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夢新聞LINE@每日推播熱門推薦文章,趣聞不漏接❤️
毛澤東:「為國犧牲的人民英雄紀念碑。三年以來,在人民解放戰爭和人民革命中犧牲的人民英雄們永垂不朽!三十年以來,在人民解放戰爭和人民革命中犧牲的人民英雄們永垂不朽!由此上溯到一千八百四十年,從那時起,為了反對內外敵人,爭取民族獨立和人民自由幸福,在歷次鬥爭中犧牲的人民英雄們永垂不朽!」
人民英雄紀念碑
人民英雄紀念碑,通高37.94米,正面碑心石長14.7米、寬2.9米、厚1米、重60.23噸。碑身正面,「人民英雄永垂不朽」八個金箔大字熠熠生輝,奠基之時,毛澤東主席親自起草並朗讀碑文,這是所有中國人心中最熟悉也是最偉岸的豐碑。然而,很多人或許並不知道,這塊來自青島浮山的碑心石曾經經歷了史詩一般的運輸歷程,見證了中國鐵路運輸的歷史跨越。
巨石三次瘦身
還要從前蘇聯借車
時光倒回66年前的1953年8月,時任濟南鐵路局調度科長的袁遐廬接到命令,要求調配一輛120噸的超大平板車,用來運送建造人民英雄紀念碑的碑心石進京。
袁遐廬:「大的沒有。超長、超重,一般的平板車裝不了。」
運送碑心石
已經88歲的袁遐廬老人
此時,這塊巨石已經開采了將近6個月,動用了7000多人力,為鐵路運輸「瘦身」兩次,從開采時的300噸減為280噸,隨後又瘦身為130多噸。當時,濟南鐵路局擁有的平板車載重最多不過60噸,即便放眼全中國,也根本找不到超過百噸的車體。事情陷入僵局的時候,轉機出現了:前蘇聯鐵路專家巴拉諾夫正好來到濟南講課。
袁遐廬:「說我們衛國戰爭時期可能還有,就查到了。於是就經過東北運到了濟南。」
年輕時的袁遐廬
但這輛列車最多也只能運90噸。為安全起見,當時的鐵道部按超載10%預算,組織工人對大石料進行第三次加工,將石料減為94噸。
用拖拉機
把巨石「拽」上火車
不過,要把這94噸的石料放到平板車上卻並非易事。今年已經89歲,時任《青島日報》記者,一直跟隨採訪的顧廣援老人至今還清晰地記得當年的艱難場景。
顧廣援老人年輕時照片
顧廣援:「到了火車站邊上,墊高用原始的辦法,當時借了一輛拖拉機,在前面拽著,老工人喊著號子,拿著小旗指揮,123….一天走不多長,一步一步都很難很難。」
89歲,時任青島日報記者,一直跟隨採訪的顧廣援和夫人
當年顧廣援發表在《青島日報》上的文章
坐上蒸汽火車的碑心石終於在警衛的護送下,沿著膠濟線向著北京出發了。然而,袁遐廬說,這段路程卻走得緩慢又艱難,直線時速只有20公里。
袁遐廬:「我記得運的時候比平時的速度慢了一倍,為了保證安全,晚上沒有運行光白天運行。」
為拐一個彎
搶修一條路
列車快到濟南時,意外發生了:因為濟南站東咽喉天橋處過於狹窄,列車無法轉彎。最後只能連夜搶修一條鐵路,繞過濟南站,繼續北上。
袁遐廬:「直接拐彎還不行,要在濟南站轉頭,這個家夥很大,最後臨時修了便線。」
記者:「便線修了多長時間?」
袁遐廬:「修了一天的就修好了,專用線。」
運送碑心石
然而不久,意外再次發生:火車開到德州更換車頭時,司機掛車時一時緊張出現溜車,把後面裝著碑心石的車廂撞出去十幾米遠,不過好在石料毫發無傷!
最終,歷時17天的運輸,1953年10月13日,運石專列終於抵達北京,朱德總司令親自率隊迎接,從此,這塊碑石便矗立在天安門廣場和所有中國人的心中。
當年17天歷程
如今1天就能完成
山東濟南,袁遐廬當年工作的濟南鐵路局,如今已更名為中國鐵路濟南局集團有限公司。談起當年運輸碑心石的往事,貨運部安全技術科長王勝忠感慨的說,以今天的運力而言,1天時間就能完成,這甚至都算不上超限運輸。
青州市南站裝運卡特彼勒裝載機至楊浦站 每台裝載機18噸 D22A一車裝運3台
王勝忠:「很平常的事情了,用我們目前載重120噸的車就可以幹這個事兒,它一共才90噸嗎不是。這件貨物屬於一個不超限貨物,從青島站裝車加固好了後,一個人都不需要。」
不僅運力沒問題,當年的裝車問題、轉彎問題、溜車問題如今都不過是平常事。
王勝忠:「現在用吊車就行了,沒問題,現在500噸吊車都能找得到,這個都不是事。」
記者:「現在轉彎的問題也沒有了?」
王勝忠:「現在轉彎問題也沒有了。現在最小的道岔是9#道岔,9#道岔曲線半徑就180,完全能滿足車輛的運行條件。」
記者:「當時還講了說是碰了一下。」
王勝忠:「到了現在這種情況也沒有了,為什麼?用手把它擰一下就好了,一個人就幹了,很簡單,車是保證溜不走的。」
記者:「您看它上面有D45,D45是什麼意思?」
王勝忠:「D45就是運輸重量450噸的,最大的。兩種車型,再一個就是載重量稍微小點就是380噸的….」
泰山站裝運國網電力變壓器至奎屯站 每台180噸 DA21每車裝一台
打開大陸鐵路特種貨車的資料手冊,指著十幾種各種不同類型的特種貨車,王勝忠介紹說,早在2010年,大陸就研制出世界最大的D45型450噸落下孔車,躋身世界先進水平。450噸載重相當於碑心石重量的5倍。
章丘站裝運淄博美陵化工冷凝器至甘泉站 每台設備130噸 D2G一車裝一台
歷史恍如昨日
腳步倏忽千里
濟南局調度所副主任段清亮:「我們濟南局調度所分兩層調度指揮中心。從2000年以後,逐漸的咱們調度指揮這一塊,就開始脫離紙質轉向電子化了,現在應該全部都是信息化的在處理。」
濟南局調度中心
上海閔行發往錫林浩特變壓器途經濟南局 設備重335噸 DK36A落下孔車裝一台
剛剛從歷史的故事中走出,突然置身於上千平大小的濟南局調度室內讓人有種穿越的感覺。近百名忙碌的工作人員,一排排閃爍著各種圖表的電腦,此起彼伏的電話鈴聲,和袁遐廬老人當年一樣,同樣在做著調度工作的濟南局調度所副主任段清亮告訴記者,現在僅濟南局貨運日均卸車大約在12000車以上,日均裝車可以達到9600車左右。
青州市南站裝運卡特彼勒裝載機至楊浦站 每台裝載機18噸 D22A一車裝運3台
段清亮:「紅色的就是旅客列車,黑色的現在就就是一個貨物列車,每一個車具體跑到哪里,在哪個地方,那就在這圖上一目了然了。」
記者:「原來都是用那種圖紙是吧?」
段清亮:「過去講就是鉛筆橡皮尺子,從效率上已經是不可同日而語了。」
4月10日青島一站直達北京開行
北京,天安門廣場,人民英雄紀念碑已經矗立六十餘年,每天都會有天南海北的人們前來瞻仰,緬懷先烈。當年運送碑心石的歷史恍如昨日,但中國前行的腳步早已倏忽千里。就在2019年4月10日晚上7點20分,青島到北京的首發直達列車正式開行,兩地的運行時間史無前例地縮短為2小時58分。
編者按
今年是新中國成立70周年。70年披荊斬棘,70年風雨兼程。一路走來,中國人民自力更生,艱苦奮鬥,創造了舉世矚目的中國奇跡。無論是在中華民族歷史上,還是在世界歷史上,這都是一部感天動地的奮鬥史詩。從今天開始,中國之聲推出大型主題報導《壯麗70年 奮鬥新時代——足跡》,中央廣播電視總台央廣50多名記者深入偏遠鄉村、城市社區、工程現場、科研院所……蹲點調研,充分展現一個古老民族的現代化傳奇,充分體驗新征程上人民的奮鬥精神。
新媒體編輯:齊逸凡、柴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