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夢新聞LINE@每日推播熱門推薦文章,趣聞不漏接❤️
今年成都的天氣
好多人告訴科科
他們冷的簡直要得
要命!
你知道嗎?
一到這種季節
各種突發疾病
隨之而來
痛風、關節炎、心臟病
前幾天有粉絲在後台查找
「關節炎」的關鍵詞
為了能讓大家
不再迷茫
今天我們就來講講
早預防
早診斷
早治療的
關節炎!
關節炎有那幾種?
目前,全世界關節炎患者有3.55億人。在亞洲地區,每6個人中就有1人在一生中的某個階段患上關節炎,中國大陸的關節炎患者超過1億人,且人數不斷增加。
關節炎泛指發生在人體關節及其周圍組織的炎症性疾病,臨床表現為關節的紅、腫、熱、痛、功能障礙及關節畸形,嚴重者會導致關節殘疾。
關節炎分為數十種,其中最常見的是骨關節炎。據統計,50歲以上的人群中50%患有骨關節炎,75歲以上人群中80%患有此病。其主要病變是關節軟骨的退行性變和繼發性骨質增生,多見於中老年人,女性多於男性,容易出現在負重較大的膝關節、髖關節、脊柱及手指關節等部位。
其他類型關節炎包括風濕性關節炎、類風濕性關節炎、痛風性關節炎、強直性脊柱炎、反應性關節炎、感染性關節炎、創傷性關節炎等,與感染、自身免疫、生化等諸多因素有關。
關節炎的「五」不原則
1、體重不要過重。過重的體重對關節特別是負重關節是額外的壓力與負擔。走路或跑步時,整個膝蓋要承受相當於3倍至6倍體重的力量,關節的破壞和疼痛就會加劇。
2、別總不活動。許多骨性關節炎患者不願意活動,久而久之導致肌肉萎縮,整體的力量、平衡能力和協調性也受到影響。隨著關節的僵硬和不穩定性的增加,摔倒的風險也會加大。
3、關節不要受傷。關節損傷會引起進一步的軟骨損傷,進而使疼痛加重、關節的靈活性降低,應避免那些有可能損傷關節的重復動作或強度太大的動作。
4、不要忽視疼痛。關節炎患者可能每天都會和疼痛打交道。如果疼痛加劇,需要增加藥物或使用一些輔助器械來減輕,休息、應用熱療或冷療也有幫助。
5、不要躲著醫生。許多患者對於骨關節炎似乎有一種誤解,認為沒有什麼好辦法來控制症狀。其做到在有許多切實有效的治療方案,建議患者在專業醫生的幫助與引導下,堅持長期治療,戰勝疾病。
兒童也容易得關節炎
孩子起病時多表現為不明原因的長時間發燒,並伴有皮疹出現,有些孩子會伴隨有關節的熱、脹、痛。如果在這一階段無法得到診斷和及時干預的話,全身的臟器都可能受到影響,如心、肝、脾、肺、腎、腦,甚至會導致死亡,因此及時進行診斷至關重要。
值得提到的是,4歲以下的嬰幼兒很少能用語言表述疼痛的部位和性質,所以需要靠家長細心留意孩子的異常行為。科科詳細介紹5個可以用於判斷的特徵:
▶該病引起的高燒屬於「弛張熱」,也就是說患兒體溫一天內會一下子飆升到很高,也會在未干預的情況下降到正常體溫;
▶伴有與熱同行的皮疹,高燒時皮疹出現,燒退時皮疹消失;
▶沒有感染的中毒症狀。患兒通常在燒退後精神狀態表現很好;
▶使用抗生素治療無效;
▶出現關節痛或者關節皮溫增高,有關節炎體征。
一旦發現上述異常,家長應及時帶孩子去醫院就診,盡早治療有望完全康復。
所以啊 冬天出門多穿點吧!
省的老了
走不動的時候
才想起曾經的
「年少輕狂」
文章素材來源:科普中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