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病治療的步驟與策略(上)

尋夢新聞LINE@每日推播熱門推薦文章,趣聞不漏接❤️

加入LINE好友

導讀:慢性病的治療最為棘手與艱辛。該如何掌握上佳的策略,走好正確的步驟呢?學習一下郭子光先生的經驗吧!

郭子光教授對慢性疾病的診治頗有心得,他經過多年探索,總結出治療慢性疾病五個步驟與策略,對指導臨床診治慢性疾病有著重要的參考價值。

他認為,臨床通常所見之慢性疾病大多虛實相兼、寒熱錯雜,或宿疾兼新病,或內傷夾外感,往往是多因素、多臟腑、多層次綜合受累。

面對這些變化多端、病機複雜的病症,倘若不辨標本主次,不分先後緩急,用藥面面俱到,處方龐雜不精,味數多而戰線長,表面看似對證,實際卻鮮有療效。

經郭教授總結出治療慢性疾病的五個步驟與策略,是其臨證的顯著特色。

01

凡有外感先治外感

各類慢性疾病,凡有外感,都當首先治療外感,然後再議其他,這是第一個步驟與策略。

外感時邪,包括風、寒、暑、濕、燥、火六淫邪氣,既是外感病的主要原因,又是許多內傷雜病復發、加重和影響治療計劃的主要因素。

仲景所謂「外證不解,當先解外」的原則,實具普遍意義,外感、內傷及各科頑疾,概莫能外;不僅風寒外感當先解表,感受暑燥濕熱之邪亦當首先解除,再議治療其他病。

總之,凡有外感先治外感。

外感病風寒外束,表氣閉鬱,可以一汗而解,自不待言。

內傷雜病復遭風寒外感,也須先解表,使表氣疏達,則里氣不滯,有時不僅能治愈外感證,還能促進原病好轉,收一舉兩得之效。

外感失於表散,以致表邪內陷,傳變入里,造成變證、壞證,仲景《傷寒論》用了大量篇幅加以闡述,而內傷雜病失於表散,其結果也是相同的。

尤其慢性病、老年病,多是氣血虧虛、表衛不固,若稍冒風寒,即患外感,原病往往因此復發,復發一次病情加重一等,有的原病本已有很大好轉,但因一次外感而前功盡棄;有的更因一次外感失治,表氣鬱,邪氣稽留,正氣不支而致死亡。

所以,此等患者,有外感之時,自當首先解表,而無外感之時,也應始終注意固表實衛、避免冒風感寒。

不少慢性疾病,防止了外感,即可使原病逐漸好轉。

一般解表,或辛溫,或辛涼,再視兼症略事加減,不難掌握。唯有虛人外感最難處理,只宜輕清宣透,微開皮毛,取微汗出,切忌重劑發汗之品,有的還當配伍扶正之藥,方保無虞。

桑菊飲、參蘇飲、小柴胡湯、柴胡桂枝湯為常用之方。

此等患者,衛表最虛,給予解表治療,約有兩種情況:

一是投一般解表劑不作汗,必加人參鼓動正氣,才能汗出而解;

另一種情況則是,對解表藥極敏感,甚者引起大汗亡陽亡陰之變,只有在實踐中摸索掌握分寸。

六淫之中,風寒風熱,多由表入,故以解表為先。

而濕熱邪氣,多犯中焦,或流註下焦,亦當首先清利芳化,分消濕熱,使其氣機舒展,有的竟因此而導致原病好轉;反之,則濕熱稽留,氣機壅滯,變證百出,病深莫解。

外感風寒濕熱如此,傷暑傷燥亦如此。

02

氣機不暢先治鬱

鬱者,滯而不通之意。這里是指無形之氣可能有形實邪(痰、瘀、食、石、蟲、屎、濁水等)阻滯,以致氣機不暢為範圍。

不包括六淫邪氣所致表氣閉鬱、肺氣壅滯或三焦鬱遏等外感邪氣所致之鬱。

觀察一個患者,如無外感存在,就當考慮有無氣機鬱滯的問題,這是第二個步驟與策略。

朱丹溪曾提出六鬱之說,包括氣、火、痰、血、濕、食諸種。其實,不過有形之實邪和無形之氣鬱兩類。

然六鬱相因,恒以氣鬱為首,諸鬱之治,莫不以調氣為要。

因無形之氣鬱日久,必導致有形阻滯之變,而有形之實邪阻滯,未有不導致無形之氣鬱者。故治無形之氣鬱自當調氣,而治有形之實邪阻滯亦當調氣。

所以,承氣湯下腸中糟粕阻滯,要配枳實、厚樸以行氣;血府逐瘀湯、膈下逐瘀湯等祛瘀通滯,要配枳殼、烏藥、香附等理氣;

保和丸、平胃散等消食導滯,要配陳皮、萊菔子、厚樸等調氣;二陳湯、蘇子降氣湯、滾痰丸等逐痰濁之鬱,要配陳皮、厚樸、沉香等降氣順氣;實脾飲治濁水停滯,要配木香、厚樸等行氣。

如此,莫不體現調氣為要。

從此種意義上說,不僅「氣為血帥」,氣還為一切陰質之「帥」。

就氣鬱而言,氣鬱即木鬱,木鬱即肝鬱。肝滋生於木,涵養於土,性升散而喜條達。

所謂治氣鬱當調氣,實際調氣即是調肝,調肝即是肝木。

只要肝氣調達,則氣順血和、升降有常、臟腑協調,脾胃因之而能納能化,氣血因之而能生能長,此治鬱即寓治虛之義。

尤其是慢性疾病,多虛亦多鬱,常虛鬱互見,有時單治其鬱而虛證自解,如不治其鬱而單補其虛,不僅達不到補虛目的,反而愈補愈滯,病無寧日。

然而,調氣之藥,多辛散耗氣,氣虛之人不可久用,陰虛之人不可多用,一旦氣機疏利,或補虛培本,或飲食調養,各施其宜。

有形之實邪阻滯,常使竅道不通,傳化不行,升降出入障礙,故解除其阻滯為治療之急務。

實踐證明,實邪一除,諸症緩解,實邪不除,雖治難減。

然而,實邪的性質和阻滯的部位多種多樣,治療之方法各不相同。有的內科治療即可,有的則需外科手術治療,這里主要討論前者。

1

最常見的實邪鬱滯,莫過於腸中大便秘結,以致腑氣不通、傳化不行。

不僅外感熱病傳陽明之腑,當通里攻下,一下而解,許多內傷雜病,如高血壓、口腔炎、膽結石、瘡瘍等,只要大便秘結,就當先通下腑氣,往往因此而諸症緩解。

2

若為瘀血阻滯,首當化瘀治療以通血脈。

由於瘀血阻滯可發生在任何一個器官、系統以及各種疾病過程中,故其臨床表現甚為複雜。總之,病久多有瘀,出血必有瘀,有鬱常有瘀。輕者活血化瘀,重者破血通絡。瘀血除,病始解。

3

若是結石阻滯竅道、管道,以致氣化不行,也只有排除或溶解結石之後,才能使氣機暢利,如尿路結石、膽道結石、胃石等。

古書只記載了肉眼可見結石,其餘均須借助現代檢測得知。

治療結石原無定法,大體結石之在臟者多虛多寒,在腑者多熱多實,而結石鬱久又常兼氣鬱血瘀。

總之,任何結石在發作之時大忌補澀,以攻石為主,佐以調氣活血,石去則諸症緩解。

4

凡未經氣化而停聚之水液,稱為濁水。

濁水停聚胸脅是為「胸水」,古稱「懸飲」;氣濁水停聚腹中是為「腹水」,古稱「水臌」;濁水漫於肌膚形成「水腫」,亦稱浮腫。

濁水停聚必使氣機制鬱滯,當升不升,當降不降,當化行不得化行。故凡濁水停聚都當以逐水為先。

然而,此等患者,皆屬虛中夾實證,只是虛實的程度不同而已。

又因濁水停聚的部位不同,寒熱性質各異,採取的逐水方法大不一樣。

有從大腸泄下奪水者,如腹水、胸水;有發汗散水者,如身半以上浮腫;若是陽虛寒盛而浮腫者,當溫陽化氣以行水;而陰虛濕熱者,又當清熱除濕、滋陰化氣以利水。

濁水停聚未有不氣鬱者,氣鬱日久又常兼血瘀,氣鬱、血瘀又必加重水停,水停、氣鬱、血瘀交互影響,呈惡性循環,不斷加深病情。

故治水當行氣,氣行則水行,病久還當佐以活血之品,才能收效顯著。嚴重血瘀,絡道阻閉,形質損傷者,則治療較難。

5

再論痰鬱。

痰,為津液凝聚、煎灼而成,可留滯於人體任何部位,引起氣機鬱滯而為病。

如痰阻肺氣,則咳逆喘息;痰鬱喉間,產生梅核氣;痰阻心竅,使神志昏迷或精神錯亂;

痰停胃脘,胃失和降,引起嘔吐、反胃;痰留胸膈,便成結胸,痰阻胞宮,則月經失調、不孕;

痰留經脈、肌膚,形成癭瘤、包塊、結節;痰夾風上擾,又可引起抽搐、痙攣、癱瘓等。

痰之為病,表現多樣而奇特,故有怪病多從痰治之說。

痰與水飲皆津液為病之實邪,同源而異流,究其屬性而言,皆有寒熱虛實之辨。

如痰有風痰、熱痰、濕痰、寒痰、痰瘀等不同性質。

又因其鬱滯的部位不同,故痰無定證,治無定方。

凡證候奇特久治無效者,皆須考慮到痰鬱之可能。

至於治痰之藥,各有專長,當隨證選擇,如:

半夏、茯苓治濕痰;竺黃、竹瀝、瓜蔞殼、貝母治熱痰;膽南星、僵蠶治風痰;幹薑、生薑治寒痰;白芥子善搜脂膜之痰;白附子善搜絡中之風痰等。

痰鬱日久,必兼氣鬱、血瘀,故治痰不忘治氣、活血,氣順則痰降,血活則痰行,實為治痰之高招,不可不知。

所謂有形實邪,還有宿食、蟲積、異物等,就不一一列舉了。

03

運化失司先理脾

未完待續……

註:本文發表於《郭子光臨床經驗集》,2009年5月,人民衛生出版社出版。本公眾號僅用之進行學術交流,若有侵權請聯繫刪除,轉載請註明出處。

封面圖來源於攝圖網。

//////////

猜你喜歡,點擊可閱讀原文:

老年疾病和西醫的困境

慢性腎功能不全的飲食治療

如何正確運用「食物療養方法」

慢性病治療的步驟與策略(上) 健康 第1張

慢性病治療的步驟與策略(上) 健康 第2張

About 尋夢園
尋夢園是台灣最大的聊天室及交友社群網站。 致力於發展能夠讓會員們彼此互動、盡情分享自我的平台。 擁有數百間不同的聊天室 ,讓您隨時隨地都能找到志同道合的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