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癌症治療/癌症,免疫力、壓力和體溫的關係

尋夢新聞LINE@每日推播熱門推薦文章,趣聞不漏接❤️

加入LINE好友

  癌症,似乎是死亡的代名詞。人人談癌色變。大陸在2012年做了第一次的全國癌症調查報告,報告結果發表在2013年的1月8日,報告顯示,大陸每年 新髮癌症病例315萬,大約每分鐘確診6個癌症。幾年過去了,第六屆國家癌症中心年會(2018年10月)上報導,大陸每年癌症 新髮病例約380.4萬例,年癌症死亡病例229.6萬例。也就是癌症的發病率大大增加了。而且,現在我們看不到一點點的癌症發病率下降的跡象。

  其實我們每個人每天都會產生幾十到幾百個癌細胞的。那麼為什麼有些人最後發展為癌症,有些人卻很健康,問題就處出在免疫系統上了。導致癌症產生的兩個主要因素,一個是DNA受到自由基等毒素的攻擊產生病變導致癌細胞的產生。另外一個因素就是免疫系統的缺失。

最新癌症治療/癌症,免疫力、壓力和體溫的關係 汪醫師產文 第1張

  免疫力。我們的免疫細胞中的T細胞,NK細胞(自然殺手細胞),以及巨噬細胞可以攻擊癌細胞。所以,當免疫力低下的時候,免疫系統沒有把少量的癌細胞殺死,導致他們在體內的定植,繁殖,擴散,最後表現出癌症。

  我們的免疫細胞主要是白細胞,而白細胞又分為顆粒細胞(約60%)和淋巴細胞(約35%)單球細胞(巨噬細胞約5%),這些白細胞的數量我們可以通過檢測血液知道。

  顆粒細胞負責清理進入體內的細菌、真菌、老化死亡的細胞殘骸以及體積較大的異物;淋巴細胞負責清除進入體內的病毒、體積較小的異物以及癌細胞。特別是淋巴細胞中NK細胞,通過分泌打孔素,直接攻擊癌細胞,導致癌細胞的死亡。

  而巨噬細胞不僅僅在血液中巡邏,清除異物,也會停留在肺部,肝臟以及腦部等部位,一旦任何部位或者組織發生炎症,巨噬細胞就會立刻奔赴前線。巨噬細胞主要是吞食較大的異物,以及細胞所排出的老廢物。當有異物入侵人體後,巨噬細胞也會向顆粒細胞和淋巴細胞發出信號,一起參與戰鬥。同時,巨噬細胞也具有吞噬癌細胞的作用。

最新癌症治療/癌症,免疫力、壓力和體溫的關係 汪醫師產文 第2張

  這樣我們清楚了,要想提高免疫力,殺死癌細胞,主要是提高淋巴細胞的數量。實際上,當我們血液中的淋巴細胞達到每毫升2000到2200個的時候,表明你的免疫力很好,癌症患者體內的淋巴細胞達到1800個/毫升說明正在恢復。只要淋巴細胞保證一定數量就有戰勝癌症的資本。

  體溫。我們體內的理想溫度為37.2度。以腋窩溫度為例,會比體內溫度低0.5度。所以,測量腋窩溫度比較好的溫度是36.4度~36.8度。如果早上的體溫低於35度,白天的體溫低於36度,那麼你的體溫就比較低。表明你的免疫力比較低下。因為,當環境溫度在38度~39度的時候,淋巴細胞的作戰能力最強。這也就是當我們感冒發燒的時候,就是淋巴細胞在與敵人做鬥爭,身體恢復的階段。

最新癌症治療/癌症,免疫力、壓力和體溫的關係 汪醫師產文 第3張

  壓力。我們體內的顆粒細胞和淋巴細胞的比例是自主神經控制的。自主神經又分為交感和副交感神經。當我們面臨壓力的時候,交感神經興奮,腎上腺素大量分泌,顆粒細胞數量增加,淋巴細胞數量減少。血管收縮,導致血流受阻,體溫降低。而且,顆粒細胞增加會使其與停留在黏膜里的細菌發生過量的反應導致炎症,例如胰臟炎、腎臟炎、盲腸炎、急性肺炎和牙齦炎等,(炎症是癌症之母)。

  壓力是萬病之源。壓力大對免疫的影響是增加了炎症,並且減少了淋巴細胞的數量,降低了免疫力,同時,體溫的降低,也降低了淋巴細胞的作戰能力,進一步降低了免疫力。現在我們更多的是面臨長期的慢性的壓力,這也是我們癌症高發的一個重要原因。

最新癌症治療/癌症,免疫力、壓力和體溫的關係 汪醫師產文 第4張

  減少壓力,使副交感神經興奮,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鬆弛血管,增加血流,提高體溫,這樣會使淋巴細胞的數量和活性都大大的提高,也就提高了免疫力和殺死癌細胞的功能。

  另外,我們體內的顆粒細胞和淋巴細胞的數量也隨晝夜的而變化,在白天交感神經興奮,我們處於活動中,更容易受到細菌的感染,所以顆粒細胞增加。在夜晚,副交感神經興奮,身體處於修復階段,淋巴細胞數量增加,幫助我們清除體內的異物和癌細胞。所以,晚上睡眠就非常重要了。

最新癌症治療/癌症,免疫力、壓力和體溫的關係 汪醫師產文 第5張

  從這幾個方面來看,對於降低癌症的發病率或者延長癌症患者的壽命,除了改變飲食外,還要注意減少壓力,適當的提高體溫,並且保證充足的睡眠。記住,把你的免疫力提高,增加淋巴細胞的數量,你的健康會有很大的改善,包括各種疾病,當然也有癌症。

▼ 汪國麟醫師 ▼

精選診所: 【汪國麟醫師】

人類「生什麼病就吃什麼藥」的時代已經過去了! 當今人類健康的最大威脅,已從急症或感染變成了慢性病,而藥物不再是修復健康的唯一選項 慢性病的成因複雜多變、不只一端,只倚賴藥物必定以失敗收場 人從來就不會因為缺少某個藥物而生病,反之 飲食、營養、生活形態與環境會左右基因的表現,會讓人體延年益壽,或是病入膏肓 這些才是人體療癒的基礎,而藥物只是最後不得以的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