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夢新聞LINE@每日推播熱門推薦文章,趣聞不漏接❤️
【編者按】山不在高,有仙則靈。城不在大,有福則名。長沙連續多年躋身中國最具幸福感城市,不在高樓大廈,而在街巷里的民生日常和百姓獲得感。2018年,長沙市啟動「一圈兩場三道」建設兩年行動計劃,為市民添便利,給幸福加砝碼。目前,兩年行動即將收官,老百姓的民生日常有哪些變化?華聲在線推出「一圈兩場三道」系列報導,走進星城大街小巷,探尋長沙如何讓幸福在家門口落地、升級。
老人們圍坐一圈,其樂融融。
華聲在線11月29日訊(記者 龍騰)室外氣溫驟降,長沙市開福區東風路普親老年養護院內的公共休息區卻溫暖如春,老人們有的在吃水果,有的在看電視,有的在玩桌上氣球遊戲。記者悄然走近,註目觀察,生怕打擾了這里的寧靜與祥和。
院長彭芙容小聲告訴記者,這些老人都是失能失智老人。「他們就像是一群老小孩,喪失了諸如吃飯、穿衣、走路等基本自理能力,變得和小時候一樣需要照顧,而且多種老年疾病使他們變得越來越衰弱。」彭芙容解釋道。
乾淨整潔的臥室,有家一般的溫馨。
隨著老齡化社會的到來,老年失能、失智群體的數量呈上升趨勢。一組來自國家衛健委的數據顯示,截至2018年底,大陸有超過1.8億老年人患有慢性病,其中患有一種及以上慢性病的比例高達75%,失能、部分失能老年人約4000萬。
一直以來,家庭都是養老照護的主要力量,但失能失智老人的照護需要很高的專業水平。「占用家庭勞力力,以及長時間的家庭照護導致子女與老人雙方都很痛苦,會對家屬造成很大的心理壓力和經濟壓力,對家庭生活帶來很大的困擾。」彭芙容說。
幹濕分離,這是老人們集中洗漱的地方。
今年75歲的王嗲嗲兩年前突然出現性格反常現象,脾氣易暴躁,甚至有暴力傾向。經常隨地大小便,有時會將大小便解在垃圾桶里。經醫院檢查,被確診為老年性癡呆。由於在家缺乏專業照護,王嗲嗲曾走失多次。
「王嗲嗲2017年入住東風路普親老年養護院時,經常往房間牆上吐口水,不吃工作人員給的食物,還有攻擊行為。」彭芙容回憶到,工作人員熟悉情況後,為其制定了個性照護方案,比如通過熟悉的音樂來舒緩老人的情緒等。如今,王嗲嗲在這里生活得很舒心。
幫助老人留住記憶的時光走廊。
如何讓失能失智老人獲得高質量有尊嚴的晚年生活?作為一家專為失能失智老年人提供專業護理服務的機構,東風路普親老年養護院推出社區型養老模式,旨在為老人營造「第二個家」,受到很多家庭的歡迎。
長久以來,公眾眼里的養老院都與冰冷、壓抑這類詞掛鉤,這也成為很多家庭不願將老人送進養老院的原因。然而,走進普親老年養護院,映入眼簾的原木色、綠色和橙色相間的顏色基調,以及現代簡約的設計風格,如沐家的溫馨、舒適、放鬆。
記者在現場看到,普親老年養護院各種設施都充分考慮了老人的生理特性和生活習慣。比如,走廊為自由行走與使用輪椅的老人安裝了有高度差的雙層扶手,地面為降低老人摔跤的風險而使用防滑靜音又耐磨的PVC材料。
此外,在這由一棟8層高的主樓及一棟5層裙樓組成的養護院內,設有護理區、多功能護理站、康復理療室、多功能閱讀室等區域,充分解決了醫療服務體系和養老服務體系相互獨立的問題,使老人可以得到持續、完整的醫養結合的照護。
「我們始終把入住的老人奉若父母一般照料,從裝修設計到服務管理,特別注重細節,貫穿‘家’的概念,讓老人在熟悉的環境中慢慢老去。」從事養老工作多年,彭芙容深知個中的責任與擔當。在她看來,沒有愛心和耐心,是做不好這件事的。
據了解,作為長沙市「一圈兩場三道」建設項目之一,即15分鐘生活圈中的居家養老服務站,東風路普親老年養護院目前有206張全護理床位,自2017年投入經營以來,先後為200多位失能失智老人提供長期的照養服務。
▼ 汪國麟醫師 ▼
精選診所: 【汪國麟醫師】
人類「生什麼病就吃什麼藥」的時代已經過去了! 當今人類健康的最大威脅,已從急症或感染變成了慢性病,而藥物不再是修復健康的唯一選項 慢性病的成因複雜多變、不只一端,只倚賴藥物必定以失敗收場 人從來就不會因為缺少某個藥物而生病,反之 飲食、營養、生活形態與環境會左右基因的表現,會讓人體延年益壽,或是病入膏肓 這些才是人體療癒的基礎,而藥物只是最後不得以的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