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夢新聞LINE@每日推播熱門推薦文章,趣聞不漏接❤️
冬至過後,氣溫進入了一年中最冷的時期。雖說嶺南的「寒」不如北方凜冽,但卻帶上了地方獨有的「濕」,滲透了身體的每一個角落,讓人難以忍受,在這種濕冷的環境中,如若再缺少陽光,那完全就是靠抖著一身正氣來過冬了。
廣州醫科大學附屬第五醫院中醫科盧璐主治中醫師建議,為了減少這寒濕之邪對身體的損害,我們不妨找點陽光,找點「艾」來抱團取暖過寒冬。
曬太陽
南方的冬日,晨起的太陽帶著寒氣,中午的太陽仍然猛烈,早上10點左右的陽光和煦溫暖,此時在室外走一走,曬一曬人體的背部和頭部,背部有人體抵抗寒邪的第一道防線—足太陽膀胱經,頭部為「諸陽之會」,也就是陽氣匯聚的地方,這兩個地方可以調補陽氣、暢通百脈,增加人體皮膚和內臟器官的血液循環,促進新陳代謝。
著名的養生專著《老老恒言》中就說道:「背日光而坐,列子謂負日之暄也,脊梁得有微暖,能使遍體和暢。日為太陽之精,其光壯人陽氣」,可見「負日之暄」的健身養生作用及其好處。冬日裡的一道暖陽,除了傳遞給我們能量,還總是讓人精神愉悅,心生歡喜。
…
多吃溫性食物如羊肉、雞肉等
食補
都說冬季是進補的大好時機,民間素有「三九補一冬,來年無病痛」的說法,很多吃貨就在不知不覺中就長膘了。
在寒冷的節氣多吃溫性食物,如羊肉、牛肉、生薑、雞肉等,的確可以增加人體禦寒祛濕的能力,但是嶺南的「寒」非「大寒」,偶有夾濕夾熱之變,溫性食物中少量增加一些調補脾胃祛濕熱的輔助食材,如薏米、赤小豆、土茯苓、白術、蘿蔔等,可以使冬日進補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足浴
寒冷的外界環境容易損傷人體的陽氣,人會不由自主的蜷縮,打顫抖。很多女孩子在冬天都會出現手腳冰涼,晚上被窩總是睡不暖,有的還伴有痛經或者關節痛的毛病,這都是因為陽氣不足,氣血運行不暢導致的。
中醫學認為,人體五臟六腑在腳上都有相應的投影,腳部是足三陰經的起始點,又是足三陽經的終止點,踝關節以下就有六十多個穴位,如果經常用熱水浴腳,能刺激足部穴位,增強血脈運行,溫補陽氣。
在泡腳的水中,加點紅花、或白酒、或艾葉、或薑片,可以使活血、祛寒、祛濕的效果加倍,泡的時候注意水溫和時間,泡至全身發熱,微微汗出即可。
科盧璐主治中醫師提醒,飯前、飯後半個小時不宜足浴,足浴完了正是毛孔大開之際,還得注意保暖、避免寒邪入侵喲。
艾灸
冬至是一年中陰氣最盛、陽氣最微弱之時,也是最容易誘發虛寒之症的時間。心腦血管疾病、呼吸系統疾病、消化系統疾病常常好發於冬季。
…
此時最適合艾灸(資料圖)
艾灸為純陽之火,能夠溫潤五臟,防病治病,在三九天進行艾灸,俗稱「三九灸」,是順應四時氣候特點進行內病外治的一種特色療法,時間從冬至起,每九天行一次艾灸療法,具體有天灸療法、溫和灸療法、隔物灸療法、溫針灸、麥粒灸療法等,不管是哪一種艾灸,都是通過藥物的對穴位的熱刺激達到激發經氣的效果。
大部份灸法都需要通過醫生幫助實施,家庭灸法一般建議「溫和灸」,手持點燃的艾條對準穴位或者痛點,使局部有溫熱感而無灼熱為度,每穴15分鐘,每次3-4個穴位。穴位一般建議選擇「阿是穴」,即痛點,如需根據病情選擇用穴,還需咨詢醫師。
來源| 羊城晚報、金羊網、羊城派
文圖 | 羊城晚報記者 餘燕紅 通訊員 王葳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資訊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冬至後養生學好這四招,儲蓄陽氣一整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