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文化博大精深,中醫養生你又知多少?

尋夢新聞LINE@每日推播熱門推薦文章,趣聞不漏接❤️

加入LINE好友

中醫養生學說有著獨特的理論和行之有效的方法,其學術流派有靜神、動形、固精、調氣、食養及藥餌之分,其基本觀點則不外暢情志、慎起居、適寒溫、節飲食、勤運動等。養生的目的並不是長生不老,返老還童,而是卻病延年,即以良好的健康狀態和最佳的生活質量而盡享天年。

一、養生的學術流派

(一)靜神學派

靜神學派認為,神是生命的主宰,宜於清靜內守,而不宜躁動妄耗。「靜則神藏,躁則消亡。」(《素問·痹論》)「神躁於中,而形傷於外。」(《養生論》)故「神太用則勞,其藏在心,靜以養之。」(《素問病機氣宜保命集》)主張少私寡欲、抑目靜耳、調攝情志、順應四時、常練靜功等以調整精神狀態,從而保持神氣的清靜,促進人體的健康。

(二)動形學派

動形學派認為,「形與神俱,形神合一,形為神之宅。人的生命賴形體而存在,形體不蔽,精神不散,亦可以百歲。」(《素問·上古天真論》)形體動則脾胃健運、精氣周流,生命力旺盛而不衰。主張用勞力、舞蹈、散步、導引、按蹺等方法,以動形防病,健身延年。

(三)固精學派

固精學派認為精氣神為人身「三寶」,精為生命的基礎。「精能生氣,氣能生神,營衛一身,莫大乎此。故善養生者,必寶其精,精盛則氣血,氣盛則神全,神全則身健,身健則病少,神氣堅強,老而益壯,皆本乎精也。」(《類經·攝生類》)腎精難成易虧,陰精宜充盈秘藏,而不宜耗傷。精易虧而難成,宜收心神,節情欲,調七情,省操勞,保養陰精,延年益壽。

(四)調氣學派

調氣學派認為,氣是人體生命活動的根本及壽夭的關鍵。氣貴運行不息,升降有常,宜慎起居,順四時,戒過勞,防過逸,調飲食,和五味,和七情,省言語,習吐納,行導引,慎熱藥,忌金石等以調養其氣,從而促進人體的健康和長壽。

(五)食養學派

食養學派認為「飲食,活人之本也。是以一生之中,陰陽並用,五行相生,莫不由於飲食,故飲食進則谷氣充,谷氣充則血氣盛,血氣盛則筋骨」,「人於日用養生,務尚淡薄,勿令生我者害我,俾五味得為五內賦,是得養生之道矣。」(《遵生八箋·飲饌服食箋》)宜謹和五味,平和溫潤,飲食有節。食宜早、緩、淡、暖、軟。食養有調和陰陽,滋養臟腑,補益氣血,調節情志之功,故食養實屬安居樂業,健康長壽之本。

(六)藥餌學派

藥餌學派主張利用藥物,調理陰陽,補益臟腑,滋養氣血,達到抗衰養老,延年益壽的目的。「藥餌養生,重在健脾益氣和溫腎氣,用藥宜溫不熱,清而不寒,久服則坎離既濟,陰陽劫合,火不炎而神自清,水不滋而精自固,平補之聖藥也。」(《壽世保元》)慎勿劫伐壅澀,貴在平調中和,更忌亂施補劑。

二、養生的基本原則

(一)順應自然

「人若能執天道生殺之理,法四時運用而行,自然疾病不生,長年可保。」(《壽親養老新書》)自然界是人類生命的源泉,人以天地之氣生,四時之法成,人依賴於自然而生存,同時也受到自然規律的支配和制約,即人與天地相參,與日月相應。人類在長期進化過程中,生理上形成了與天地自然變化幾近同步的節律性和適應外界變化的自我調適能力,這是維系健康的重要環節。因此,人若能順應自然而攝生,各種生理活動遂節律穩定而有序,機體陰陽協調而健康。若有違自然,不循規律,肆意妄為,則各種生理活動的節律長期雜亂無序,全身功能易處於失調而不健康狀態,適應外界變化和抵抗外邪能力減弱,則易患內傷外感。所以順應自然,是中醫養生學的重要原則。中醫學倡導春夏養陽,秋冬養陰,起居有常,動靜和宜,衣著適當,調配飲食,以適應四時氣候晝夜晨昏,地區方域等外界環境變化的思想和方法,均是順應自然養生的體現。

外界環境除了自然環境,還有社會環境,人不能脫離社會而生存,故人不僅有自然屬性,也有社會屬性。社會環境一方面供給人們所需要的物質生活資料,滿足人的生理需要,另一方面又形成和制約著人的心理活動。隨著醫學模式的變化,社會醫學、心身醫學均取得了長足的進步,日益顯示出重視社會因素和心理保健對人類健康長壽的重要性。社會因素可以通過對人精神狀態和身體素質的影響而影響人的健康。所以人必須適應自然和社會因素的變化而採取相應的攝生措施,才能健康長壽。故曰:「智者之養生也,必順四時而適寒暑,和喜怒而安居處,節陰陽而調剛柔,如是則僻邪不至,長生久視。」(《靈樞·本神》)

(二)形神兼養

「全生之術,形氣貴乎安,安則有亂而不亂。精神貴乎保,保則有養而不耗。故保而養之,初不離形氣精神。」(《素問病機氣宜保命集》)人的形體與精神活動具有相互依存、不可分離的密切關係。形者神之質,神者形之用;形為神之基,神為形之主;無形則神無以生,無神則形不可活。這種「形神合一」或稱「形神相因」、「形與神俱」的生命觀,是「形神兼養」養生原則的理論依據。所謂形神共養,是指不僅要注意形體的保養,而且要注意精神的調攝,使形體強健,精神充沛,身體和精神得到協調發展,才能保持生命的健康長壽。中醫養生的方法很多,但從本質上看,統而言之,不外「養神」與「養形」兩端,即所謂「守神全形」和「養形全神」。形神共養,神為首務,神明則形安,神為生命的主宰,宜於清靜內守,而不宜躁動妄耗。故中醫養生觀以調神為第一要義,守神以全形,通過清靜養神,四氣調神,積精養神,修性怡神,氣功練神等,以保持精神的清靜,加強精神修養,使壽命得以延長。

形體是生命的基礎,神依存於形,有了形體,才有生命,有了生命方能產生精神活動和具有生理功能。形盛則神旺,形衰則神衰,形謝則神滅。形體的動靜盛衰,關係著精、氣、神的興衰存亡。中醫養生學主張動以養形,以形勞而不倦為度,用勞力、舞蹈、散步、導引、按摩等,以運動形體,調和氣血,疏通經絡,通利九竅,健身延年。動以養形,靜以養神,只有形神共養,動靜有度,剛柔相濟,達到調神和強身的統一,才符合生命活動的客觀規律,有益於健康和長壽。

(三)保精護腎

「欲多則損精,人可寶者命,可惜者身,最重精。」(《遵生八箋》)「聚精之道,一曰寡欲,二曰節勞,三曰息怒,四曰戒酒,五曰慎味。」(《攝生三要》)保精護腎是指利用各種手段和方法來調養腎精,使精氣充足,體健神旺,從而達到延年益壽的目的。腎精不僅是繁衍人類的生命之源,亦是生命活動最重要的基本物質。精化氣,氣生神,神禦形,精是氣形神的基礎。腎為先天之本,主封藏,內涵元陰元陽,以維持全身陰陽平衡。精和腎的充堅與否,是決定人體是否健康長壽的關鍵因素。腎易虛而難實,精易泄而難秘,因此,保精護腎實為養生健體,延緩衰老的中心環節。中醫養生重在節欲保精,使精氣充盛,有利於心身健康。若恣情縱欲,施泄過多,則精液枯竭,真氣耗散而未老先衰。節欲並非禁欲,乃房事有節之謂。保精護腎之法甚多,除節制房事外,尚有運動保健,導引固腎,按摩益腎,食療補腎和藥物調治等。

(四)調養脾胃

脾胃為後天之本,氣血生化之源,人體臟腑器官,營衛經絡,形體官竅,無不仰仗於脾胃,元氣之滋養全在脾胃。五臟六腑皆受氣於胃,方能發揮其正常作用。故脾胃之強弱與人體之盛衰,生命之壽夭關係至為密切。「土氣為萬物之源,胃氣為養生之主。胃強則強,胃弱則弱,有胃則生,無胃則死,是以養生家當以脾胃為先。」(《景嶽全書·脾胃》)脾胃健旺,水谷精微化源充足,精氣充盛,臟腑功能強盛,形健神旺。脾胃為氣機升降之樞紐,脾胃協調,可促進和調節機體新陳代謝,保證生命活動的正常進行。調養脾胃之法,總的精神是益脾氣,養胃陰,用藥首當注意升降,次則當防過偏,寒勿過涼,熱勿過燥,以免傷胃。此外,節飲食以和胃健脾,調精神以疏肝理脾,常運動以和胃化食,防勞累以養脾氣,均為健運脾胃,調養後天的重要方法。

先天之本在腎,後天之本在脾,先天生後天,後在養先天,二者相輔相成,相得益彰。

綜上所述,衰老不是立即形成的,而是長期的陰陽失調,臟腑精氣虛衰的結果。在養生時應當掌握這些規律,順應自然,形神兼養,固護精氣,調補脾腎之原則,採取適當措施,以達到健身延年之目的。

>中醫文化博大精深,中醫養生你又知多少?

About 尋夢園
尋夢園是台灣最大的聊天室及交友社群網站。 致力於發展能夠讓會員們彼此互動、盡情分享自我的平台。 擁有數百間不同的聊天室 ,讓您隨時隨地都能找到志同道合的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