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夢新聞LINE@每日推播熱門推薦文章,趣聞不漏接❤️
一、頭面部穴位圖
頭面部穴位圖
頭部背面穴位圖
頭部正面穴位圖
頭部側面穴位圖
二、所用穴位簡介:
百會穴:位於頭頂正中線與兩耳尖連線的交叉處。
四神聰:在百會前、後、左、右各開1寸處,因共有四穴。
上星:在頭部,當前髮際正中直上1寸。
神庭:在頭部,當前髮際正中直上0.5寸。在左右額肌之交界處。
頭維:在頭側部,當額角髮際上0.5寸,頭正中線旁開4.5寸。
印堂:位於人體額部,在兩眉頭的中間。
翳風:在耳垂後,當乳突與下頜骨之間凹陷處。
風池穴:在頭額後面大筋的兩旁與耳垂平行處。
風府穴:在頸部,當後髮際正中直上1寸。
大椎穴:位於第7頸椎棘突下凹陷中。
肩井穴:位於大椎與肩峰端連線的中點上,前直對乳中。
太陽穴:在耳廓前面,前額兩側,外眼角延長線的上方。
頰車:在面頰部,下頜角前上方,耳下大約一橫指處,咀嚼時肌肉隆起時出現的凹陷處。左右各一。
大迎穴:位於人體的頭部側面下頜骨部位,嘴唇斜下、下巴骨的凹處。
人中:上唇上方正中的凹痕。別名"水溝穴"。
承漿穴:在面部,當頦唇溝的正中凹陷處。
承泣:在面部,瞳孔直下,當眼球與眶下緣之間。
四白穴:本穴在目下一寸。正視,瞳孔直下,當眶下孔凹陷處。
攢竹穴:在面部,當眉頭陷中,眶上切跡處。
聽會穴:位於耳屏切跡的前方,下頜骨髁狀突的後緣,張口有凹陷處。
三、【準備手法】:按百會穴、四神聰、上星、神庭、頭維、印堂、翳風穴、風池、風府各1分鐘,揉大椎、拿揉肩井各3分鐘。以上手法具有:醒腦開竅,通經活絡等作用。
四、【治療手法】:
1、兩手食指扣太陽、中指扣頰車,無名指扣大迎穴,用左手大指端直頂住承漿穴,右手拇指端直頂住人中穴,兩手拇指端同時分撥人中、承漿兩穴。
圖1
2、兩手的食指、中指和無名指仍照第一式穴道扣住不動。如口眼歪斜向左邊者,右手拇指指端捺住左眼下承泣穴不動,用左手拇指端捺住右眼下四白穴,分撥其筋。再將右拇指端捺 住左四白穴不動,用左手拇指端捺右眼承泣穴,分撥其筋。(如圖2、3)
圖2
圖3
3、如口眼歪斜向右邊者,左手拇指端捺 住右眼下承泣穴不動,用右手拇指端捺住左眼下四白穴,分撥其筋,再將左拇指端捺住右眼下四白穴不動,用右手拇指端捺住左眼下承泣穴,分撥其筋。(如圖4、5)。
圖4
圖5
4、兩手食、中指、無名指分別按壓太陽、頰車、大迎三穴不動,然後用兩手拇指分別撥弄兩攢竹穴各10-20次。(圖6)。
圖6
5、用兩中指按住兩太陽穴,同時用兩拇指(疊加,左拇指壓於右拇指之上,或右拇指壓於左拇指之上,亦或兩指並排,均可。只是存在輕重之分,用那個方式,這完全由患者病情決定。)由印堂穴向上推送到髮際的天庭穴(神庭穴)三次。如(圖7)
圖7
6、接著用兩手拇指,從左右兩攢竹穴,緩緩按過兩眉毛到太陽穴,其餘四指附於腦後,然後兩大指微按太陽穴。如(圖8)
圖8
7、食、中、無名指及小指放於腦後不動,接著兩手拇指,從兩太陽穴推至兩耳聽會穴。如(圖9)
圖9
8、接著用兩手拇指和食指上提兩耳輪,以食、中指按在兩耳後。如(圖10)
圖10
9、兩手拇指分放於兩耳垂前,食指放於兩耳垂後。然後,兩手拇指和食指合力按壓兩耳垂從上至下,各10-20次。如(圖11)
10、右手扶住頭頂。左手掌根放於健側,拇指放於太陽穴。以掌面在面部反覆揉按4-5次。
圖11
《註》:【註】:每次按摩1-2次,並囑患者每日自己按揉面部,以助面部肌肉功能的恢復。
中醫處方:《牽正散》:
《處方組成》:白附子、白僵蠶、全蠍(制)各等分。
《用法》:上藥為細末。每服3克,熱酒調下,不拘時候。
《加減法》:急性期加羌活、防風、當歸、赤芍、香附。表虛自汗者去羌活、防風、加桂枝、黃芪,內熱自汗者,去羌活、防風、加夏枯草、菊花等。
西醫治療:
口服:維生素B120 mg、三磷酸腺苷40mg.,每日3次。維生素B12,抗病毒藥阿昔洛韋等。
2014年夏天,我去北戴河度假。在火車上遇到,一對70多歲的老夫妻,他們與我在同一包廂。我見老太太太嘴歪向左側,右眼流淚且不能閉合。問為什麼不去醫院看看?老頭回答說,看了,醫生給開了些維生素B族藥和眼藥水,就讓我們回家了,說是沒什麼好的治療方法。可用藥到現在,已經兩天了,也沒見好。我見狀對老太太太說,我是學中醫的,要不我給您按摩試試?……我給老太太太治療用的,就是這套手法。第二天早上,老太太太的症狀減輕了大半。夫妻倆很是高興,我說如果針灸的話,治療效果會更好。可老頭回答說,老太太太怕針灸,我這才明白,老太太太病為什麼會拖至兩天不愈。閒聊一會後,告訴她要口服牽正散,內外同治效果會更佳。隨後,我把我老師楊金山教授的名片,留給了他們。因火車到站,我急忙拎著行李箱下車,我還未走到下站口,就聽見有人在喊我,我轉身一看,老頭滿臉感激地,拎著一袋水果追了過來。……
有時候,病人的要求非常簡單。對解決他們病痛的醫者,心存感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