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夢新聞LINE@每日推播熱門推薦文章,趣聞不漏接❤️
最近在門診接觸了很多糖友,發現他們都存在一個普遍的現象:很少有糖友能堅持規律的監測血糖。一般監測的次數都在一周1~2次,甚至有的一個月只測1~2次。而且絕大多數糖友只測空腹血糖。這讓我很好奇也想進一步和糖尿病友溝通,為什麼監測血糖次數這麼少?是怕痛?還是病久了不在乎?又為什麼只監測空腹血糖?
帶著這些疑問,在與糖尿病友交談時我詢問其原因。大家說的比較簡單,說得糖尿病那麼久了,測不測的能怎麼樣呢?我知道這並不是完全真實的回答。
一天,一位60多歲的張阿姨和自己的妹妹一同來我院復查。和這兩位阿姨聊天時,我又問起監測血糖的頻率。
兩位阿姨都笑了,拿出來血糖儀和試紙給我看。張阿姨對我說:「你看我們的血糖儀有多新,自從買了這個血糖儀,我都沒怎麼用過,試紙一盒一盒的都過期了,測也就測個早上起來的空腹血糖,餐後血糖就忘了,也想不起來測。不是說空腹的血糖才是最準的嗎?」
張阿姨的妹妹說:「我是比較怕痛,就不願意測,看著空腹血糖挺好我就更不想測了。再就是測完血糖也不知道到底應該控制在什麼範圍才是最好的。就是看到血糖特別高了,我也不知道該怎麼辦。我經常外出去遊玩,出去玩就更沒時間測血糖了,想著測血糖那麼麻煩,索性不測了,眼不見高血糖心也不煩,而且試紙那麼貴,測一次廢一條試紙」。
我接著問:有沒有感覺自己不舒服的時候,當時有沒有監測血糖?
兩位阿姨嘴角又再次露出神秘的笑容。顯然她們是完全不了解血糖監測的意義,而且總覺得血糖監測無形之中給她們帶來了很多苦惱。
血糖監測確實為廣大的糖友帶來身心、經濟、思想上的負擔,但我們一定要了解血糖監測的意義,這樣才能讓自己更好掌握血糖波動的情況。血糖監測不僅可以讓我們掌握自己最近血糖的高低,還可以驗證用藥是否正確,避免血糖過高過低帶來的危害。
糖尿病友們要注意,血糖監測不是空腹血糖好,就代表一整天都好。自己監測血糖時要掌握技巧,確實每種藥物的作用效果不同,監測血糖方案會有所差異。如果自己的醫生有告訴自己如何監測盡量遵醫囑,在血糖平穩時減少監測次數,但方案不要改變。如果自己不清楚方案,不妨可以按照「配對血糖」來監測。這樣不僅了解自己的整體情況,也方便醫生調整藥量。
那什麼是配對血糖?
配對血糖指的就是「同一天同一餐的餐前餐後血糖」。什麼是餐後血糖呢?餐後血糖是指從吃第一口主食算起的2個小時後。一般餐後血糖減去餐前血糖的差值應該在1.7~3.3mmol/L的範圍內。餐後餐前血糖差值反應的是飲食、運動、藥物三方面控制的情況。
如果您的餐後血糖-餐前血糖,在1.7~3.3mmol/L的範圍內,說明您的飲食棒、運動佳、藥物量剛剛好。
如果您的餐後血糖-餐前血糖<1.7mmol/L,可能的原因是:糖類攝取過少,運動量過大,藥物劑量過大等。
如果您的餐後血糖-餐前血糖>3.3mmol/L,可能的原因是:糖類攝取過量,攝取過高的升糖指數食物,運動量偏少,藥物劑量不足,藥物無法快速作用等。
對於大陸2型糖尿病一般的血糖控制水平空腹在4.4~7.0mmol/L,非空腹<10.0mmol/L,但理想的控制目標應視患者的年齡、合併症不同而異。所以自己在監測血糖方面有不清楚的,或者血糖忽高忽低不穩時,可連續監測幾天的配對血糖,帶給醫生看一下,方便為您調整藥物及藥量。
當血糖不穩需要調整時,我們可以按照以下「笑臉」所在位置的方案進行監測。
血糖穩定時我們可以減少監測次數,按以下「笑臉」所在位置方案進行監測。
作者/黑龍江瑞京糖尿病醫院 營養師 車城鑫
▼ 汪國麟醫師 ▼
精選診所: 【汪國麟醫師】
人類「生什麼病就吃什麼藥」的時代已經過去了! 當今人類健康的最大威脅,已從急症或感染變成了慢性病,而藥物不再是修復健康的唯一選項 慢性病的成因複雜多變、不只一端,只倚賴藥物必定以失敗收場 人從來就不會因為缺少某個藥物而生病,反之 飲食、營養、生活形態與環境會左右基因的表現,會讓人體延年益壽,或是病入膏肓 這些才是人體療癒的基礎,而藥物只是最後不得以的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