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酮飲食復胖/練得好不如吃的巧,學會「生酮飲食法」,讓你事半功倍

尋夢新聞LINE@每日推播熱門推薦文章,趣聞不漏接❤️

加入LINE好友

  你可能聽說過「碳水循環法」,但新鮮事物不一定都是適合你的。今天小編就帶你手把手了解什麼是生酮飲食,讓你可以針對自身情況分析使用,離自己的目標更進一步。

  生酮飲食主要分為標準生酮飲食(SKD),和SKD的變體——定向生酮飲食(TKD)和循環生酮飲食(CKD),而循環生酮飲食也是被我們熟知的碳水循環法。

生酮飲食復胖/練得好不如吃的巧,學會「生酮飲食法」,讓你事半功倍 汪醫師產文 第1張

  標準生酮飲食(SKD)

  標準生酮飲食可以理解為少攝入碳水化合物,而用脂肪替代。這樣的好處是體脂的減少,特別是在運動量較小的時候,比如日常生活中,可以促進酮體的生成。

  當你身體的糖原被剝奪,酮體就開始產生了。這也意味著,你身體所需的大部分能量都會從分解脂肪獲得。脂肪通過肝臟被分解獲得能量,並產生副產物酮體,這也是為了這種飲食模式被稱為「生酮飲食」。

  在通常情況下,身體會通過糖酵解系統分解糖分產生能量。只有在身體處於「饑餓」、或者缺乏糖分的狀態下,才會轉而通過分解脂肪獲得能量。因此我們就可以通過減少碳水化合物的攝入,提高脂肪和蛋白質的攝入,來欺騙身體,從而進入生酮模式。

  如果你一天吃2000大卡,「低碳水化合物」意味著130g左右,或者一天總熱量的26%由碳水化合物提供。更極端的情況可以是50g碳水化合物,約總熱量的10%從碳水化合物獲得,其餘的部分都通過脂肪和蛋白質獲得。

生酮飲食復胖/練得好不如吃的巧,學會「生酮飲食法」,讓你事半功倍 汪醫師產文 第2張

  SKD的問題

  如果你有任何健康問題,在嘗試生酮飲食之前都應該咨詢醫生的建議。因為生酮飲食也會帶來很多副作用,比如容易疲勞、脫水或者缺乏維生素。

  另外一個問題就是,很不幸的說,生酮飲食不適合運動量很大的人群,因為碳水化合物太少,不足以維持運動量。因此如果想要增肌減脂同步進行,生酮飲食是不合適的。

  力量訓練尤其要求大量的爆發力,這樣的瞬間力量來自於身體內儲存的糖原。生酮飲食狀態下糖元含量極低,所以無法提供這樣的功能。

  而脂肪也不像碳水化合物一樣可以迅速被燃燒,因為它們結構複雜,相比之下,如果在缺少碳水化合物的情況下進行大強度訓練,很可能會消耗蛋白質,從而流失大量肌肉。

  所以對於既想增肌又想減脂的小夥伴我們應該怎麼做呢?這就需要引出我們下面的方法了——定向生酮飲食和循環生酮飲食(碳水循環法)

  小結

  1.低碳水化合物的飲食能促進酮體生成,燃燒脂肪。

  2.生酮飲食可能會造成疲勞、脫水或者缺乏維生素。

  3.SKD不適合大強度訓練,可能造成肌肉流失。

生酮飲食復胖/練得好不如吃的巧,學會「生酮飲食法」,讓你事半功倍 汪醫師產文 第3張

  定向生酮飲食(TKD)

  在定向生酮飲食下,我們在運動前後攝入大量碳水化合物以滿足運動所需,填充糖原並且保護肌肉,同時不影響日常生活中生酮飲食的燃脂效果。不過正因如此,這樣的飲食並不能增加你的肌肉含量和力量,只是在減脂的同時保存肌肉。

  TKD算是SKD和CKD之間的產物。你一天大多數都在生酮狀態下,只有運動時使用高碳水化合物飲食。而CKD(碳水循環)則是整天都脫離生酮狀態。

  TKD可以讓你在減脂的同時有進行力量訓練的可能,最大程度保存肌肉。適合喜歡力量訓練,又想快速減脂的人群。

  在使用這種方法前,你要先測量出自己在運動前的多久攝入碳水化合物對自己最有效。大多數人在運動前30分鐘攝入25-50g最有效。運動後可以不需要攝入碳水化合物,除非你感覺很虛脫很疲勞,不然的話還是讓身體盡快回到生酮狀態繼續燃燒脂肪比較好。

  在碳水化合物的選擇方面,快碳是最好的選擇,它們能迅速被吸收,升高血糖並促進胰島素分泌,讓糖分進入糖原為運動做好準備。

生酮飲食復胖/練得好不如吃的巧,學會「生酮飲食法」,讓你事半功倍 汪醫師產文 第4張

  TKD的問題

  TKD和SKD有同樣的問題。由於大多數時間你都處於生酮狀態下,所以也會經歷SKD帶來的副作用。並且TKD由於打亂了節奏,使得身體更難進入生酮狀態。

  另外一點就是,快速碳水的攝入打亂了飲食規律,如果你運動強度比較低的話,反而會在攝入快碳時讓多餘的糖分儲存成脂肪,久而久之,雖然肌肉保存住了,但也容易看不到減脂效果。

  小結

  1.TKD可以保存肌肉但不能使其增長。

  2.運動前攝入碳水化合物能防止運動疲勞,保存肌肉量。

  3.可以滿足大強度運動量的需求。

  4.生酮飲食可能會造成疲勞、脫水或者缺乏維生素。

▼ 汪國麟醫師 ▼

精選診所: 【汪國麟醫師】

人類「生什麼病就吃什麼藥」的時代已經過去了! 當今人類健康的最大威脅,已從急症或感染變成了慢性病,而藥物不再是修復健康的唯一選項 慢性病的成因複雜多變、不只一端,只倚賴藥物必定以失敗收場 人從來就不會因為缺少某個藥物而生病,反之 飲食、營養、生活形態與環境會左右基因的表現,會讓人體延年益壽,或是病入膏肓 這些才是人體療癒的基礎,而藥物只是最後不得以的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