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夢新聞LINE@每日推播熱門推薦文章,趣聞不漏接❤️
英國作家查爾斯.狄更斯在其著作《雙城記》里曾說:這是一個最好的時代,也是一個最壞的時代;這是一個智慧的時代,這是一個愚蠢的時代。
(Charles John Huffam Dickens,1812年2月7日-1870年6月9日)
老狄當年的這個話,我覺得用在如今的健康養生知識傳播領域也很貼切。
如今的互聯網時代,尤其是在自媒體平台飛速發展之後,信息大爆炸。大家對於健康、養生、醫學知識的獲取變得觸手可得、輕而易舉,所以說這是一個好的、智慧的時代。
但是,也正是因為信息的發起、傳播都變得非常便捷、迅速,所以相關的信息和內容一下子爆發式增長。這樣,面對海量的信息大家反而是挑花了眼,不知道該看什麼,該學什麼了。所以從這點上來說並不是好事情。
為什麼說不是好事情呢?請大家閉上眼睛仔細想想,你通過平時自媒體的閱讀收獲了哪些健康知識?自己的生活方式有沒有哪些改變是堅持下來的呢?那些感染了你的小技能、小方法你有沒有認真實踐呢?那些躺在收藏頁面的,你準備不時之需拿來能用的知識、技能,你有多久沒有再回頭去看呢?
可能沒有多少,即使會有一些,它應該與你的時間投入不成正比。
我想說的是,其實這很正常。分析各平台當中的健康養生類的科普,無外乎兩種情況,就是有資質的醫生對於相關專業,常見病,多發病,錯誤等知識的解讀或者是非醫療相關專業背景的人或機構對相關知識的搬運和二次加工。假如知識本身沒有問題,那為什麼大家看了之後還是記不住呢?因為大家平時看到的都是散亂的知識點。而未經過你大腦轉化、吸收的知識,它永遠不會是屬於你的。是形不成知識體系的!而大多數人都不知道,健康養生是一個系統工程,它的關鍵恰恰不是知識點的多少,而是建立起自己系統性的對於健康養生的正確思維。
而自媒體的形式恰恰是不以系統性為主要表現形式的。內容沒有系統,平台也非系統屬性,那結果自然難以形成系統的認知。如何讓平台和內容好上加好,這就要求知識本身是具有系統性的,經過思辨,實踐和體驗的,更以經過歷史的沉淀為上佳。
具有這種屬性的,唯有書籍,尤其是古書。但是現在的社會,大多數人是很難靜下心來看一本書的。所以似乎這成了通往真理之路上很難逾越的一道鴻溝。帶著這種想法,我輾轉反側,夜不能寐,起身翻出書櫃上一本古人寫的養生書。不同於屬於專業人士研究范疇的《黃帝內經》《傷寒論》等四大經典。這一本書卻是作者自身養生思辨、實踐的經驗集。而且內容涉及生活當中的方方面面,從睡覺、起床、洗浴到飲食,用藥,運動無不涉獵。通過實踐他還總結、完善、辨證甚至糾正他的前人的養生方法,非常實用。
他的書可讀、可信、可行,為什麼呢?據中醫名家金志清說:此書作者「幼有羸疾,俗所謂童子癆」,可見其先天稟賦無高人之處。但作者以羸弱之軀,享壽近九旬,用一生實踐,證明了其養生學說的可行性,可信性,可見養生只要在日常起居飲食心態上下功夫足矣。
這本書就是清代養生達人曹庭棟所著的《老老恒言》。這本書穿越三百年的時空,如今拿在我手里。雖然寥寥百餘頁,但我卻能感覺得到它沉甸甸的分量。所以我決議創立一個解讀健康養生類書籍的專欄,將自己作為一塊磚,拋出去,引出作者的觀點、實踐和體驗,從而建構出你本該擁有的美玉——健康系統來。這也是頭條號《拋磚健康》成立的願景,就是希望能和大家一起感悟健康養生書籍里的真知灼見,一起形成屬於自己的科學的健康養生的思維模式,在可期的未來攜手前行!
我們不是知識的搬運工,我們是健康思維的倡導者!希望大家可以堅持下去,關注《拋磚健康》,我們下期不見不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