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夢新聞LINE@每日推播熱門推薦文章,趣聞不漏接❤️
腸球菌(Enterococcus)屬腸球菌屬,為革蘭陽性(G+)球菌,廣泛分布於自然環境及人和動物消化道內,既往認為腸球菌是對人類無害的共棲菌,但近年研究已證實了腸球菌的致病力。20世紀80年代以來,腸球菌嚴重感染的發生率和病死率明顯升高。
在需氧革蘭陽性球菌中,腸球菌是僅次於葡萄球菌的重要院內感染致病菌,不僅可引起尿路感染、皮膚軟組織感染,還可引起危及生命的腹腔感染、敗血症、心骨膜炎和腦膜炎,由於腸球菌的固有耐藥和獲得性耐藥使許多常用抗菌藥物在治療腸球菌感染時失敗。因此,從分子水平對腸球菌致病因子、腸球菌引起的感染機制與治療的研究顯得尤為重要。腸道細菌參與訓練T細胞免疫反應,腸道生態系統影響抗癌免疫反應。人們已提出腸道菌群可誘導與腫瘤相幹抗原存在交叉反應的共生菌特異性記憶T細胞。在一項新的研究中,來自法國、瑞典、中國、美國、加拿大、義大利、西班牙、丹麥、匈牙利和荷蘭的研究人員發現一類稱為腸球菌的腸道細菌攜帶著可調節免疫反應的噬菌體。噬菌體可整合到腸球菌的基因組中,稱為原噬菌體(prophage)。他們報告了可能與腫瘤細胞相幹抗原發生交叉反應的微生物抗原。相關研究結果發表在2020年8月21日的Science期刊上,論文標題為「Cross-reactivity between tumor MHC class I–restricted antigens and an enterococcal bacteriophage」。
圖片來自Science, 2020, doi:10.1126/science.aax0701。
進一步地,這些研究人員在海氏腸球菌(Enterococcus hirae)的原噬菌體(prophage)中鑒定出它的尾卷尺蛋白(TMP)存在著主要組織相容性復合體I類(MHC-I)結合表位:TSLARFANI(稱為TMP1)。這種噬菌體TMP蛋白長1506個氨基酸,這個表位對應於它的氨基酸位點為187~197。攜帶含有原噬菌體的海氏腸球菌的小鼠在接受環磷酰胺或抗PD-1抗體免疫治療時可產生TMP特異性的H-2Kb限制性CD8+ T淋巴細胞反應。給小鼠提供經過基因改造後表達這種TMP表位的細菌菌株可改善對它們的免疫治療。在腎癌和肺癌患者中,大便中這種腸球菌原噬菌體的存在和腫瘤中TMP交叉反應抗原的表達與PD-1阻斷治療的長期療效相幹。在黑色素瘤患者中,一部分特異性識別天然加工的黑色素瘤抗原表位的人T細胞似乎能夠識別微生物肽。這種「分子模擬(molecular mimicry)」 可能代表著腫瘤抗原和微生物抗原之間的交叉反應性。參考資料:Aurélie Fluckiger et al.Cross-reactivity between tumor MHC class I–restricted antigens and an enterococcal bacteriophage. Science, 2020, doi:10.1126/science.aax0701.
Cell:專屬科研人的學術公眾號平臺,每日分享轉化醫學進展、生物醫學科普、學術研究等眾多有價值、有趣味的專業資訊;優質內容帶你前行、帶你飛~
長按識別QRCode,輕松關註
常點文章末尾的「在看」。這樣微信才知道及時把我的文章放到你的前面~
預覽時標簽不可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