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夢新聞LINE@每日推播熱門推薦文章,趣聞不漏接❤️
全國廣播電視金牌主持人郭力和您聊健康
郭力導讀:高血糖就像是一塊牛皮糖,一旦被沾上了,就很難甩掉。如果血糖得不到控制,那就很容易惹上「甜蜜的殺手」——糖尿病。據統計,每10個成年人中,就有1個糖尿病患者;每2個成年人中,就有1個是糖尿病後備軍。血糖過高不僅會發展成糖尿病,還會累及心、腦、腎、下肢等全身各個組織器官。瑞典一項研究顯示,血糖高會分別增加男女罹患不同類型的癌症。為什麼好好的一個人,血糖說升就升呢?關註郭力微信號「郭力話健康」健康快樂每一天!
常做五個壞習慣,血糖隻升不降
在不同的狀態下,血糖會有不同的變化:
處於空腹狀態下,血糖的正常範圍是3.9~6.1mmol/L;
在餐後1小時,則升至6.7~9.4mmol/L;
在餐後2小時,變化為≤7.8mmol/L。
當血糖超過了正常值,身體就無法正常產生胰島素,或胰島素無法正常發揮作用時,血糖就會異常升高。
有以下壞習慣的人,血糖更容易升高:
煙草不完全燃燒會產生尼古丁、一氧化碳等有害物質,破壞血糖的胰腺調節,升高血紅蛋白,增加糖尿病患病風險。而喝酒會影響藥物作用,尤其是空腹飲酒,容易導致低血糖。
不加以控制飲食,愛吃甜食,或易升高血糖的食物。在夏季,西瓜、鳳梨等水果最好別吃,其含糖量較高。
有研究顯示,肥胖者比體重正常者更易患糖尿病,其糖耐量損害的患病率更高。肥胖不僅受飲食影響,還與不愛運動也密切相幹。
糖尿病是可以「睡」出來的,多睡會使血糖雜亂,熬夜會發生空腹血糖受損!有研究證明,長期睡眠時間過長或過短的人,患糖尿病的風險明顯高於睡眠時間正常的人。若睡眠時間超過8小時,患糖尿病的風險增加3倍;睡眠時間不足6小時,則增加約2倍。
血糖的調節受神經及內分泌激素的影響,近年來的研究指出,不良情緒及精神因素是導致糖尿病的一個重要致病因素。
愛生悶氣、時常情緒低落、情緒變化大等,可導致血糖升高。
「四多一少」判斷血糖變化
普通人很少會主動檢測血糖的變化,更沒有意識到體內的血糖在「悄悄」升高,等到出現糖尿病的不適症狀才急忙跑到醫院檢查。
其實,血糖異常升高,我們的身體會反饋出早期的信號!通過「四多一少」的判斷方法,就可以大致判斷出血糖的變化。
體內的葡萄糖不能被機體利用,排入尿中會令腎小管吸收的水分減少,尿量增多。此外,還可能會出現尿漬發黏和發白、泡沫多,容易引來蚊蟲。
口渴是糖尿病最先出現的症狀。血糖升高,尿量增加,會使體內缺水,此時血漿滲透壓升高,便容易口渴。如果你發現自己經常感到口渴、喉嚨發幹,且夜間更嚴重,就要懷疑是不是得了糖尿病。
一旦患有糖尿病或血糖過高,胰島素減少,就不能將糖轉化成能量,於是患者會反覆出現饑餓感,增大食量。
部分人在睡覺時愛出汗,且怕冷、情緒不穩定,可能與血糖有關,特別是老年人。
當血糖不能不能進入細胞,血糖過高會出現惡心、嘔吐、腹部不適等狀況,身體明顯下降。
注意:血糖越嚴重,以上症狀越明顯,控制血糖是關鍵!
六種輔助降糖的藥材
現在的降糖藥大多為西藥,但是某些中藥材已經被證實有一定的降糖作用或輔助降糖效果。
人參被稱為「百草之王」,味甘性溫,具有滋補功效。研究發現,人參中的人參皂苷具有降血糖、調節免疫力等藥理作用,且在實驗中其對正常犬與四氧嘧啶型糖尿病犬有明顯的降糖作用。
此外,臨床研究表明,人參能改善口渴、乏力、虛弱的症狀。但要注意,陰虛燥熱者、血壓高的糖尿病患者應慎重服用。
大家對黃芪應該很熟悉,它是一味補氣固表的中藥材,其含有的黃芪黃酮、黃芪多糖是調節血糖含量的有效成分。
在臨床研究時,多用黃芪加麥冬、玄參等中藥治療糖尿病。
當出現腸胃濕熱、腹瀉嘔吐時,一般是用黃連來減輕症狀的,抵抗病菌。據臨床試驗報告,黃連中提取的黃連素,可抑制糖原異生及促進糖酵解,從而降糖,還不會影響胰島素的分泌。
不過,黃連素不宜長期服用,因為它有抗菌作用,長期服用可能會使腸道菌群失調。
葛根是中藥降血糖劑中常用的一味中藥。實驗結果顯示,葛根中含有的葛根素能使四氧嘧啶型糖尿病鼠的血糖降低。另外,葛根所含的膳食纖維高,適合常便秘的高血糖患者。
即使葛根有輔助降糖的作用,但它含淀粉,攝入過量反而會升高血糖。
地黃有生、熟之分,其中生地黃性寒,熟地黃微溫。藥理研究證實,兩者所含的地黃寡糖、地黃甙D是降糖的有效活性成分。
這一味中藥尤為適合患有心臟病或血液高凝的糖尿病患者,反之,不適合脾虛濕滯、腹滿便溏、氣滯痰多的人。
玉竹滋陰潤燥,是《中華藥典》中經實驗證實具有降糖作用的中藥之一。有學者發現,玉竹甲醇提取物可通過提高胰島素敏感性而達到降糖作用,同樣針對胰島素抵抗有一定的改善。最後,提醒大家,以上藥材要遵照醫囑服用,切忌盲目使用。
另外,這些藥材僅是輔助降糖,想要達到良好的控糖效果,還需要結合其他手段,如:少食多餐,適當補充維C,飯後記得測血糖;增加活動量,平時加強鍛煉;堅持服用降血糖的藥物,切忌擅自停藥。
內容源自網路,版權歸原作者,侵刪請聯繫微信guolijiankang
郭力微信公眾號:guolijiankang 您看此文用 · 秒,轉發只需1秒 預覽時標簽不可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