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夢新聞LINE@每日推播熱門推薦文章,趣聞不漏接❤️
2021年5月11日,中國第七次人口普查結果公布。數據顯示,我國總人口仍然維持在14億,其中男性占比51.24%,女性占比48.76%。其中,65歲及以上人口為19064萬人,占13.5%。人均壽命最長的依然還是上海和北京,上海的人均壽命達到84歲。北京人均壽命是83.4歲。在人口老齡化程度進一步加深的同時,我們也發現我國人口壽命也呈現出不斷增長的態勢。
這個數據不禁讓人疑問,為何生活在空氣、水、環境都不好的現在社會,長壽的人反而越來越多。可以說,我國已經邁入長壽時代,如何學會正確養生已成為「全民話題」。
最近,人社部正式下發通知,退休人員養老金實現「17連漲」,搞得很多打工人「忿忿不屈」,將自己的人生目標改為「順利退休,安享晚年」。所以,養生的工作需要從年輕時做起,因為年輕人如果注意養生,老了之後出現病痛的可能性會比較低,有利於長壽康健。反之,如果年輕時不注意身體保養,長期存在不良的生活習慣和不健康的飲食方式,除了加速身體衰老之外,還可能會降低器官功能,這樣老了之後出現疾病的概率增高,對身心健康不利。那麼,年輕人如安在現在高壓的生活環境中學會養生呢?
愛上粗茶淡飯
隨著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食物帶給人類的好處,不只是果腹,還有享受。年輕人愛美食,是一種社會共性。所謂「病從口入」俗不知,現在好多年輕人因為不懂忌口,什麼可樂、漢堡、炸雞、咖啡、奶茶等各種高熱量、高脂肪的食物一通胡吃海塞,年紀輕輕就患上了「老年病」。據《中國中青年心腦血管健康白皮書》顯示:大約每六個心腦血管患病/高風險人中,就有一個是90後。
中國古代學者張華說:「所食愈少,心愈開,年愈益;所食愈多,心愈塞,年愈損。」吃得太多太雜,會加重腸胃負擔,增加脂肪囤積。專家建議健康,從管住嘴開始。少吃「大魚大肉」、多食「粗茶淡飯」,每頓飯只吃七分飽即可。飲食上多吃水煮菜,少吃過油菜,多吃粗糧雜糧,少吃精糧細糧。
每天做點微運動
世衛組織調查發現:運動不足是造成全球過早死亡的主要風險因素之一。長期不運動,會給健康帶來以下風險,器官機能下降,血液循環、新陳代謝變慢……
所謂」管住嘴、邁開腿「就是這個道理。研究表明,每天運動十分鐘,也可有效延長壽命。每周三到五次的頻率,每次30到60分鐘,就能有效降低心理壓力。
現在的年輕人工作壓力大,每天8小時是常態,偶爾還要996或者007,好多人都覺得繁重的工作壓力壓榨了所有的運動時間。其實一些微運動可以利用日常的碎片時間進行,比如每天早起15分鐘給身體做個拉伸或者下樓散個步買個早餐,去等公車的時候快走5分鐘,坐地鐵的時候保持站立姿勢等。每天保持一定量的微運動,好過三天打魚兩天曬網式的劇烈鍛煉。
85歲的鐘南山,精神矍鑠、身材挺拔,十幾年如一日的堅持鍛煉。他說:「壽命長短不取決於疾病和衰老,而是把正確的生活方式帶入生活。」每天適量的微運動,更有利於健康,也更容易堅持。
活得佛系一點
街道上車水馬龍,每個人都行色匆匆。
票子、車子、房子、孩子,因為背負得太多,所以人生的欲望總是沒有上限。中年之後,該釋懷的釋懷,該放下的放下。「人最寶貴的是擁有健康,活在當下。」
我們隔三差五的就會從新聞上看到這樣的新聞:某某IT男猝死在酒店,他曾延續工作70個小時。某某公司員工,在辦公室心臟病發作,搶救無效死亡。發病前,他延續加班了一個月。「四十歲之前拿命賺錢,四十歲之後用錢換命」似乎不再是一句玩笑話。
在物欲的世界裡縱橫馳騁;在世俗的枷鎖裡艱難前行。有時候拼盡全力,到頭來健康沒了人沒了,反而落得一場空。所以,盡力而為,活得佛系一點,少一點欲望,少一點訴求,懂得釋懷,心態會更好,看得更開,自然也就更加長壽、快樂。
懂索取能付出
人是群居動物,所以親朋好友是必不可少的。俗話說「朋友多了路好走」,同樣,良好的社會和人際關係也是很好的減壓劑。一般年輕人性情比較浮躁,如果情緒沒有合理的發泄門路,容易影響身體內分泌,不利於身心健康。
有相幹的研究結果表明:「與5個以上親密朋友一直保持接觸或電話聯繫的人,比朋友相對較少的人死亡率低22%。」平時生活中要多關愛家人,多給父母、愛人、孩子制造點生活的小確幸。碰到志同道合的朋友要真心以待, 遇到煩心事時要學會找家人朋友及時排解,從別人身上獲取慰藉和給予別人適度的溫暖都會讓人產生很強的社會認同感,幸福指數提高了,身心會更加健康。
每天聽點輕音樂
「音樂」可以讓人清除工作緊張、減輕生活壓力。據科學研究調查,每天聽音樂有助於提高記憶力。尤其是在早上聽聽舒緩的輕音樂,可以保持一天愉悅的心情。所以起床洗漱的時候或者上班途中可以適當聽些輕音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