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夢新聞LINE@每日推播熱門推薦文章,趣聞不漏接❤️
點上面「醫易同修」免費訂閱…
疾病查詢|健康指導|養生經典|醫技知識|有病不求人
點擊以下文字查看文章:
《我不是藥神》背後的醫療真相:吃一輩子的特效藥與不治病的醫學!
九種體質養生之一血瘀質氣鬱質濕熱質、痰濕質 陽虛質、陰虛質氣虛質、平和質、特稟質
【中醫的最高境界是養生。立春的由來,2019年立春節氣精準時間,這個節氣大家的飲食起居需要怎樣把握呢?】
中醫的最高境界是養生 養生的最高境界是養心
2019年立春時間
2019年2月4日 11:14 – 2019年2月19日 07:03
陽歷時刻: 2018年2月4日(星期一)11:14:14
陰歷日期:農歷戊戌年臘月(大)三十
立春由來
立春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一個節氣,,意思是說春季的開始,時間在2月3-5日之間,該時太陽位於黃經315°。從這一天到立夏這段期間,都被稱之為春天。立春也是代表新的一年開始。
明代王象晉《群芳譜》「立,始建也。春氣始而建立」。《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說:「正月節,立,建始也……立夏秋冬同。」立春作為節令早在春秋時就有了,那時一年中有立春、立夏、立秋、立冬 、春分 、秋分 、夏至 、冬至 八個節令,到了《禮記•月令》 一書和西漢劉安所著的《淮南子•天文訓》中,才有24個節氣的記載。
在漢代前歷法曾多次變革,那時曾將24節氣中的立春這一天定為春節,意思春天從此開始。這種叫法曾延續了兩千多年,直到1913年,當時的國民政府正式下了一個文件,明確每年的正月初一為春節。此後立春日,僅作為24個節氣之一存在並傳承下來。
立春三候
立春三候:一候東風解凍;二候蟄蟲始振;三候魚上冰。
東風解凍:凍結於冬,遇春風而解散,不曰春而曰東者,《呂氏春秋》曰:「東方屬木。」木,火母也,火氣溫,故解凍。
蟄蟲始振:蟄,藏也;振,動也;蟄藏之蟲,因氣至而皆蘇動之矣。鮑氏曰:「動而未出,至二月乃大驚而走也。」
魚上冰:《元史志》改之為魚陟負冰。:陟,升也;魚當盛寒,伏水底而逐暖,至正月陽氣至,則上遊而近冰,故曰負。
立春養生之起居
立春節氣是二十四節氣之首,也是春天的開始,因為春屬木,與肝相應,所以春季養生主要是護肝和調節心情。
春季養生要順應春天陽氣生發,萬物始生的特點,注意保護陽氣,著眼於一個「生」字。按自然界屬性,春屬木,與肝相應。(這是五行學說,以五行特性來說明五臟的生理活動特點,如肝喜調達,有疏泄的功能,沒有生發的特性,故以肝屬「木」)肝的生理特點主疏泄,在志為怒,惡抑鬱而喜調達。
在春季精神養生方面,中醫認為,心情舒暢,既可防止肝火上越,又有利於陽氣生長。因此要力戒暴怒,更忌心情憂鬱,做到心胸開闊,樂觀向上,保持良好的心態。同時要充分利用、珍惜春季大自然「發陳」之時,借陽氣上升,萬物萌生,人體新陳代謝旺盛之機,通過適當的調攝,使春陽之氣得以宣達,代謝機能得以正常運行。
從節氣上看,盡管立春是春天的開始,但還是非常寒冷。因此,應該結合地區和氣候實際進行養生保健。
從往年的氣候變化來看,立春後的一段時間里,天氣乍暖還寒,氣候變化仍較大。此時人體腠理隨著春季的到來也開始變得疏松,對寒邪的抵抗能力有所減弱,所以,初春時節不宜過早減少棉衣物,年老體弱者換裝尤應謹慎,不可驟減。「春捂秋凍」是民間一條保健諺語,冬三月草木凋零、冰凍蟲伏,人體新陳代謝相應變慢,抵抗力下降,容易生病,也容易損陽氣,稍受風寒,易發宿疾。而這時候如果出汗,應及時擦去,切勿敞開胸懷讓風勁吹。春天適當捂一捂,可減少疾病,尤其是常見的呼吸系統傳染病的發生。《千金要方》主張春時衣著宜「下厚上薄」,《老老恒言》亦雲:「春凍半泮,下體寧過於暖,上體無妨略減,所以養陽之生氣」。
另外,立春養生還應當注意保健防病。由於立春後的氣候特徵是以風氣為主令,而風邪既可單獨作為致病因素,也常與其他邪氣兼夾為病,特別是初春,天氣由寒轉暖,在人體陽氣初生時,溫熱毒邪也開始活躍,各種致病的細菌、病毒隨之生長繁殖。如現代醫學所說的流感、流腦、麻疹、猩紅熱、肺炎也多有發生和流行。另外,由於病變範圍廣,風邪善行數變,變化無定,上下竄擾,逆上可直達額頂,犯下可侵腰膝,加之「風勝則動」,凡見肢體運行異常,如抽搐、痙攣、顫抖、角弓反張、頸項強直等往往責之於風邪致病。
為避免春季疾病的發生,在預防措施上,
一,首先要順應氣候的變化增減衣服;
二要常開窗,使室內空氣流通,保持空氣清新;
三要注意休息和加強鍛煉,提高機體的防禦能力。
此外,注意口鼻保健。春天,人體氣血亦如自然界一樣,需舒展暢達,這就要求我們在起居方面也要順應自然,早睡早起,適當增加室外活動,克服倦懶思眠狀態,使自己的精神情志與大自然相適應,力求身心和諧,精力充沛,使身體的由冬藏狀態開始變為適應春天的到來。
立春養生之飲食
究竟立春吃什麼比較養生呢?飲食調養方面,要考慮春季陽氣初生,宜食辛甘發散之品,不宜食酸收之味。《素問·藏氣法時論》說:「肝主春,……肝苦急,急食甘以緩之,……肝欲散,急食辛以散之,用辛補之,酸瀉之」。在五臟與五味的關係中,酸味入肝,具收斂之性,不利於陽氣的生發和肝氣的疏泄,飲食調養要投其臟腑所好,即「違其性故苦,遂其性故欲。欲者,是本臟之神所好也,即補也。苦者是本臟之神所惡也,即瀉也。」明確了這種關係,就能有目的地選擇一些柔肝養肝、疏肝力理氣的草藥和食品,草藥如枸杞、鬱金、丹參、元胡等,食品選擇辛溫發散的大棗、豆豉、蔥、香菜、花生等靈活地進行配方選膳。
適宜:菠菜、薺菜、萵筍、韭菜、蒜苗、洋蔥
立春天氣往往乍暖還寒,天氣驟變寒冷時陽氣會開始回收,這和人體正在生發的陽氣相悖,易形成肝火內鬱,飲食應以發散食物為主,如:韭菜、蒜苗、洋蔥、蘿蔔、芥菜、薺菜、豆芽、小蒜、韭黃、菜薹、香菜,意在祛散陰寒、散發五臟之氣,孫思邈在《食忌》中有「正月之節,食五辛以避癧氣。」
少吃:海帶、海蜇、螃蟹、烏梅(話梅類)、山楂、芡實
正月腎氣受病,肺臟氣微,宜減鹹酸(澀),如海帶、海蜇、螃蟹、烏梅(話梅類)、山楂、芡實等。性熱辛辣刺激性食物及火鍋燒烤之類的油膩性食物會加重腸道內熱堆積,要少吃或不吃。安養胃氣、勿冒冰凍。
忌吃:各種肝、生蔥、蓼子、蛙、蛇、甲魚、龜
《金匱要略》雲:「春不可食肝。」為肝旺時,以死氣入肝傷魂也。《千金方》(立春、雨水)不得食生蔥、蓼子,令人面上起遊風。勿食蟄藏不時之物(冬眠動物如蛙、蛇、龜、甲魚等)。《雲笈七簽》曰:「春氣溫,宜食麥以涼之,不可一於溫也。「禁吃熱物」(如羊肉等)。
推薦食材:
菠菜
菠菜是一年四季都有的蔬菜,但以春季為佳。「春菠」根紅葉綠,鮮嫩異常,最為可口。春季上市的菠菜,對解毒、防春燥頗有益處。中醫也認為,菠菜性甘涼,能養血、止血、斂陰、潤燥。因菠菜含草酸較多,有礙鈣和鐵的吸收,吃菠菜時宜先用沸水燙軟,撈出再炒。
推薦菠菜的吃法:
蒜泥菠菜
特點:
鮮鹹適口,蒜味濃鬱。
原料:
菠菜400克、水發銀耳50克,蒜頭50克、蔥、薑、醋、精鹽、香油、味精各適量。
製作過程:
1.將菠菜摘老葉,去根,洗淨,切寸段:蒜頭去皮,搗成蒜泥;蔥,薑切絲:醋香油,精鹽,味精和蒜泥一同入碗拌勻,調成鹵汁。
2.取鍋加水冼淨,放入菠菜段稍焯一下,撈出,過涼,用手擠去水分放盤內,加銀耳、蔥薑絲,倒入調味鹵汁,拌勻即成。
其他關於菠菜的做法:
上湯菠菜,等。
韭菜
春天氣候冷暖不一,需要保養陽氣,而韭菜最宜人體陽氣,有天然「偉哥」之稱。韭菜含有揮發油、蛋白質、脂肪和多種維生素等營養成分,有健胃、提神、強腎等功效。春韭為韭菜中的佼佼者,味道尤為鮮美。其根白如玉,葉綠似翠,清香馥鬱。春韭吃法多樣,既可佐肉、蛋、蝦、墨魚等,又可做蒸包、水餃的餡料。炒綠豆芽或豆腐幹時加些春韭,格外可口。
推薦韭菜的吃法:
韭菜鮮蝦餅
材料:面粉,韭菜,蝦仁,炸雞脆粉,雞蛋,鹽,色拉油,蘇打粉,水;
製作方法:
1.韭菜洗淨切成碎末,蝦仁去泥腸;
2.將面粉、雞蛋、炸雞脆粉、鹽、蘇打、水充分混合,然後在放入韭菜末拌勻;
3.用一個圓勺,在勺內鋪一層面糊然後擺放兩只蝦仁在表面;
4.下油鍋(8成熱)放入圓勺炸制,待表皮炸定型,輕輕從勺內推出,炸熟出鍋。也可以攤一個大的餅,做熟。
春芽:春日食春芽。孔子說「不時,不食」,意思是,不是這個季節的(東西)就不吃。中醫經典著作《黃帝內經》也說要「食歲谷」,就是要吃時令食物。春天里所有的植物都發出鮮綠的嫩芽,可以食用的春芽有很多,如香椿、豆芽、蒜苗、豆苗、萵苣等。
櫻桃:櫻桃素有「春果第一枝」的美譽,目前在大陸各地都有栽培。櫻桃果實肉厚、味美多汁、色澤鮮艷、營養豐富,其鐵的含量尤為突出,超過柑橘、梨和蘋果20倍以上。櫻桃性溫,味甘微酸,具有補中益氣、調中益顏、健脾開胃的功效。春食櫻桃可發汗、益氣、祛風及透疹。需注意的是,櫻桃屬火,不可多食,身體陰虛火旺應忌食或少食。(陰虛是什麼,陰虛火旺有什麼表現,如何預防調理,請向醫易同修yiyitongxiu公眾號回復「陰虛」查看!—-無事閒人)
紅棗:大陸古代名醫孫思邈說過:「春日宜省酸增甘,以養脾氣。」意思是說,春季宜少吃酸的,多吃甜的。中醫認為春季為肝氣旺盛之時,多食酸味食品會使肝氣過盛而損害脾胃,所以應少食酸味食品。而人們在春天里的戶外活動比冬天增多,體力消耗較大,需要的熱量增多,但此時脾胃偏弱,胃腸的消化能力較差,不適合多吃油膩的肉食,因此熱量可適當由甜食供應。紅棗正是這樣一味春季養脾佳品。
蜂蜜:中醫認為,蜂蜜味甘,入脾胃二經,能補中益氣、潤腸通便。春季氣候多變,天氣乍暖還寒,人就容易感冒。由於蜂蜜含有多種礦物質、維生素,還有清肺解毒的功能,故能增強人體免疫力,是春季最理想的滋補品。因此,在春季,如果每天能飲用1~2匙蜂蜜,對身體有滋補的作用。
蔥、薑、蒜:蔥、薑、蒜不僅是調味佳品,還有重要的藥用價值,可增進食欲、助春陽,還具有殺菌防病的功效。春季是蔥和蒜在一年中營養最豐富,也是最嫩、最香、最好吃的時候,此時食之可預防春季最常見的呼吸道感染。北方人春天愛吃的小蔥炒雞蛋等,是很有營養和順應節氣的最佳吃法。
枸杞山藥粥:枸杞,山藥,糯米適量,養陰益腎,柔肝健脾。
立春艾灸
艾灸養生以節氣灸為重,節氣灸以得八正節之氣為佳。八正節為四立、兩分、兩至,即立春、立夏、立秋、立冬、春分、秋分、夏至、冬至。立春是冬春交替之時,天地間生機萌動,萬物繁榮,人體內陽氣開始生發,也是皮膚病、心腦血管病等多種疾病高發期,此時艾灸對全年的健身防病都是十分有利的,甚至可以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立春養生灸配穴
督脈:大椎、命門、肺俞、肝俞;
任脈:關元、神闕、中脘、太沖。
春季養生要順應春天陽氣生發,萬物始生的特點,注意保護陽氣著眼一個「生」字。按自然界屬性,春屬木,與肝相應。(這是五行學說,以五行特性來說明五臟的生理活動特點,如肝喜調達,有疏泄的功能,沒有生發的特性,故以肝屬「木」。)
肝的生理特點主疏泄,在志為怒,惡抑鬱而喜調達。春季精神養生要力戒暴怒,忌憂鬱,做到心胸開闊,樂觀向上,保持心境恬愉的好心態。充分利用春季大自然「發陳」之時,人體新陳代謝旺盛之機。所以從立春開始,人們就應該養護肝臟。
立春前後艾灸氣海、曲池和太沖等穴位可助陽氣生發,補養肝臟和提升視力健康(肝開竅於目)。
中醫認為「肝主筋」。肝氣旺盛的人四肢靈活而有力。剛剛出生的嬰兒大多握緊拳頭,就是他們肝氣旺盛的表現。所以,當老年朋友發現自己握力下降,也就是手上沒勁兒的時候,就應該想到是肝氣虛弱的表現了。另外,腰酸、背痛、腿抽筋、指甲乾枯在中醫看來也可能是肝氣虛弱所致。
中醫認為「肝藏血」,「人臥血歸於肝」。如果一個人經常熬夜工作,而且心里總有些鬱悶,那也需要養肝。因為總熬夜就會讓肝得不到血的濡養,導致肝鬱氣滯,總開心不起來。此外,如果一個人脾氣急躁、頭暈、眼睛和兩腮發紅、小便黃、口苦口乾、睡眠不佳,那就可能是「肝火旺盛」所致。這類人也需要養肝。
艾灸太沖 能補肝氣
中老年朋友若發現四肢無力、經常抽筋,不妨用艾灸「太沖穴」的方法來補肝氣。「太沖穴」是肝經的原穴,也是儲存肝經元氣的倉庫。每天艾灸它20分鐘能養肝護肝。而每天有意識地用力重復抓握動作也能起到補肝作用。
「太沖穴」也是著名的消氣穴。大家在生氣時最好不要用艾灸的方法刺激「太沖穴」,而是要用點按推揉的方式來排泄肝氣。
「太沖穴」的位置大致在第一、二腳趾之間縫紋向上兩橫指處。
對於肝火旺盛、脾氣暴躁的人,可到藥店買夏枯草、桑葉和菊花,先將夏枯草12克與桑葉10克用水浸泡半小時,再煮半小時,最後加入菊花10克煮上幾分鐘趁熱代茶飲,也有祛火的功效。(此方建議在中醫辨證指導下使用。脾胃虛寒者慎用。)
(本文由無事閒人綜合采編,轉載須註明來源公眾號名稱「醫易同修偏方針灸食療大全」、微信號yiyitongxiu及 編輯無事閒人。)
【延伸閱讀】向醫易同修公眾號後台回復肝鬱、陰虛、陽虛,繼續了解中醫角度是怎麼回事,及預防治療建議。回復感冒、發燒、咳嗽、失眠、痛風、高血壓,冠心病,中風,繼續查看中醫防治建議及妙法。回復「健康的八大標準」,查看文章《倪海廈:判斷自己是否健康的八大標準(強烈推薦)》(需點擊頁首藍字「醫易同修…」,進入公眾號的主界面下方輸入框內回復。)
—-醫易同修 .無事閒人(小編工作微信號yiy12366)
回復失眠/便秘/暈車/鼻出血/牙疼/胃痛/醉酒…查看中醫小妙招!回復痛風/卵巢囊腫/淋巴瘤/白血病/乙肝…查看中醫究竟能不能治療?還有其他想得到的、想不到的,都來回復試試吧!(新微友需點擊頁首藍字「醫易同修…」進入公眾號回復)
慈悲沒有敵人,智慧不起煩惱
~~~~~~~~~~~~~~~~~~~~~~~~~~~~~~~~~~
我們的公眾號是:醫易同修偏方針灸食療大全(ID:yiyitongxiu)更多精彩內容請點擊「閱讀原文」
««長按「識別」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