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夢新聞LINE@每日推播熱門推薦文章,趣聞不漏接❤️
澎湃新聞記者 鄧雅菲 鄭朝淵 賀梨萍
中科院廣州生物醫藥與健康研究院研究員陳小平主導的「瘧原蟲治療晚期癌症」方法備受關注。
復大腫瘤醫院大門 本文圖片均由 澎湃新聞記者 鄧雅菲 鄭朝淵 攝
2月13日,澎湃新聞記者(www.thepaper.cn)在廣州復大腫瘤醫院看到,醫院一樓大廳導醫台處正在組織瘧原蟲療法志願者征集報名填表,目前已有百餘人報名填表。現場工作人員介紹,目前報名的志願者已經飽和,為不耽誤治療,建議後續前來的患者先尋求其他方法治療。
陳小平團隊所謂的「瘧原蟲治療晚期癌症」,即向符合入組條件的晚期癌症患者注射含有瘧原蟲(間日瘧原蟲)的紅細胞。團隊此前在小鼠動物實驗看到,瘧原蟲感染能顯著抑制小鼠肺癌(Lewis肺癌)的生長和轉移,顯著延長荷瘤小鼠的生存時間。團隊隨後還發文解釋背後機制:癌症小鼠感染瘧原蟲之後,其免疫細胞會被激活,這些免疫細胞激活之後會殺死腫瘤細胞。與此同時,腫瘤組織中起到抑制抗腫瘤免疫反應的細胞也會被瘧原蟲感染所抑制,因而解放了腫瘤組織中的免疫抑制微環境,並促進T細胞進入到腫瘤中去,從而有效殺死腫瘤細胞。
陳小平團隊自2016年起在醫院正式開展瘧原蟲免疫療法治療晚期實體腫瘤的臨床試驗。直到1月28日,中科院官方微博發布消息,在中科院SELF論壇的一場公開演講里,陳小平介紹了上述療法,並稱,團隊研究發現腫瘤死亡率與瘧疾發病率呈現負相關關係,瘧原蟲對治療癌症有幫助,目前臨床試驗發現,10名病人中,有5人治療效果明顯,其中2人可能被治愈。
隨後,瘧原蟲治療晚期癌症的消息在網路上刷屏至今,也陸續出現一些質疑。
澎湃新聞記者在2月13日看到,在廣州復大腫瘤醫院一樓大廳診室內,自稱是中國科學院廣州生物醫藥與健康研究院瘧原蟲療法研究團隊的葛教授正在接受病患的現場咨詢。2月13日上午9時30分至12時,診室內共接待了十餘名病患或病患家屬的咨詢。而在診室外,還有百餘人翹首以待。
在上午接受咨詢的十餘人中,僅有一人被明確告知適合接受瘧原蟲療法試驗。該患者介紹,自己是晚期腸癌患者,今年50歲,已確診15個月,經過19次化療,但生活完全能夠自理。後續他將和自己在上海復旦腫瘤醫院的主治醫生溝通協商後,確認是否參與該項臨床試驗。
另據現場接受咨詢的來自河北唐山的孫東剛介紹,瘧原蟲療法團隊的葛教授會對病人的病情進行初步評估,詢問內容包括「病情進展到什麼程度、是否經過化療、幾次化療、從發現到現在多長時間了」等,從而判斷志願者是否適合進行瘧原蟲療法試驗。
據孫東剛介紹,其父親今年65歲,今年春節前剛剛確診患小細胞肺癌。葛教授建議他們再等半年,再觀察是否適合瘧原蟲療法。
葛教授還對病患家屬強調,沒有任何治療方法的,已經不抱任何希望的,才接受。如果正在接受治療不接受。
葛教授咨詢。
而在另一瘧原蟲療法志願者招募現場,廣州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已不接受報名。
來到現場咨詢的除了有病患、病患家屬,還有不少人是從外地專程趕來幫朋友尋找最後一線希望。廣東佛山的李雯雯和丈夫兒子今早驅車一個多小時專程來到廣州咨詢瘧原蟲療法。他們從電視新聞上獲知這一療法,為自己患胃癌晚期的發小咨詢。據介紹,她的朋友36歲,家里還有兩個孩子,目前在哈爾濱醫科大治病。
值得一提的是,除了病患家屬,在現場咨詢的還有不少醫療行業內人士。在廣州工作的潘習振告訴澎湃新聞記者,自己是互聯網醫療行業人士,在新聞中看到這個消息特意前來了解情況。
據中國臨床試驗註冊中心官網項目註冊信息顯示,在二甲醫院廣州復大腫瘤醫院實施的項目為「瘧原蟲免疫療法治療晚期癌症的臨床研究」(註冊號ChiCTR-OIC-17013921,狀態為「補註冊」),註冊時間為2017年12月14日,項目研究負責人為陳小平。該項目由中國註冊臨床試驗倫理委員會於2017年9月24日批准同意,研究目的為評價瘧原蟲免疫療法治療晚期癌症的安全性;初步評價瘧原蟲免疫療法治療晚期癌症的有效性。
該項目招募患者的癌種包括但不限於結腸癌、乳腺癌、肝癌、肺癌、胃癌等實體腫瘤,鼻咽癌、淋巴癌、宮頸癌、黑色素瘤除外。
據了解,陳小平團隊正進行第二期臨床試驗的志願者招募。據臨床試驗申請人所在單位、研究實施負責單位廣州中科藍華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下稱「中科藍華」)最新介紹,陳小平團隊即將在廣州醫科大學附屬第五醫院啟動瘧原蟲免疫療法治療中晚期實體瘤的臨床研究。目前的計劃是廣州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招收30例受試者,廣州復大腫瘤醫院招收20例受試者,雲南昆鋼醫院招收90例受試者,廣州醫科大學附屬第五醫院招收30例受試者。
中科藍華成立於2013年1月,註冊資本1900萬元,最大股東及實際控制人為柯宗貴,柯宗貴也是上市公司藍盾信息安全技術股份有限公司(300297)的最大股東。陳小平為中科藍華創始人,現任首席執行官(CEO)。
本期實習編輯 常琛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