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人對中醫的這些偏見,你有嗎?

尋夢新聞LINE@每日推播熱門推薦文章,趣聞不漏接❤️

加入LINE好友

中國人對中醫的這些偏見,你有嗎? 健康 第1張

點 標 題 下 藍 字 關 註 中 醫 館 產 業 新 媒 體

/活動要聞/

醫館界上海論壇將於8月12號在上海舉行,匯聚多位華東地區一線醫館大咖,共話2020中醫館經營趨勢。誠邀您參會,詳情點擊☞「醫館界上海論壇」

來源 | 冬日中醫

編者按:中醫不被現代人廣泛接納,表現在一些似是而非的偏見上;比如中藥沒有副作用吃不死人,其實如果辨證失誤用藥與病情相反,所謂虛虛實實,庸醫殺人往往反掌之間。

比如說中藥治本,其實如果認錯了病情用反了藥物,不但不能治本還會拔本。比如中醫都是老的好,如果年齡等同於醫術,中醫傳承就不會如此艱辛,殊不知庸醫到老依然是庸醫;

比如中醫是慢郎中,其實高明的中醫用藥,「效如桴鼓」,治療難症有時一劑而愈,是西醫難以想像的。

奇怪的是,這些偏見的產生與流傳幾乎達成了整體的共識,仿佛受過統一的培訓一樣,這些偏見正是中醫不被普遍接受,不被廣泛應用於治療的大眾基礎。

其直接後果是一些中醫能夠治愈的疾病至今被說成絕症,中醫的確切療效仍不被國人熟知。正本清源,還中醫本來面目,且讓我「望、聞、問、切」一番!!

中國人對中醫的這些偏見,你有嗎? 健康 第2張

01

中藥沒有副作用?

中國人對中醫的這些偏見,你有嗎? 健康 第3張

不知道這句話是從什麼時候開始流傳的,我從業十餘年一直環繞耳邊。而最不可思議的是,與「無副作用」相違背的「是藥三分毒」,同樣廣泛流傳;並且在人民心中和諧相處,堪稱奇葩!

「中藥沒有副作用」與「中醫治本」並列,在中醫人的朋友圈中,隨處可見,已經成為中醫的識別標簽,往往被拿來作為對抗西醫的法寶!

其實,「沒有副作用」和「中醫治本」都建立在一個基本前提上,即中醫師辨證準確,用藥得當。

我認真查過一些古籍,未見任何中藥沒有副作用的記載。我看到更多的是中醫先賢們語重心長的告誡:「醫雖小道,而性命攸關,敢不知慎」。

「醫學貴精,不精則害人匪細」。「藥能活人,亦能殺人,生死關頭,岌岌可危,可不慎歟」。

古代先賢最怕孟浪之後輩,學醫不精,行醫不慎,反覆叮囑,唯恐因誤治而傷人性命。

若因辨證錯誤用錯藥,寒病用寒藥,熱病用熱藥,焉能無副作用?自古庸醫殺人,反掌之間啊!!!

大米性平,吃多了,也會撐出病。中醫治病,以偏糾偏,講究恰到好處,中病即止。

中藥有四氣五味之偏性,所以能糾正人體陰陽臟腑之偏性,中醫辨證陰陽表裡寒熱虛實,有是證則用是藥,「寒者熱之、熱者寒之,實者瀉之、虛者補之,燥者潤之、濕者燥之」。

辨證對了,扶正以祛邪,華陀再世,中藥的副作用可以忽略不計。再則中藥都是自然天成之品,不像西藥化學合成,更適應人體代謝。

中藥有無副作用是相對的,關鍵在辨證論治。你用對了,砒霜可救人;你用錯了,人參可殺人!

02

中醫都是老中醫的好?

中國人對中醫的這些偏見,你有嗎? 健康 第3張

首先聲明,我不是評判老中醫,很多老中醫是行業的旗幟,民族的瑰寶。他們用一生捍衛中醫的榮譽,為中醫的傳承、弘揚做出了巨大的貢獻。我們向前輩致敬的最好方式是批判混在中醫隊伍中掛羊頭賣狗肉的偽中醫、庸醫!

看病找老中醫,老中醫等於好中醫已是民眾根深蒂固的思想。但以年齡定義醫術,雖有一成不變之嫌,亦是求醫難之無奈啊。

現實是普通百姓無法分辨中醫的好壞,那麼,根據年齡經驗選擇老中醫,在資訊不對稱的情況下是最優的選擇。

觀點一:學習實踐中醫的方向錯了,庸醫到老還是庸醫

假設中醫越老,治病水平越高。那麼,從1956年建北京中醫藥大學開始,各省中醫藥大學陸續建校,時至今日,早年畢業的中醫學子們現在都是老中醫了,現在要找一個好中醫應該很簡單,但事實真相呢?

閩南俗語:醫生緣,主人福。什麼時候起,百姓求醫拼的是福氣、運氣!

不可否認,臨床經驗非常重要,熟能生巧、善於總結都是中醫成才的必要條件。同一個中醫的年齡增長沉淀下來的人生閱歷和臨床經驗,有利於提升對生命、疾病以及中醫理論的感悟和應用。

前提是,經驗的總結、感悟和應用必須立足傳統中醫理法方藥的體系之內,偏離中醫的理法方藥和辯證思維,再多臨床經驗都是緣木求魚,最終與真正的中醫南轅北轍。

如果學習、實踐中醫的方向錯了,百歲高齡依然改變不了庸醫的本質;而真正繼承傳統的理法方藥和辯證思維的中醫,站在巨人的肩膀上,臨證治病效果可期。

所以,中醫年長不等於才高,真正的差異是對中醫智慧的理解、體悟和應用。

觀點二:古時名醫何曾老?

中醫自古只有名醫的稱謂,沒有老中醫的說法。古代中醫以療效立足,以口碑宣傳,從而譽滿地方,成為名醫。那麼,古代中醫成名時,年齡幾何?

張仲景 東漢,後人尊為「醫聖」,寫出流傳千古的中醫經典著作《傷寒雜病論》《金匱要略》時,時年 56 歲。

華佗 東漢(三國),少時遊學,學醫有成後帶著醫療小組行醫各地時,年僅 30多歲。

孫思邈 隋唐,著有《千金藥方》,後世奉為「藥王」。少時成名,45歲時李世民欲召至京師,授予爵位,被辭。

孫思邈的《大醫精誠》可作為歷代中醫人的學醫行醫準則,和西醫的希波克拉底誓言有著一樣崇高的歷史地位。

王冰 唐,40歲開始集註《黃帝內經素問》至52歲完成,歷時12年。《黃帝內經素問》流傳至今就是王冰的功勞。

錢乙 北宋,著有《小兒藥證直訣》,37歲之後以兒科行醫山東,名滿天下,後為宋神宗子女治病有功,被任命為翰林醫官、太醫丞;後人尊為「兒科之聖」。

李時珍 明朝,著有《本草綱目》《奇經八脈考》《瀕湖脈學》等,30歲之前已是當地名醫;47歲起遍訪山河,歷經27寒暑,三易其稿,最終完成巨著《本草綱目》。

葉天士 清朝,溫病學派奠基人,12歲學醫,24歲之後即醫名大振,享譽一方,曾治好康熙皇帝的背瘡,被康熙譽為「天下第一」。

蕭龍友 民國(新中國),1892年四川瘟疫,成都一日死8000多人,年僅 22歲的蕭龍友約同當地醫生陳蘊生沿街巡治,用中草藥進行救治,使很多病人轉危為安,人稱「萬家生佛」,經此一事,蕭龍友名震一時。

名醫未必老,但值得思考的問題是,古代中醫成才早,當今中醫成才難,古今為何有天壤之別?古今中醫一脈相承,似乎隔窗而望,卻又遙不可及。中醫理論至秦漢以來,一落千丈,明清時小有高潮,但都難以重現古中醫之盛況。

我十餘年上下思索,進而揣測:或許學醫發願不同,古時以精誠濟世為本,今時以名利榮勢為本;

或許文化土壤不同,陰陽五行、節氣時辰等中醫基礎文化是古代常識,現在是玄學,所以,古時學醫如秀才捉雞,今時學醫如緣木求魚;

或許學醫路徑不同,古時學醫探究本末,以道馭術,今時學醫不求經旨,崇飾巧計。

觀點三:老中醫≠名中醫

名老中醫的稱呼,是從建國後開始,其中歷史因緣錯綜龐雜,我擇要而述吧。

大家還記得民國時期的「廢止舊醫案」嗎?當時的中醫處在西學東漸,盲目崇尚「賽先生」的歷史環境中,傳統舊學被批的一無可取,而作為舊學的代表——中醫,生存環境可想而知,多數優秀青年不願學習「舊醫」,使中醫失去優秀的傳承者。

中國人對中醫的這些偏見,你有嗎? 健康 第5張

建國後,政府重視中醫學的傳承和發展,於1956年起各省開始設立中醫藥大學,集合全國各地一大批中醫臨床名家投入教育,可惜並未遵循中醫特有的成才規律,採用西學模式教中醫,為後來中醫人才青黃不接埋下隱患。

更要命的是各地公立中醫院的嚴重西化,使中醫喪失了最為重要的臨床基地,純正的中醫在民間狹縫中艱難求生。

1998年醫師法頒布,無法取得醫師資格的大多數民間中醫一夜之間變為非法行醫,導致一大批有一技之長的民間中醫轉行,中醫薪火傳承雪上加霜。

2002年非典爆發是中醫行業的發展轉機,建國後中醫第一次在公共衛生領域取得了偉大的成績,開始引起眾人的關註,逐漸被接納。

2009年第一屆國醫大師評選,而後各省市開始評選全國基層名老中醫,「名老中醫」稱呼正式確立,並廣為傳播。

名老中醫稱呼是政策標桿與民眾認知共同作用,形成於中醫人才青黃不接的特定時期。

希望有一天,國人對中醫的認定回歸於中醫的本質,名和老不再有必然的聯繫,老中青醫生相得益彰,形成良好的人才階梯,名醫不必白髮蒼蒼,亦可玉面紅顏!我期待那一天的到來!

03

中醫是慢郎中?

中國人對中醫的這些偏見,你有嗎? 健康 第3張

「中醫是慢郎中」,這是國人對中醫的普遍認識。以致今天,數以億計的國人,一生急病就去找西醫看。只有當西醫治不好時,才想起找中醫看。

中醫標本兼治,但是藥效慢;西醫治標不治本,但是藥效快!這是普通患者對中醫、西醫的慣常認知。

中國人對中醫的這些偏見,你有嗎? 健康 第7張

觀點一:庸醫太多,明醫太少

所謂「慢郎中」的說法,可能是來源於「急驚風遇到慢郎中」的俗語。

其實這裡面的諷刺意味是很明顯的,自古以來就是有庸醫的。而中醫的學術特點也讓庸醫有生存的土壤,很多學中醫的人停留於用西醫理論理解中醫的淺表層面,用西醫思維開中藥,卻用中醫理論忽悠病人,療效不佳時,病人就認為中醫不行,實際不是中醫不行,是中醫沒學好的人不行。

中醫臨床無法標準化(實際中醫有非常嚴謹系統的理法方藥原則),需要非常強的思辨能力,不同境界的中醫臨床水平差異較大,但理論又能夠自圓其說,往往讓百姓無從辨識中醫的水平高低。這也是中醫一直被詬病的地方。

除此以外,庸醫們因為臨床療效不佳,常常自覺不自覺地對病人進行錯誤的引導,一些常見的可以快速見效的疾病也要求病人要慢慢調理,以此來掩蓋自身的技術缺陷。

中醫只要辨證準確,處方用藥得當,見效是非常迅速的。古人常用「效如桴鼓」、「一劑知,二劑己」、「覆杯而臥」、「一服愈,不必盡劑」等形容中醫的快速療效。

中醫高手治病,並不比西醫慢,甚至還要快,類似的案例我們在臨床中見過太多太多了。

我在醫館經常遇到為數眾多的慢性咳嗽患者,有些反覆咳嗽二、三月,甚至一、二年的慢性咳嗽,反覆發作數年的胃痛、上腹脹痛患者,長期失眠的患者等,服中藥或者針灸配合中藥治療可以當晚見效,一周可以治愈;

急性咽喉炎、反覆發作的胸悶服藥5小時可以明顯減輕;閉經3-5年,治療一個月內來月經的;男科長期血精,三次見效的;

子宮肌瘤,一個月內大幅度縮減的;十來年不明病因的渾身疼痛,一個多月治愈的等等。

中國人對中醫的這些偏見,你有嗎? 健康 第8張

觀點二:中醫慢,西醫快,這個比較不嚴謹

中醫是慢郎中對比的參照物常常是西醫。中醫慢,西醫快,已經成為常態的認知。然中西醫本身就是不同的醫學體系,對生命、疾病以及相對應的理論體系和治療方法有著天壤之別。

究其緣由,辨識如下:

①外感病中醫診治機會少,未被廣泛認知。

有時我和朋友建議感冒發熱看中醫時,他們居然問我:中醫會看感冒發熱?大家不知道中醫在外感方面的研究已經幾千年了,形成了可循證的完整體系和治療方法,並取得了偉大的成績。

中國人對中醫的這些偏見,你有嗎? 健康 第9張

最具代表性的是中醫經典《傷寒雜病論》《溫病條辯》等,至今依然指導著中醫的臨床。外感發熱是非常龐雜的,證型多,病因多,傳變快,非常考驗一個中醫的基本功,辨證對了,往往一劑而愈。

很多內科疾病是外感誤治或者治療不徹底遺留的變病,甚至有醫家說外感病是萬病之源。

你看世界的歷史就知道,瘟疫讓多少璀璨的民族消亡,但中華文化經歷多次瘟疫依然繁衍至今,離不開中醫的守護。

外感病是中醫最為擅長的領域,從非典到肺炎已經說明了一切,並且被證實對人體的傷害也是最小的。

②調治慢性病的優勢,反而成了看病慢的標簽。

對於慢性疾病、免疫性疾病不管採用哪個醫學療法都快不了。譬如糖尿病,中醫慢,西醫更慢,慢到讓你終身服藥,並且告知你服藥的副作用,直至其他器官功能也衰竭了,病卻依然存在。

而中醫會調治你的臟腑功能,扶正以驅邪,讓你保持良好的生活品質,更不需要終生服藥。

事實真相是中醫在多數內科疾病上具有顯著的治療優勢,如脾胃病、婦科病、男科病、兒科病以及西醫無法確診的疑難病等等。

中國人對中醫的這些偏見,你有嗎? 健康 第10張

③中西醫健康標準不同,以生化指標為依據容易被民眾接納!

西醫檢查以直觀的生化指標衡量一個人健康與否,相比中醫的陰陽五行學說,更容易被民眾接納。

過於重視指標,而忽視了對病人直觀症狀的觀察,缺乏對生命整體個性動態的認知和把握,所以西醫往往把指標當病治,經常是指標控制了,但病卻依然存在,殊不知指標只是反應人體機能狀態的一種表象,治標不治本,所以創造了太多需要長期服藥的病種,而長期硬性控制指標會導致身體機能的進一步損害。

而中醫把人看為一個整體,認為是人生病了,而指標是病的反應,治病一定要立足於人,把人的陰陽臟腑機能調整好了,指標自然恢復正常。

治病是負薪救火,還是釜底抽薪?答案不問可知。

遺憾的是民眾普遍認為西醫治標快,中醫治本慢,事實是兩點之間直線距離不一定最快,但根深蒂固的偏見,一時無法改變。

值得慶幸的是,西醫的弊端已經顯露,並被廣泛認同,人們開始追求天然綠色的醫學療法,回歸中醫已經成為中國人的普遍訴求!

中國人對中醫的這些偏見,你有嗎? 健康 第11張

因為對中醫懷著深切的熱愛,對中醫有天然的使命感,我希望能夠為中醫做一點事情。

看現在中醫一派欣欣向榮之象,似乎中醫的春天已經到來,但認真探究會發現只是中醫的觸底反彈,虛陽外越。

如今中醫行業缺乏大量優秀的臨床人才支撐,使中醫缺失了基本的療效保障,人才格局不改變,中醫最終依舊會失去民心。老百姓最為實在,情懷和文化閒聊可以,生病時該找誰,一點不迷糊,誰能看好病,他就擁護誰。

中西醫之爭,實際是民心之爭;民心之爭,實際是臨床療效之爭;臨床療效之爭,本質是醫療人才之爭。

曾經冠絕天下的中醫,如今早已喪失了主流醫療地位,時不時還被科學調戲,非典與肺炎的功績,依然難以掩蓋中醫行業之羸弱!中醫復興任重道遠啊!!

現今是中醫幾千年來最艱難的時刻,中醫人不僅要應對疾病的挑戰,更要警惕西醫科學對中醫文化根源的和平演變,又肩負中醫薪火傳承、普及中醫文化之重擔。

我們這一代中醫人,要繼承祖宗遺產,也要償還歷史債務;要溯本追源,也要師夷長技;要勤求古訓,也要與時俱進;要堅守中醫本色,也要開創中醫特色。

前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

我們呼籲所有中醫人,放棄門戶之見,放開胸懷,精誠團結,共同承擔時代賦予的行業責任和使命,不怨不嫉,腳踏實地,立足臨床,用療效贏得民心,向後世承傳中醫的偉大智慧。

中國人對中醫的這些偏見,你有嗎? 健康 第12張

I版權聲明

本文來源「冬日中醫」,作者/林志欣,版權歸權利人所有。

· END ·

中國人對中醫的這些偏見,你有嗎? 健康 第13張

編輯|白芷 視覺|花椒

中國人對中醫的這些偏見,你有嗎? 健康 第14張

-商務聯繫-

青黛|13418986412(微信同號)

中國人對中醫的這些偏見,你有嗎? 健康 第15張

點擊左下「閱讀原文」報名

參加2020醫館界上海論壇!

↓↓↓↓

預覽時標簽不可點

About 尋夢園
尋夢園是台灣最大的聊天室及交友社群網站。 致力於發展能夠讓會員們彼此互動、盡情分享自我的平台。 擁有數百間不同的聊天室 ,讓您隨時隨地都能找到志同道合的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