見7種類型,大部分的發病原因都與這些習慣有關 汪醫師產文 第3張

  但有些網友,也想講講父母不一樣的一面。

  我爸因為職業的原因時常會胸口發悶。

  有一次看到他捂著自己的胸口,

  我很著急地問他是不是很難受,

  結果他深吸了一口氣,再緩慢地吐出來,

  像小時候我上考場緊張時他教我的那樣。

  然後平時不茍言笑的他逗我說:

  「現在不難受了。」

  我媽喜歡吃的東西不多,

  綠豆餅算是她的真愛了。

  雖然檢查出了糖尿病,

  每天還是忍不住吃上幾個。

  上次被我發現了,

  拉著我的衣角撒嬌,

  眨眼示意我:

  「真的是最後一個了!」

  媽媽得的是胃癌。

  我不肯相信,

  一直在避免和媽媽見面,

  因為害怕看到她日漸消瘦掛著吊瓶的樣子。

  後來有一天她精神好點了,

  主動坐到我身邊,對我說:

  「囡囡,我好疼啊。」

  我的外公是患癌去世。

  他下葬的那天,

  我媽一直拉著我的手,

  哭著說:

  「我沒有爸爸了。」

  在疾病面前的他們,可以很堅強,但更多的是脆弱與恐懼。

  也許每個人都有過類似的經歷:

  小時候以為父母無所不能,長大之後,發現原來他們也會怕生病怕打針,甚至拼命吃各種補藥維持身體健康。

  有時看到電視廣告在播什麼藥對身體好,爸媽都會悄悄嘟囔著「要不我也買來試試」。

  每每看到家里又多了一堆亂七八糟的藥品,總是忍不住對他們生氣。

  但不可否認的是,父母對患病的恐懼情有可原,年歲漸長,身體機能下降,身邊的同齡人昨天還在一起泡茶,今天就可能因為腦溢血住了院。

  可怕的慢性病正在一步步摧毀著他們的健康。

慢性疾病防治/慢性病的常見7種類型,大部分的發病原因都與這些習慣有關 汪醫師產文 第4張

  大陸2015年的健康調查數據顯示,中國有近3億人確診慢性病,其中,60周歲以上的占比超過了一半。

  目前大陸老年人慢性病患病率為全人群的4.2倍,人均患有2~3種疾病,且慢性病患者呈年輕化趨勢。

  百科對慢性病的定義為「對一類起病隱匿病程長病情遷延不愈,缺乏確切的傳染性生物病因證據,病因複雜,且有些尚未完全被確認的疾病的概括性總稱。」

慢性疾病防治/慢性病的常見7種類型,大部分的發病原因都與這些習慣有關 汪醫師產文 第5張

  常見的慢性病主要有心腦血管疾病、癌症、糖尿病、慢性呼吸系統疾病,其中心腦血管疾病包含高血壓、腦卒中和冠心病。

  一般來說,大部分慢性病的發病原因取決於個人的生活方式,還有一部分原因與遺傳、醫療條件、社會條件和氣候等因素有關

  吸煙、過量飲酒、身體活動不足和高鹽、高脂等不健康飲食的生活習慣都可能引發慢性病。

  應該如何預防慢性病?

  ● 合理膳食,不吃高糖、高鹽、高脂肪的食物,科學搭配,營養進食。

  ● 適量運動,每周保持3~4次的體育鍛煉。

  ● 戒煙限酒,盡量不吸煙少喝酒。

  ● 心理平衡,保持心情愉快,可以出去旅遊、家庭聚會等。

  有空的時候多回家陪陪父母,定期帶父母體檢,愛經不起等待。

  文章圖及封面圖來源於網路,侵刪

▼ 汪國麟醫師 ▼

精選診所: 【汪國麟醫師】

人類「生什麼病就吃什麼藥」的時代已經過去了! 當今人類健康的最大威脅,已從急症或感染變成了慢性病,而藥物不再是修復健康的唯一選項 慢性病的成因複雜多變、不只一端,只倚賴藥物必定以失敗收場 人從來就不會因為缺少某個藥物而生病,反之 飲食、營養、生活形態與環境會左右基因的表現,會讓人體延年益壽,或是病入膏肓 這些才是人體療癒的基礎,而藥物只是最後不得以的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