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夢新聞LINE@每日推播熱門推薦文章,趣聞不漏接❤️
你造嗎?
腸道里的菌群加起來達1.2千克,
相當於一個肝臟的重量!
那些隱藏在腸道里的的菌群,
其實影響著我們身體的方方面面。
41歲的徐女士旅居海外多年,有嚴重的花粉過敏症,每年春天百花盛開之時,她的噩夢就來了:鼻塞流涕打噴嚏,全身瘙癢,嚴重時甚至出現胸悶氣短、呼吸困難,每天只能靠口服抗過敏藥、吸入激素「艱難度日」。即使如此,她還是惴惴不安,生怕嚴重的過敏隨時來襲。
這次回國探親,適逢同學聚會,她偶遇了在華山醫院消化科行醫的老同學,該君近年來醉心於腸道菌群的研究,詳細地了解徐女士的情況並建議她做了相關檢查後,很鄭重地為她開了一款調節過敏的專用益生菌。一周後,神奇的事情出現了:鼻塞、流涕、打噴嚏、全身瘙癢的症狀全都消失。最讓徐女士欣喜的是,連續服藥3個月後,徐女士的血清免疫球蛋白lgE從服藥前的1800降低到了800(正常人應小於240ng/mL),久違的笑容終於又出現在她的臉上。
那麼,腸道菌群與過敏究竟是什麼關係?哪些過敏可以「賴上」腸道菌群呢?
健康人的腸胃中寄居著多種多樣的微生物,構成了一個腸道微生態系統,其中最主要的成員當屬「腸道菌群」。腸道菌群按照一定的比例組成,一旦失衡,就容易引發健康問題。近年來,隨著世界範圍內對腸道菌群研究的不斷推進,腸道菌群與各種疾病的關係漸漸被人們所熟知。其中,腸道菌群與過敏就是一個熱門的話題。
IgE介導的過敏:原理是什麼?
IgE能介導過敏是醫學界的共識。對這類患者,血清IgE升高是過敏性疾病最直接的提示。
很多備受過敏困擾、求助皮膚科的患者,都有過過敏原篩查的經歷,這是一種通過對已知的幾十種食入性或吸入性過敏物IgE的篩查,來檢查你過敏狀態及過敏原的方法。
IgE是過敏反應的一種介質,一般來說,過敏原進入機體後,會誘導產生特異性的IgE,IgE結合到肥大細胞和嗜鹼性粒細胞表面,使機體進入對該過敏原特異的致敏狀態,當過敏原再次與機體接觸時,與過敏細胞膜上的IgE受體結合,就會釋放出諸如組胺等各種生物活性介質,產生過敏反應。
當然,目前能檢測的過敏原只是所有致敏物的冰山一角,如果找不到特異性的過敏原,但血清總IgE明顯升高,也提示你是過敏症患者。
IgE介導的過敏為何與腸道有關?
腸道是人體重要的消化器官,但同時,腸道菌群可通過自身或其代謝產物調控腦發育,影響人體的生理活動;機體的神經—免疫—內分泌途徑構成複雜的反饋網路,監控並調節腸道菌群的穩態,保持機體內環境的穩定平衡,這一模式稱之為微生物-腸-腦軸,也稱「腸腦」或「第二大腦」。腸腦可通過免疫、神經內分泌和迷走神經途徑影響人體的免疫狀態。
除此以外,腸道還是人體最重要的免疫屏障。腸黏膜內的Peyer淋巴小結、腸上皮內淋巴細胞、漿細胞、中性粒細胞、嗜酸性粒細胞、巨噬細胞、 肥大細胞,以及闌尾都是人體免疫器官的重要組成。人體的所有黏膜面積加起來約400㎡,是皮膚面積的200倍,其中尤以腸黏膜面積最為寬廣。人體約50%的免疫細胞以及70%的分泌型免疫球蛋白A(IgA)都集中在腸黏膜表面,因此,腸道固有免疫與人體的黏膜防禦密切相關。
正常情況下,腸道菌群保持著相對穩定的組成結構,腸道菌群的動態平衡不僅可調節代謝、促進營養物質的吸收,還可抵抗內源性致病菌和外源性致病微生物,調節腸道免疫系統,維護腸道黏膜的屏障作用。腸道中的共生菌通過對黏膜的先天及適應性免疫調節而發揮「定植抗力」作用,以此來阻擋病原菌,維持機體的健康狀態。
經典的「衛生假說」認為:隨著剖腹產、非母乳餵養的增多以及家庭規模小型化、兒童抗生素的濫用,普通人早期接觸各種微生物的機會減少了;若缺少各種微生物的刺激,免疫系統的發展易傾向於過敏應答。因此,腸道菌群失調與過度衛生是近年來過敏性疾病發病率不斷增加的兩大重要原因。
調節腸道菌群能抗過敏嗎?
答案是非常肯定的。
很多研究證實,唾液乳桿菌、格氏乳桿菌、約氏乳桿菌、副幹酪乳桿菌、羅伊氏乳桿菌等都具有顯著的抗過敏功能,其中唾液乳桿菌是目前研究最多的抗過敏益生菌。抗過敏益生菌可降低血清IgE,有效地阻斷過敏原與IgE抗體的結合,直接從免疫源頭阻斷過敏生物鏈。
美國弗羅里達大學Jennifer教授團隊研究發現一種由乳酸桿菌和雙歧桿菌組成的益生菌組合能夠幫助維持機體消化系統和免疫系統的健康,同時該益生菌組合能夠通過增加體內調節性免疫細胞的比例來上調免疫耐受,從而增強機體對過敏的耐受性。
當然,並不是所有的益生菌都能夠有此作用,原因主要與其誘導上調不同免疫細胞亞群有關。簡單說,人體的免疫細胞T細胞主要分為Th1和Th2兩大陣營,Th1主要負責免疫攻擊,Th2主要負責免疫耐受。有種嗜酸乳桿菌、植物乳桿菌的配方是上調Th1反應,可以保護我們的胃,對抗攻擊幽門螺桿菌,如果把它和上調Th2的抗過敏益生菌配方一起服用,就會發生相互抑制的情況。
對於那些經久不愈又找不出特異性過敏原的過敏症患者,可以從自身的腸道菌群著手,服用恰當的抗過敏益生菌,加強腸黏膜屏障,促進腸道的免疫耐受。
如何躲避那些讓腸道菌群紊亂的因素?
最後談談預防。
腸道菌群是一個整合環境因素、飲食、遺傳和免疫信號的樞紐。
人體就像一個大的發酵罐,吃什麼樣的食物就會培養出什麼樣的細菌。所以不能全部只吃動物性食品,要有意識地多吃含膳食纖維的食物(這就是一種促進益生菌生長的益生元),同時保證食物的多樣性,這樣腸道里的細菌種類也會更加豐富, 菌群容易平衡,不至於發生紊亂。
當然,若有感冒發熱的情況,千萬不要隨意濫用抗生素。廣譜抗生素的使用對腸道菌群的影響遠超我們的想像。在動物試驗中,一周廣譜抗生素的使用會殺死99%的腸道細菌;要重新恢復腸道菌群平衡至少要停藥後一個月。
對於老年人或腸功能紊亂的患者,菌群衰老或菌群失調也是個大概率事件,適當地補充些大品牌的益生菌也不失為一條捷徑。
總而言之,腸道微生態是腸道免疫系統發育的重要刺激因素,腸道微生態一旦失調將會影響人的免疫功能,誘發一系列自身免疫病以及過敏性疾病。
合理利用不同微生態制劑,配合飲食因素及身心調理,有針對性地改善腸道內環境,預防或治療IgE 介導的過敏症,皮膚與腸道攜起手來,就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相關閱讀
食物過敏與腸道菌群
一提到腸道菌群,大家可能第一時間想到的就是益生菌,其實益生菌僅僅只是腸道菌群的一部分,那麼究竟什麼是腸道菌群呢?它又和食物過敏有什麼關係呢?下面由小編給大家一一解答。
腸道菌群
人類腸道菌群是指定植在人類消化系, 一般有益於人類, 並為人類所必需的微生物群落, 具有許多重要的生理功能, 如促進機體代謝、營養、免疫賦活、維持內環境穩定及屏障作用等. 健康成人的腸道有多達近1000-1150餘種細菌, 根據其複雜的種類與特性分為:
(1)共生菌:
與宿主共生關係, 多為專性厭氧菌, 是腸道的優勢菌群, 如雙歧桿菌、類桿菌和消化球菌等, 具有營養及免疫調節作用;
(2)雙向菌:
是腸道非優勢菌群, 如腸球菌、腸桿菌, 在腸道微生態平衡時是無害的, 在生態失衡時, 就會致病;
(3)抗生菌:
多為過路菌, 長期定植的機會少, 生態平衡時, 這些菌數量少, 不會致病; 生態失衡時, 數量超出正常水平, 可導致疾病, 如變形桿菌、假單胞菌等
腸道菌群與食物過敏
食物過敏是指由免疫系統介導的食物不良反應,可分為:
(1)體液免疫IgE介導的食物過敏;
(2)免疫細胞介導的食物過敏, 大多與胃腸道食物過敏相關;
(3)體液免疫IgE與免疫細胞介導的混合型
食物過敏時,IgE介導的食物過敏發病機制較明確, 即食物中抗原激活腸固有膜的IgE漿細胞產生大量的IgE抗體, 並與肥大細胞結合, 固定在這些細胞的表面, 當食物中的抗原再次進入體內與胃腸黏膜肥大細胞表面的IgE相結合, 使肥大細胞激活脫顆粒, 釋放一系列參與過敏反應的炎症介質, 使血管通透性增加。
人體內擁有一個結構複雜的腸黏膜屏障,其在保護機體免受食物抗原、微生物及其產生的有害代謝產物的損害, 保持機體內環境的穩定方面起重要作用,腸黏膜屏障包括機械屏障、生物屏障、化學屏障及免疫屏障。腸道常駐菌群在腸腔內形成了一個相互依賴、相互作用又相互制約的微生態環境, 這種複雜的微生態系統構成了腸道生物屏障。此外還有研究認為胃腸道微生物和他們的產物激活天然免疫系統所產生的信號強烈地抑制了對食物的過敏反應. 這種抑制信號對維持口服耐受發揮重要作用。
參考文獻
[1]]劉梅,黃永坤.食物過敏與腸道菌群的研究進展[J].世界華人消化雜誌,2012,20(16):1421-1427.
[2]李斐,黎海芪.腸道益生菌預防和治療食物過敏的研究進展[J].中國微生態學雜誌,2002(02):58-60.
大家都在看
★★★★★
看完記得分享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