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夢新聞LINE@每日推播熱門推薦文章,趣聞不漏接❤️
喝茶或可降低口腔癌風險
Advances in Nutrition[IF:7.265]
① 納入64項觀察性研究(包括病例-對照研究及隊列研究),總結茶攝入與癌症風險之間的關聯;② 茶攝入與消化道癌症(口腔癌、胃癌、結直腸癌、膽管癌、肝癌)、乳癌、婦科癌症(子宮內膜癌、卵巢癌)、白血病、肺癌及甲狀腺癌的較低風險相幹;③ 僅有口腔癌與茶攝入的關聯可被令人信服的(convincing)證據支持;④ 提示性(suggestive)證據支持了茶攝入與膽管癌、乳癌、子宮內膜癌、肝癌及口腔癌之間的關聯。
Tea Consumption and Risk of Cancer: An Umbrella Review and Meta-Analysis of Observational Studies07-15,doi:10.1093/advances/nmaa077
【主編評語】Advances in Nutrition上發表的一項薈萃分析結果,總結了64項觀察性研究的結果後發現,令人信服的證據支持了茶攝入在口腔癌中的保護性作用,而提示性證據表明,茶攝入與多種癌症(膽管癌、乳癌、子宮內膜癌、肝癌及口腔癌)的風險降低相幹。(@szx)
四川大學團隊:克羅恩病或增加小腸癌風險
Gut[IF:19.819]
① 搜索文獻,對12項研究的匯總估計表明,炎性腸病(IBD)與增加5倍的小腸癌(SBC)風險有關(比值比(OR) 5.06);② 對IBD亞型進行分層後,發現克羅恩病(CD)與增加近10倍的SBC風險相幹(OR 9.47),男性和女性CD患者增加的SBC風險相似;③ 三項研究的薈萃分析發現潰瘍性結腸炎(UC)和SBC風險之間沒有顯著關聯(OR 1.39);④ 相比40歲以下確診為IBD的患者,≥60歲確診為IBD的患者或有更高的SBC風險(OR 3.69 v.s. 5.08)。
Crohn’s disease instead of UC might increase the risk of small bowel cancer07-14,doi:10.1136/gutjnl-2020-322201
【主編評語】有研究報導克羅恩病(CD)和潰瘍性結腸炎(UC)分別與增加近9倍和2倍的小腸癌(SBC)風險相幹,但也有觀察表明UC和SBC風險無關。來自四川大學華西醫院的XiaoTing Wu研究團隊在Gut上發表的一項文獻分析結果顯示,CD與增加近10倍的SBC風險相幹,而UC和SBC風險之間沒有顯著關聯。(@Lexi)
乳糜瀉患者需警惕小腸腺癌和腺瘤
Gastroenterology[IF:17.373]
① 共納入4.8萬瑞典乳糜瀉患者和23.9萬參考個體,中位隨訪期為11年;② 在確診為乳糜瀉1年後,29名患者(0.06%)被診斷為小腸腺癌,而參考個體中有45名(0.02%)發展為小腸腺癌(風險比3.05);③ 這相當於隨訪10年,相比參考個體,每2944例乳糜瀉患者中多出1例小腸腺癌;④ 相比參考個體,乳糜瀉患者發生小腸腺瘤的風險增加5.73倍,而類癌風險沒有增加,風險與性別和年齡無關;⑤ 0.01%黏膜愈合和0.18%持續性絨毛萎縮乳糜瀉患者發展為小腸腺癌。
Risk of Small Bowel Adenocarcinoma, Adenomas, and Carcinoids in a Nationwide Cohort of Individuals With Celiac Disease07-14,doi:10.1053/j.gastro.2020.07.007
【主編評語】小腸癌的發病率正在上升,乳糜瀉和小腸癌之間被認為存在關聯,但目前還沒有針對大群體的詳細研究。發表在Gastroenterology的最新研究分析了瑞典全國病理資料庫,發現小腸腺癌的絕對風險在乳糜瀉患者中很低。然而,相比無乳糜瀉個體,小腸腺癌和腺瘤(而非類癌)的風險在乳糜瀉患者中顯著增加。(@Lexi)
DNA損傷反應通路或是大腸癌治療突破口(綜述)
Annals of Oncology[IF:18.274]
① 在結直腸癌(CRC)中,針對DNA損傷反應(DDR)改變的治療應用有待闡明;② 非同源末端連接(NHEJ)通路中的效應分子PARP抑制(PARPi)的應用已進入臨床實踐,而在CRC中,基於PARPi的治療仍處於滯後狀態;③ 臨床前證據表明,CRC的一個子集容易受到PARPi的影響,但目前尚無共識評估DDR改變在CRC中功能作用的方法;④ 更好地理解基於功能測試的DDR改變可能對CRC治療產生變革性影響。
The DNA Damage Response pathway as a land of therapeutic opportunities for colorectal cancer06-04,doi:10.1016/j.annonc.2020.05.027
【主編評語】DNA損傷反應(DDR)門路的改變正在成為治療不同類型癌症的新靶點。然而,盡管臨床前研究顯示了DDR改變在結直腸癌(CRC)中的潛在利用,但目前系統全面的檢測較為滯後,臨床發展建立在與其他實體腫瘤類比的基礎上。近年來,患者來源的異種移植物和類器官的功能證據表明,對於先前對鉑類治療反應良好的CRC患者,維持使用PARP抑制劑可能是一種治療機會。最新發表在Annals of Oncology的綜述分析了最有前景的臨床前數據,系統總結了已發表的用於CRC的DDR抑制劑的臨床試驗,並提供證據證明該臨床試驗不理想的主要原因是缺乏臨床和分子選擇。(@Lexi)
國內團隊:無創血液測試或能提前4年篩查多種消化道早期癌症
Nature Communications[IF:12.121]
① 開發了一個基於血液的癌症篩查方式PanSeer,檢測循環腫瘤DNA的癌症特異性甲基化特征,具有高度靈敏性;② 納入~12萬名健康受試,其中575名初期健康受試(無症狀)在4年內被診斷為五種常見癌症之一(胃、食道、結直腸、肺或肝);③ PanSeer分析了其中191例確診前血樣、223例確診後血樣、匹配的健康對照血樣,及200例原發瘤和正常組織;④ PanSeer在88%的確診患者中檢測到五種常見癌症,特異性為96%,並檢測出95%無症狀個體的癌症特征。
Non-invasive early detection of cancer four years before conventional diagnosis using a blood test07-21,doi:10.1038/s41467-020-17316-z
【主編評語】癌症的早期發現有可能降低癌症死亡率,但有效的早期篩查試驗必須在常規診斷前幾年就檢測出無症狀癌症。來自復旦大學的李晉、鶤遠基因的Rui Liu和Yuan Gao、加州大學聖地亞哥分校的Kun Zhang、復旦大學和卡羅林斯卡學院的Weimin Ye研究團隊合作,在Nature Communications發表最新研究成果,開發了一項基於循環腫瘤DNA(ctDNA)的無創血液測試,可在常規診斷前4年篩查出包括胃癌、食管癌、結直腸癌、肺癌和肝癌在內的多種癌症。盡管該研究結果還需要進一步的縱向研究來證實,但其提示癌症可以在目前標準護理的4年前被非侵入性的方式檢測出來。(@Lexi)
Nature子刊:空間域分析成功預測大腸癌復發風險
Nature Communications[IF:12.121]
① 使用一個轉換空間分析計算和系統生物學平臺(SpAn),分析了432例未化療結直腸癌(CRC)患者的原發腫瘤樣本;② 腫瘤樣本被55個熒光標記抗體組成的高度多路復用面板進行反覆標記,用於組織微陣列超叢免疫熒光成像;③ SpAn可捕獲原發瘤復發的關鍵生物學基礎,並推斷CRC復發背後的空間域網路;④ SpAn可預測CRC 5年復發風險,平均受試者操作特征曲線下面積(AUROC)為88.5%(SE 0.1%),其預後表現穩定期超過5年,明顯優於目前最先進的方法。
Spatial domain analysis predicts risk of colorectal cancer recurrence and infers associated tumor microenvironment networks07-14,doi:10.1038/s41467-020-17083-x
【主編評語】實體瘤一個尚未被滿足的臨床需求在於,利用原發腫瘤的內在空間資訊來優化預後能力、精準醫療的診斷和治療策略。最新發表在Nature Communications的研究開發了一個轉換空間分析計算和系統生物學平臺(SpAn),可預測結直腸癌臨床結果並捕獲突發空間生物學,從而有可能指導結直腸癌治療策略。(@Lexi)
香港大學:常見高血壓藥或有助於降低結直腸癌風險
Hypertension[IF:7.713]
① 納入187897名40歲以上、接受過結腸鏡檢查的受試者,其中有30856名(16.4%)的ACE抑制劑/血管緊張素受體阻滯劑使用者(結腸鏡檢查前5年內使用,不少於180天);② 主要終點為結腸鏡檢查後6-36個月診斷出結直腸癌,共有845名(0.45%)受試者在此期間發展出結直腸癌;③ 校正23種潛在干擾因素(包括其它藥物使用、內鏡中心的檢查表現等)後,ACE抑制劑/血管緊張素受體阻滯劑的使用與結腸鏡檢查後3年內(而非3年後)較低的結直腸癌風險相幹。
ACE (Angiotensin-Converting Enzyme) Inhibitors/Angiotensin Receptor Blockers Are Associated With Lower Colorectal Cancer Risk07-06,doi:10.1161/HYPERTENSIONAHA.120.15317
【主編評語】ACE抑制劑及血管緊張素受體阻滯劑是常見高血壓藥物,其是否影響結直腸癌的風險尚有爭議。來自香港大學Wai K Leung團隊在Hypertension上發表的一項回顧性隊列研究,對近20萬名接受了結腸鏡檢查的受試者進行多年隨訪後發現,結腸鏡檢查前5年內使用過半年以上的ACE抑制劑/血管緊張素受體阻滯劑,與結腸鏡檢查後3年內的結直腸癌風險降低相幹。(@szx)
Cell子刊:細胞外GzmA通過加劇腸道炎症促進結直腸癌
Cell Reports[IF:8.109]
① 98例結直腸癌(CRC)樣本轉錄組結果顯示絲氨酸蛋白酶顆粒酶A(GzmA)的表達,而不是GZMB,與炎症具有強相幹性;② CRC進展的小鼠結腸組織中,GzmA表達升高;③ DSS/AOM小鼠模型中,細胞外GzmA的缺乏和藥物抑制既能減輕腸道炎症,又能抑制CRC發展,包括細胞轉化和上皮向間質轉化;④ 細胞外GzmA誘導巨噬細胞產生NF-kB依賴性IL-6,進而促進培養的CRC細胞中STAT3激活,而GzmA缺陷小鼠的結腸組織中pSTAT3水平降低;⑤ 靶向抑制GzmA可抑制CRC發展;
Extracellular Granzyme A Promotes Colorectal Cancer Development by Enhancing Gut Inflammation07-07,doi:10.1016/j.celrep.2020.107847
【主編評語】Cell Reports近期發表的文章,發現GzmA是一種促進大腸癌發展的促炎性蛋白酶,揭示出將免疫細胞浸潤與腫瘤進展相幹聯的新機制,提示出GzmA可能將成為大腸癌的治療靶點。(@愛的抉擇)
Lancet子刊:Ripretinib或改善晚期胃腸間質瘤患者無進展生存
The Lancet Oncology[IF:33.752]
① 晚期胃腸間質瘤患者隨機分配接受Ripretinib(n=85)或安慰劑(n=44)治療,中位隨訪期分別為6.3個月(Ripretinib組)和1.6個月(安慰劑組);② 隨訪期內,Ripretinib組51名患者和安慰劑組37名患者有過無進展生存事件;③ 在雙盲期,患者中位無進展生存期分別為6.3個月(Ripretinib組)和1.0個月(安慰劑組);④ 發生治療相幹嚴重不良事件的患者比例分別為9%(Ripretinib組)和7%(安慰劑組);⑤ 兩組各有一例治療相幹死亡事件。
Ripretinib in patients with advanced gastrointestinal stromal tumours (INVICTUS): a double-blind, randomised, placebo-controlled, phase 3 trial06-05,doi:10.1016/S1470-2045(20)30168-6
【主編評語】晚期胃腸間質瘤患者的一大臨床治療挑戰在於對KIT原癌基因、受體酪氨酸激酶和血小板來源的生長因子受體α(PDGFRA)抑制劑的抗性。Ripretinib是一種開關控制的酪氨酸激酶抑制劑,對廣譜的KIT和PDGFRA突變具有活性。最新發表在The Lancet Oncology的研究使用安慰劑作為對照,比較了Ripretinib在治療過的晚期胃腸間質瘤患者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該研究發現,與安慰劑相比,Ripretinib顯著改善了患者中位無進展生存。此外,對於標準治療有耐藥性的晚期胃腸間質瘤患者,Ripretinib具有可接受的安全性。(@Lexi)
轉載自熱心腸研究員
版權歸作者所有,已授權轉載
預覽時標簽不可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