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夢新聞LINE@每日推播熱門推薦文章,趣聞不漏接❤️
↑ 點擊上方【養生正道】關注我們 ↑
高血壓、腦血管意外證治心法
作者/王士相
高血壓分原發性和繼發性高血壓。
我現在主要講原發性高血壓(即高血壓病)包括高血壓腦病,但不包括腎炎及晚期妊娠中毒症的高血壓腦病。
腦血管意外,包括蛛網膜下腔出血、腦血栓形成、腦栓塞、腦溢血。
後三者都出現半身不遂,中醫叫中風,至於蛛網膜下腔出血,發高熱、神昏,不出現半身不遂,因此不屬於中風之類,加之個人缺乏臨床經驗和體會,故而從略。
另外尚應提出的是,腦血栓雖然可以出現於青壯年,與中醫的年老中風不同,但是由於也出現半身不遂,因此也按中醫的中風論治。
現談一下個人對中風的病機及證治的體會。
一、關於病機,可有以下幾個方面:
1.年老肝腎精血不足,虛風內動,木橫土衰,挾中焦痰濁之氣,阻滯機竅,而至昏仆。
2.五志過極,心火暴盛,風火相煽或腎陰不足,水不涵木,肝陽亢逆,心神昏冒,卒倒無知。
3.氣血營衛不足,風邪乘虛入中經絡,口眼㖞斜,半身不遂。
4.飲食不節,嗜酒甘肥,脾失健運,聚濕生痰,痰鬱化熱,肝火痰熱上逆,蒙蔽心包,阻滯經絡,昏仆。
二、關於辨證治療,根據病的輕重、深淺,分中絡、中經、中腑、中臟。
中絡者主要表現為手足麻木,口眼㖞斜,肢體運動遲緩而無神志的改變。中經者臨床表現為肢體偏廢不用,痿軟不任或拘急不仁,言語蹇澀,可有輕度恍惚,但基本清醒。
中腑者,說法有二:程鐘齡《醫學心悟》雲,此外有六經形證,主以小續命湯;陳修園《醫學從眾錄》謂有便秘之阻隔,主以三化湯。可見此證有虛實之不同。中臟者,多滯孔竅,卒倒不省人事,有唇緩、失音、耳聾、目瞀、鼻塞。在臨床上,多分為中經絡和中臟腑兩大證型分別加以施治。
中經絡
肌膚不仁,手足麻木,突然口眼㖞斜,言語不利,甚而半身不遂,或兼見寒熱。
其治法有三:
1.祛風通絡,養血和營,健脾益氣,大秦艽湯主之。
方用當歸、白芍、川芎、生地、熟地以養血熄風;秦艽、羌活、獨活、防風、白芷、細辛疏風散邪;雲苓、白術、甘草健脾益氣;黃芩、生石膏清解熱邪;痰濕重苔膩者去生地、熟地;無內熱者去黃芩、生石膏,加僵蠶、全蠍以祛風痰通絡,加半夏、南星以化濕痰。
圖:當歸
臨床常用藥物:秦艽、桂枝、桑枝、防風疏散風邪;黃芩、山梔子、鉤藤、丹皮、桑葉以清熱;雲苓、白術、甘草以健脾;當歸、川芎、杭芍、生地以養血熄風;半夏、陳皮化痰理氣。
2.固護衛陽,柔肝熄風。
病人多兼見面白,自汗,脈緩,呵欠,遺尿,口眼㖞斜,四肢冷。臨證常用六君子湯合玉屏風散,加麥冬、白芍、木瓜以柔肝熄風,每每奏效。
3.平肝熄風,化痰通絡。病人多見舌紅苔厚,脈弦滑。
我每以天麻鉤藤飲加減。主要藥物:天麻、鉤藤、生石決明、黑山梔、黃芩、牛膝、寄生、杜仲、益母草、夜交藤、茯神、羚羊角、連翹、丹皮、白菊花。若痰多者,加川貝、鮮竹瀝、天竺黃以清肺化痰利竅。
中臟腑
有閉證、脫證之分。
1.閉證:症見突然昏仆,不省人事,兩手握固,牙關緊閉,二便阻隔。若面紅氣粗,煩躁,舌苔黃膩或黃厚,脈弦滑數且有力為陽閉;若靜而不煩,面白唇紫,痰涎閉塞,舌苔白滑膩或白厚,脈沉者為陰閉。
關於陽閉與陰閉的辨證要點是舌苔的改變,陽閉者苔黃厚膩,陰閉者苔白厚膩。
論其治,陽閉者先用至寶丹、鮮竹瀝、薑汁以開竅,繼用滌痰湯加鉤藤、羚羊角、生地、丹皮、白芍、菊花、桑葉、石決明以鎮肝熄風;便秘者加三化湯即小承氣湯加羌活或換秦艽以通便瀉熱;陰閉者先用蘇合丸溫通開竅,繼用滌痰湯去竹茹加天麻、僵蠶、菖蒲、鬱金以熄風豁痰。
2.脫證:證見昏仆,目合口開,鼾聲息微,手撒遺尿或四肢厥冷,汗出如油,痰聲湧沸,面赤如妝,其脈大無邊或脈細如絲,均屬脫證。
論治法,主以回陽固脫,用參附湯加減,人參用量要大於附子用量。若因腎陰大虛,陽氣浮越而面赤如妝,可用地黃飲子化裁:熟地、山萸、巴戟、蓯蓉以補腎之不足;石斛、麥冬、五味子滋陰斂液;菖蒲、遠志、茯苓以豁痰開竅;佐以桂附引火歸元。
圖:麥冬
臨床亦有介於閉證、脫證之間者,可用半夏、橘紅各30克,濃煎1杯,兌生薑汁即服。
待中臟腑之閉、脫平穩後,察其屬水衰、火衰,分別以六味地黃丸、八味地黃丸早晨服,晚間服六君子湯加寸冬、桑葉、鮮竹瀝、蛤殼以柔潤熄風。
但拘急者,當多加柔肝通絡之品,如桑枝、寄生、僵蠶、地龍、白芍、木瓜之類。氣血虛無熱象者,可用補陽還五湯或黃芪五物湯。
舌喑不語屬實者,用解語丹加牛黃清心丸,屬虛證用地黃飲子。
另外,寡情欲,薄滋味,慎起居,堅持適當的體育鍛煉,對中風病的防治起著不可低估的作用。
登場書籍
《醫事困學錄》
本書內容介紹:門人王崇仁、李寶珍同志,隨王氏侍診多年。用幾年的時間將其一生的學術精華和遣方用藥細微獨到之處整理成書,實為幸事。是書以醫論、證治心法、醫話醫案為綱,分為上、中、下三卷。條分縷析,發微啟隱,說理透徹,讀來令人耳目一新,掩卷則回味無窮。不僅對後學頗多啟發,而且具有較高的學術價值。
養生正道
版權聲明
本文選自《醫事困學錄》,王崇仁、李寶珍◎編著,中國中醫藥出版社,版權歸相關權利人所有。全部圖片為出版社在攝圖網購買的版權圖片,請勿盜圖。
商業合作或投稿:[email protected]
點擊「閱讀原文」優惠購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