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夢新聞LINE@每日推播熱門推薦文章,趣聞不漏接❤️
<點擊右上角關注「糖尿病管理團隊」頭條號,與14.8萬糖友一起學習靠譜的糖尿病知識>
昨天李梅主任給糖友談了3個秘笈,今天繼續講解。還沒有看上篇的可以打開以下鏈接:
為什麼有些糖尿病患者沒有並發症,你有?是你忽視了這6點(上)
秘笈四:做到位
糖尿病管理的五駕馬車大家早就耳熟能詳,但是知道是進步,做到才是成功,作為職場的糖友,做到位就更是困難重重,但我們還是有辦法的:
1.合理飲食,並不是一味地控制飲食。
盡量做到在家自己做飯吃,減少在外就餐,少叫外賣,如果不得不應酬或者在外就餐或者叫外賣我們也有相應的應對措施,(這些內容都在我錄制的專欄里有詳細的講解,有興趣的朋友可以拉到文章底部看專欄)。另外根據自己的情況在單位,車上和家里多備一些小包裝的加餐。如果不能按時吃飯,要提前加餐,避免低血糖的發生。
2.零散時間也可以運動。
很多白領抱怨自己早出晚歸,整天在寫字樓里不見天日,沒時間運動。時間擠一擠總會有的:上班時早幾分鐘出發,不坐電梯走樓梯,平時開會休息的時間去走走樓梯或者做做室內運動,中午休息的時間在寫字樓周圍走走,能步行的距離就不要騎車和開車,自己上個鬧鐘,工作一個小時站起來做做原地的運動,晚上回家後可以在家練練瑜伽、八段錦等室內運動,也可以一邊遛寵物一邊慢跑。當然還可以把周末的朋友聚餐改為健身聚會打打球,遊遊泳。
總之,只要想動,定會有空。
3.血糖監測要做,但不要有負擔。
如果讓職場的患者在一天內測7個點的血糖,比較繁瑣難以做到。但是我們又需要了解患者全天的血糖譜,所以我會根據患者的情況制定不同的監測方案:
(1)對於病情平穩、只用口服藥的糖友,我要求大家用一周的時間測齊7個點的血糖就可以了,這樣每天只需要測1-2個點的血糖,但是每周7天測不同的點,一周測下來全天的血糖譜照樣能了如指掌,而且要求測血糖時一定要把前因後果都同時記錄下來:比如飲食運動情況,睡覺質量,情緒如何,用藥是否正常,有沒有其他異常比如感冒發燒等。這樣我們再回顧自己的血糖譜時看到的就不是一些簡單的數字,而是與這些數字密切相關的生活場景,這樣才能找到我們血糖異常的原因,達到監測的效果。
(2)對於血糖波動比較大或者用胰島素強化治療的患者,監測頻率就要高一些,盡量選擇私密時間監測,當然如果有條件,可以選擇先進的連續血糖監測設備(動態血糖儀)更方便了解自身血糖的波動情況(當然會小貴一點,要根據自己的經濟情況量力而行)。
4.盡量選擇每日1-2次服用的藥物
工作忙經常忘記服藥,或者不願意讓別人知道自己有糖尿病,不方便在單位注射胰島素也是職場糖友經常遇到的問題。怎麼辦呢?
(1)跟醫生溝通,在保證療效的前提下,選擇一些控釋片、復合制劑,多數2型的病友即使注射胰島素,自身胰島也還有部分功能,如果在單位注射胰島素不方便,可以盡量選擇睡前注射基礎胰島素聯合口服藥或者早晚餐前預混胰島素聯合口服藥的方案;
(2)在手機上設置用藥提醒,這樣就不容易忘記了;
(3)把常用藥在家里、單位和車上都放上一些,也能減少藥物漏服。
秘笈五:會算帳
專家們早就算過帳,花1塊錢做好預防能節約後續8塊錢的治療費用,落實到我們糖友身上更是如此。
其實如果糖尿病日常管理做到位、不發生並發症,每個月花費完全能夠控制在1000元以內。但是如果出現了各種並發症,那就是無底洞了:
1、一次糖尿病視網膜病變住院手術的費用至少也得一萬,而且還得反復住院;
2、糖尿病腎病到了尿毒症透析階段,每個月的花費也得上萬;
3、大血管病變的心梗、腦梗除了要錢(一個支架就得兩萬)弄不好還得要命;
4、糖尿病足要了錢還要帶走你的腳。
所以在糖尿病的管控過程中必須要學會算帳,盡早把錢花在做好糖尿病綜合管理上,比最後一錘子買賣治療並發症划算多了。
秘笈六:貴堅持
很多糖友一想起要跟糖尿病混就頭疼。但我有個患者心態很好,他說"得了糖尿病相當於又結了一次婚,得到了一個伴侶。"
他說,世上沒有無緣無故的愛也沒有無緣無故的恨,與糖尿病相處也不例外。你善待她,她就與你恩恩愛愛,和平相處,不離不棄,白頭偕老;你忽視她,她就會用各種指標飆升來報復你,甚至出軌,這個第三者不是什麼俊男靚女而是並發症,爛腳,瞎眼,透析和支架都是候選人。對一個人好一天容易,好一年也不難。一直好就比較難了,對糖尿病也是如此。
每當你有點兒小脾氣想對她發火的時候,你就想她是上帝派到你身邊的天使,時刻提醒你必須健康生活的天使,你還有什麼理由不一如既往地愛她呢?
我覺得這個糖友真的是活明白了,也祝願你跟他一樣:與糖共舞,舞出健康,舞出精彩,貴在堅持!
▼ 汪國麟醫師 ▼
精選診所: 【汪國麟醫師】
人類「生什麼病就吃什麼藥」的時代已經過去了! 當今人類健康的最大威脅,已從急症或感染變成了慢性病,而藥物不再是修復健康的唯一選項 慢性病的成因複雜多變、不只一端,只倚賴藥物必定以失敗收場 人從來就不會因為缺少某個藥物而生病,反之 飲食、營養、生活形態與環境會左右基因的表現,會讓人體延年益壽,或是病入膏肓 這些才是人體療癒的基礎,而藥物只是最後不得以的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