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質疏鬆骨折/這12條骨質疏松的科普知識,你一定要了解!

尋夢新聞LINE@每日推播熱門推薦文章,趣聞不漏接❤️

加入LINE好友

  1、什麼是骨質疏松症?

  人類認識骨質疏松症已有將近兩百年的歷史,骨質疏松症是一種悄無聲息的流行病,常在第一次骨折甚或多次骨折後才被診斷。骨量減少,骨密率降低是其特點。

骨質疏鬆骨折/這12條骨質疏松的科普知識,你一定要了解! 汪醫師產文 第1張

  2、骨質疏松症發病情況?

  50歲以上人群、男性有8.8%、女性有30.8%患病,目前,全球大約有2億人患病,大陸的總患病人數約6000萬-8000萬人,在中老年人慢性疾病發病率上位居高血壓、胃腸炎之後,名列第三。

  3、哪些人容易患骨質疏松症?

  年齡超過50歲的女性;母系親屬有骨質疏松髖部骨折病史;低體重;長期臥床;酗酒;吸煙;運動缺乏;過早絕經;長期服用皮質激素;關節炎慢性疼痛等類人群。

  4、為什麼會得骨質疏松症?

  人的骨骼一直處在一個動態的平衡過程,這個過程是靠功能完全相反的兩種細胞來完成的,成骨細胞負責生成新骨,破骨細胞負責吸收舊骨。隨著年齡的老化,尤其是女性性激素雌激素水平的下降,具有成骨細胞的功能不斷退化,而具有吸收功能的破骨細胞繼續不斷吸收,逐漸導致骨骼強度下降,出現骨質疏松。

  5、多久會出現骨質疏松?

  骨質疏松症具有多年緩慢漸進的過程,當出現身體不適症狀時往往已有較長病程,短則數年,長則數十年,早期多數人無不適症狀,容易忽視骨骼保健,當這種靜悄悄蠶食骨骼健康的潛伏疾病,發展到一定程度時,最終演變成為危害健康的「殺手」之一。

骨質疏鬆骨折/這12條骨質疏松的科普知識,你一定要了解! 汪醫師產文 第2張

  6、骨質疏松症有哪些表現?

  最常見的有腰背酸痛,、腰膝酸軟、關節疼痛、疲乏無力;嚴重的出現牙齒松動、身高縮短、駝背;更嚴重的就是在無外傷或輕微外傷情況下引起的骨折。所謂輕微外傷一般是指在人體站立的高度下活動過程中發生的骨折,或日常生活活動中發生的骨折,如洗手間滑倒、下樓梯扭傷、從椅子上滑坐地上、坐車顛簸這些一般青壯年不易發生骨折的情況下傷後發生骨折,更嚴重的如地板上有只蚊子,用腳使勁踩一下,就出現跟骨的骨折。

  7、骨質疏松症發生骨折的可能有多大?

  華東地區統計60歲以上城市老人骨折發生率男性15.58%,女性23.45%。農村地區男性2.04%,女9.81%。發生部位在60歲左右以滑倒手撐地手腕骨折為多,年齡更大時以髖關節骨折為多,老年女性脊柱推體骨折也比較多發。如果發生髖關節骨折,未治療的死亡率1/4。

  8、怎樣預防發生骨折?

  首先,大家要有一個明確的認識,就是「老年人骨頭脆,骨頭松,老年人最怕摔」。其次,老年朋友們自己要重視生活起居,日常活動一定要講究一個「穩」字,不管是坐、還是站、還是走均要強調「穩、慢」。避免滑倒或摔倒。再就是,對家中地板一定要有防滑意識,尤其洗手間、客廳。不少老人就是在這些地方不慎滑倒造成骨折。

骨質疏鬆骨折/這12條骨質疏松的科普知識,你一定要了解! 汪醫師產文 第3張

  9、骨折了怎麼辦?

  手腕部骨折處理相對較簡單,大部分患者經手法復位後採用石膏或夾板固定6周左右即可。髖關節的骨折導致嚴重的疼痛,不能坐、不能站,對心肺無重要病變者,首選手術復位鋼板內固定,或換人工關節,這樣可盡早坐起或下床活動,避免因躺床久後並發難以控制的肺部感染,進而導致生命危險。如不治療,將留下嚴重疼痛或拐腳。如果是脊柱椎體骨折,輕度者可臥床休息4-6周,重度骨折需要做一種椎體成形術,手術後可馬上得到止痛穩定的效果。現在國家已實行全民醫保,在我們市一級的三級醫院醫療費用職工醫保可報銷40%多,新農合可報銷30%左右,應當爭取到有條件的醫院住院手術,盡量減少骨折後的死亡率和殘疾率。

  10、如何預防骨質疏松症?

  骨質疏松症是一種生理上的衰老過程,發生和發展均是一個緩慢過程。任何單一的方法都不能起到理想的效果,預防應採用綜合方法:高鈣飲食、增加曬太陽、適量運動、絕經期開始適量補充雌激素等。重要的是男性55歲、女性50歲以上要爭取到有條件的醫院如我們市一醫院,給自己做一次骨密度檢測了解自己是否存在骨質疏松早期變化,在醫生的指導下有針對性地使用一些中成藥、西藥來控制骨質疏松的進一步發展。

  11、高鈣欽食有哪些食物?

  牛奶、奶制品、蝦皮、蝦米、海魚、豬牛羊骨、芝麻醬、豆類、豆制品、蛋類、核桃花生堅果等。

  12、適量運動怎麼做?

  根據自己的運動能力選擇,如每天散步半小時,跳半小時廣場舞、打一套太極拳等,以運動用力不宜過大,不宜過快為標準。適量的運動,能增加肌肉的靈活性、協調性和平衡感,維持肌肉力量,顯著降低跌倒風險,如能預防跌倒,將可減少近一半的骨質疏松性骨折的發生。為什麼農村中老年骨質疏松症骨折的發生比城市中老年要低好多倍,農村中老年都有保持一定的勞力習慣,一直有適量的運動也是一個重要的原因。

  文章來源問大夫網站龍巖市第一醫院

▼ 汪國麟醫師 ▼

精選診所: 【汪國麟醫師】

人類「生什麼病就吃什麼藥」的時代已經過去了! 當今人類健康的最大威脅,已從急症或感染變成了慢性病,而藥物不再是修復健康的唯一選項 慢性病的成因複雜多變、不只一端,只倚賴藥物必定以失敗收場 人從來就不會因為缺少某個藥物而生病,反之 飲食、營養、生活形態與環境會左右基因的表現,會讓人體延年益壽,或是病入膏肓 這些才是人體療癒的基礎,而藥物只是最後不得以的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