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夢新聞LINE@每日推播熱門推薦文章,趣聞不漏接❤️
春回大地,悶了一個冬天的人們開始活動起來,各種外出也精彩紛呈。
骨科專家提醒,最近急診收到的病例不少是由於劇烈運動造成的急性關節損傷哦,也有不注意搬重物時造成的扭傷。
日常生活中,爬樓梯、騎單車、穿高跟鞋、低頭玩手機等常見行為,其實也暗藏傷關節的「陷阱」。下面請看關節保護錦囊!
局
座
說
您的關節還好嗎?關節炎是常見慢性病之一。大陸約有1.2億人患有骨關節炎,且人數還在不斷增加。類風濕關節炎和骨關節炎最為常見。
這種退行性疾病主要症狀是:關節疼痛、關節腫脹、活動受限,關節活動時有響聲或摩擦音,嚴重還可能會導致關節畸形等症狀。
一、關節損傷不可逆 三大關節最易傷
一般說的關節都是可動關節,對人體活動起重要作用,主要由關節囊、關節腔、關節面組成,有的關節結構更複雜。
關節面是兩端骨頭相碰的面,由軟骨覆蓋。軟骨上沒有神經、沒有血管,磨損會在不知不覺間發生,一旦磨損無法自我修復。只有磨光軟骨、露出軟骨下骨,人才會感到疼痛,嚴重者只能通過關節置換進行治療。
坐、蹲、站、行,都需要膝關節的配合,在人體關節中結構最複雜、活動量最大;肩關節的活動度是人體中最大的;而髖關節的承重也相當大。因此人體中,最常見的關節問題就是膝關節骨關節炎、肩周炎、髖關節骨關節炎及股骨頭壞死。
二、日常五大活動都在傷關節
「啪」手指
當人體長時間保持一個姿勢時,相關的肌肉、肌腱攣縮,關節偏僵硬,一旦將其伸直時,兩個關節面發生了碰撞,於是就發出聲音了。所以這種「啪啪」的聲音,其實是關節碰撞的聲音,雖然這麼做可能使人放鬆,但這種摩擦、磨損對於關節沒有好處。
搬重物
一般人搬重物是俯身彎腰搬,專家提倡先蹲下再直著腰搬。專家用物理中的「杠桿原理」來解釋:人彎腰取物時,物體與人體腰骶部支點處產生了一定距離,物體重量不變,這個距離越大,腰骶部支點所受到的力矩越大,對於椎間盤的壓力越大,容易造成「閃到腰」。
然而,如果蹲下後再直著腰用腿部發力,腰骶部支點與物體之間的距離大大縮減了,力矩大大減小,對腰椎間盤的損傷也最小。
騎單車
要保護關節,平日也需要適當運動活絡身體,推薦遊泳、散步。很多人以為騎單車不會傷關節。但專家提醒,騎行過程中要通過蹬腳踏克服前進中的阻力,膝關節經歷彎曲90°再伸直的過程,雖然承重小於爬樓梯,但同樣是在做抗阻運動,膝關節會受到一定程度的損傷。如果膝關節處於慢性損傷狀態或已出現疼痛,就不建議通過騎單車鍛煉身體。
爬樓梯
關節軟骨損傷不可逆,專家建議45歲以上就要「省」著用關節,盡量少上下樓梯、少爬山、少做蹲下站起的動作。一雙腿站立時,兩膝關節各承擔上身重量的一半;單腿站立時膝關節會承擔上身重量的兩倍壓力;上樓梯時壓力增加到三至四倍,下樓梯時更增加到五至七倍,爬山也同理。所以上年紀後有條件最好住電梯樓。
膝關節痛患者可以佩戴護膝。但一些傳統的護膝僅包裹著膝蓋,只有保暖、防撞的作用,真正能保護膝關節的是「長護膝」,既能夠包住小腿一部分,也能夠包住大腿一部分,像專業籃球運動員佩戴的那種。
三、6招幫膝關節「續命」
1
控制體重
步行時,膝蓋承受的力量是體重的3~6倍。
打個比方,一個體重正常的人提了一袋10公斤重的米,那麼每走一步,他的膝蓋受力增加30~60公斤;
如果體重超重10斤,他在日常生活中,膝蓋就像一直扛著一袋30~60公斤的米。
這還只是在步行狀態下,劇烈運動(如跑跳時)承重就更大了。
所以,減輕體重,就能極大減少對負重關節的負擔,降低磨損。
醫學上評價是否肥胖最常用的指標,是體質指數(BMI),BMI=體重(千克)÷身高的平方(米²)。BMI≥24為超重,BMI≥28為肥胖。
2
規律鍛煉
對關節最健康的運動方案是:運動前熱身10分鐘,每天進行30分鐘中等強度的體育鍛煉,每周不少於5天。
最好的鍛煉方式是騎車、遊泳等。騎車時,人體大部分重量在臀部,膝蓋受力小。
3
合理補鈣
尤其是40歲以上的女性。當骨質疏松時,關節容易患病,這就如同房子的地基不牢,牆就容易倒。
4
「省著用」膝蓋
平時生活中,避免負重太多。
腿部肌力不夠強的人要少爬山;長期需下蹲幹活的人,坐個矮凳子,可以有效「節省」膝關節壽命;久站不動的人,要刻意動一動。
需要注意的是,肌肉疲勞時一定要休息,肌肉力量薄弱時,關節受到的衝擊傷害成倍增加。
5
重視疼痛症狀
當關節有酸痛不適時,表明它開始出問題,可能是運動過多,也可能是缺乏運動導致的。
千萬記住,疼痛就是停止運動的信號。此時先休息,不要不當回事。
6
膝蓋受傷後要正規治療
年輕時膝蓋受過傷,是老年後骨關節炎發生的主要原因之一。
膝關節結構複雜,傷情也複雜,但無論是軟骨傷、半月板傷還是韌帶傷,不及時處理都會有嚴重後果。
因此,如果受到外力導致膝關節腫脹時,往往提示內部有較重的損傷,應及早求助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