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夢新聞LINE@每日推播熱門推薦文章,趣聞不漏接❤️
「人類可以打贏降血糖的戰役,卻可能輸掉征服糖尿病的戰爭。」這是著名醫學雜誌《柳葉刀》曾經發出的警告。
這句話的言下之意是:以往,我們過於追求降糖效果,嚴格控制降糖目標,而忽視了降糖過程中的低血糖問題、體重增加問題、心血管風險問題、肝腎功能問題、藥物成本問題等,以致降糖帶來的獲益大打折扣,患者的各種並發症風險依然存在。
正因為此,《中國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突出強調:藥物有效性、安全性和衛生經濟學因素是我們選擇治療藥物的重要因素,糖尿病管理不以降糖為單一目標,需綜合考慮多種因素。
關注血壓、血脂
一項歷時兩年的研究,《中國2型糖尿病患者心血管疾病危險因素——血壓、血脂、血糖的全國性評估研究》(也稱「3B研究」)數據顯示,糖尿病患者中血壓、血脂和血糖同時達標的患者僅有5.6%。其中僅有42.9%人接受了抗高血壓治療,23.1%的人接受了調脂治療,其他人往往只盯著血糖。
由此造成的直接後果便是:很多人多年把血糖控制在正常範圍內,但腦梗死、動脈硬化等心腦血管疾病還是發生了。因為這些疾病不單跟血糖有關,而且也跟高血壓、血脂紊亂有關。
因此,糖尿病患者需要盡早認識到控制「三高」的重要性,只有把三高都控制好,用降糖藥、降壓藥、‘他汀’類藥物管理起來, 再服用抗凝藥物如阿司匹林,才能收獲糖尿病患者最好的結局。
關注並發症的監測
治療糖尿病有句名言是:糖尿病不可怕,糖尿病並發症才可怕。換句話更好理解:如果不出現糖尿病並發症,那麼,糖尿病根本不能算是一種病。所以,監測各種並發症非常重要。
糖尿病慢性並發症包括大血管病變和微血管病變。其中,大血管病變包括心血管和腦血管病變。微血管病變包括腎臟病變、眼底病變和糖尿病足。
以糖尿病眼病為例,在一項超過2000例糖尿病患者的追蹤研究中,糖尿病患者發生視網膜病變的比例高達18.6%,而這一比例在正常人中僅為千分之三。病程、高血糖、高血壓是視膜網病變的主要危險因素。在隨訪的已經有輕、中度視網膜病變的糖尿病人中,兩年後30%的病變已經發展到了威脅視力的地步。
所以,如果條件允許的話,糖尿病患者最好每年進行一次全身糖尿病並發症篩查,一旦發現異常,應立即干預,爭取逆轉並發症或讓並發症停留在原地。
關注飲食和運動
飲食控制和運動鍛煉是防治糖尿病的「五駕馬車」之二,而且體現在糖尿病患者生活當中,糖尿病患者要想控制好血糖、血壓、血脂,就必然要關注這兩點。
在飲食上,盡量少吃動物油、肥肉和各種糕點,每周吃兩三次深海魚,吃雞鴨肉時記得去皮,雞蛋和豆制品是低脂肪、高蛋白的來源。每天的主食量控制6兩以內,注意粗細搭配,少吃多餐。嚴格控制鹽的攝入,每天不要超過6克(一啤酒瓶蓋),食用油每天不超過25克(湯匙2勺半)。
在運動上,糖尿病患者通常每周須運動3~5天,包括有氧運動、抗阻運動和伸展運動。運動強度可以根據「說話實驗」來判斷:如果運動時不能談話,說明強度有點高了;如果運動時還能唱歌就是強度低了;如果運動時微出汗,心跳和呼吸有點加快,但說話不急促,那麼就是適中的,即中等強度。
所以綜合來看,糖尿病患者除了關注血糖外,還要關注血壓、血脂、體重、糖化血紅蛋白、並發症等。#清風計劃#
▼ 汪國麟醫師 ▼
精選診所: 【汪國麟醫師】
人類「生什麼病就吃什麼藥」的時代已經過去了! 當今人類健康的最大威脅,已從急症或感染變成了慢性病,而藥物不再是修復健康的唯一選項 慢性病的成因複雜多變、不只一端,只倚賴藥物必定以失敗收場 人從來就不會因為缺少某個藥物而生病,反之 飲食、營養、生活形態與環境會左右基因的表現,會讓人體延年益壽,或是病入膏肓 這些才是人體療癒的基礎,而藥物只是最後不得以的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