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夢新聞LINE@每日推播熱門推薦文章,趣聞不漏接❤️
通過手機在螢幕上敲寫文章是對碎片時間的最佳利用方式,感謝頭條這樣的工作平臺,就拿這篇小文,作為我的頭條開章吧!另外,頭條名稱取名「可甜可鹽」,其實是有深意的,一方面這個詞是00後黑話,表達下自己年輕的心態,另一方面,可甜可鹽的意思是,可以很甜美,也可以在傷口上撒鹽。的確,養生真的是可甜可鹽,不懂方法,養生必須謹慎。
—–
當了20年大學教授,從來沒想過2014年那次的生病,會徹底地改變此生的人生軌跡。
我是留學英國的營銷學教授,同時是個從15歲開始電腦編程的計算機技術狂熱者,20年來教學足跡遍及南北半球、東經西經,最後的落腳地是北京。13-14年北京嚴重霧霾,加上當時經常徹夜不眠鑽研人工智慧和大數據算法模型、編寫電腦程序,結果犯了嚴重咳嗽,接連幾個月每天咳嗽超過20個小時,走南闖北看遍無數中西醫,然而藥石罔效。最後通過自學仲景先師的傷寒雜病論,自救成功,然後一頭栽入中醫學領域,從編程狂魔轉變為中醫狂粉。
因為自小接受過的國學教育比較完整,十幾歲已經通讀了目前中文專業研究生所學習過的大部分古籍,對於自學傷寒論並無理解上的困難,但是傷寒論本身是醫案性質,加上歷代對於散軼文稿的搜集重編往往力有未逮,裡面的條文內容略顯錯雜混亂,於是萌生了利用人工智慧技術進行中醫語義理解的想法。既有想法,我的習性便是立即動手實踐,寫了一個基於中醫知識的深度網路框架,以傷寒雜病論為最初的核心,創造了一個簡易的問診系統,每天和系統交互問答,按證索藥,不意在三個月內獲得圓滿的康復。此身既已無恙,自然惠及周邊親人故舊,治療效果非常良好。後來在資本市場的支持下,把這個系統深化開發,形成一個基於5000本醫書的系統。此是後話,在此暫不深談。
由於這個因緣,總算讓自己跳入養生的大海,一步一步見證中醫醫理,結合健身飲食等種種日常必須,如何讓自己以及親人更健康、容貌不老、生活快樂幸福的方法。通過各種親測實驗,幾年來積累了大量的親身經驗,決定在這裡通過文字貢獻出來。
這一篇算是開篇,先呈現幾張個人隱私照片作為誘餌,期待在這裡的朋友們都從此力行健身養生、修心養性,和我一樣過起健康無憂的人生。
第一張是一年前自己很胖的照片,那時的體重是154斤,後面幾張是最近的照片,目前介於124-130斤之間,正在增肌中。
…
…
…
…
>跨界教授聊健康養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