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夢新聞LINE@每日推播熱門推薦文章,趣聞不漏接❤️
糖尿病已經悄然成為人類的第一大慢病,慢慢的到來,讓人防不勝防,但了糖尿病的人,首先的問題就是防並發症,怎麼防呢?當然就要提前了解相關知識,今天我們講一講糖尿病人周圍神經病並的預防知識!
今年59歲的李先生,糖尿病史10餘年,期間一直口服二甲雙胍治療,兩年前出現雙下肢麻、涼、痛,他一直沒有太在意,血糖也控制的忽高忽低,半年前症狀加重,最後因一次剪指甲而引發了感染,導致了足足大面積潰爛,成了糖尿病足病。
一、糖尿病人為何會出現雙下肢麻涼痛?
首先要提醒廣大糖尿病友,如果已出現肢麻涼痛,就要注意了這就是所說的糖尿病引起的周圍神經病變,為什麼會有這種症狀發生呢?因為在身體的表層皮膚,充滿著神經末梢的感應器,如觸覺、溫度、痛感等外來的刺激,就會由神經網路把信號傳到大腦來詮釋。如果把神經比喻成一條電線,那麼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常常是外層的電線皮破損。這時候就會出現異常的神經感覺,典型的症狀是四肢遠端的麻木、疼痛、發涼和感覺異!
當然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不光會讓下肢受損,嚴重者可累及心血管、消化、呼吸、泌尿生殖系統,還可出現體溫調節、泌汗異常及神經內分泌障礙,嚴重影響患者生活質量。
根據受損神經類型,糖尿病神經病變通常分為四類:
周圍神經病變:神經損傷影響周圍神經的感知能力,如溫度覺和觸覺。周圍神經病變通常會影響手臂、手、腿、足和足趾,造成疼痛或失去知覺。這是最常見的糖尿病神經病變。
近端神經病變:神經損傷導致髖部、大腿、骨盆和臀部疼痛。肌無力和腿部疼痛也是近端神經病變的常見症狀。
局部神經病變:對某一特定神經或神經群的損傷。局部神經病變通常會導致強烈的、突然的肌無力、疼痛和感覺喪失。
自主神經病變:自主神經病變可影響一系列關鍵的人體機能,如心臟和呼吸頻率、胃腸活動、性功能和血壓。很多自主神經病變患者無法感知其血糖下降至危險的低水平。
二、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了還能治好嗎?
糖尿病人如果出現早期的下肢發麻或發涼,引起足夠的重視並積極治療,就能逆轉,但治療過程可能需要很長療程,如果不及時治療,一不小心碰破了,就引發足病了,這樣不但治起來費事,而且還有可能引發截肢的風險。
在治療糖尿病神經病變方面,主要有以下幾種方法
1、對因治療,控制血糖的基礎上採用
營養神經:常用藥有甲鈷胺等。
抗氧化應激 :如α-硫辛酸等
改善微循環 :常用藥如胰激肽原酶、前列腺素E1、己酮可可鹼、山莨菪鹼、西洛他唑、活血化瘀類中藥等。
醛糖還原酶抑制劑:如依帕司他等。
2、對症止痛治療 如加巴噴丁、普瑞巴林、阿米替林等。
3、在辨證論治基礎上,運用中藥湯劑、針灸、中藥熏洗等治療。
4、採用血管介入治療,或者採用動脈微灌註直治,這兩種治療目前效果最好,見效也最快。
三、得了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飲食怎麼吃?
飲食是治療糖尿病的重要一環,得了糖尿病或相關並發症後,更要加強飲食管理,在飲食上,周圍神經病變患者要以低鹽低脂優質蛋白飲食為原則,主食以疏糖營養饅頭為主,副食肉、蛋、奶、油要適量,一日1個雞蛋、半斤牛奶(脫脂)、100克瘦肉、各種蔬菜500克,烹調食物油25克,以保證機體營養供;
糖尿病人除了飲食,還要注意三餐後的運動,以步行為主,餐後行走30分鐘以微微出汗為主,以增強機體抵抗力。
四、糖尿病友得了神經病變後,有哪些注意事項?
正確使用降糖藥:無論使用胰島素還是其它藥物治療,穩定性和監測對保證藥物發揮作用至關重要。
減少飲酒:酒精會導致血糖波動,且常常與藥物發生相互作用,還含有可導致超重的無營養熱量。
如有必要需減肥:超重可導致胰島素敏感性下降,血糖升高,還會增加糖尿病神經病變發生概率。
選擇健康脂肪:堅果、豆類、植物油、低脂乳制品、瘦肉和家禽產品所含的脂肪可被人體加工、利用和清除。人工或添加脂肪,通常被稱為反式脂肪,會被人體儲存而非利用,通常會導致高膽固醇和體重增加。
避免攝入過多糖:高度精煉或加工的糖如含高濃度葡萄糖或果糖的甜味劑會導致血糖快速升高和下降。避免血糖過高或過低是合理控制血糖並防止進一步神經損傷的關鍵。
治療其他並發症:影響血糖、血壓和血流或神經控制的健康狀況如心臟、肝臟和腎臟疾病,均可增加糖尿病神經病變發生概率。
運動:規律運動有助於保持血糖穩定,降低膽固醇,改善肌肉效率和耐力,改善血流。建議每周運動150分鐘,最好分為5個30分鐘來實施。
四、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要怎麼預防?
因此我們糖尿病患者應加倍重視,早期預防顯得尤為重要。積極控制血糖,維持血糖在理想的範圍,同時保證血脂、血壓等指標達標,從而減少糖尿病周圍神經病的發生。對於已經患有糖尿病周圍神經病的患者,應該在保持上述血糖、血壓、血脂等指標達標的情況下,針對糖尿病周圍神經病的發病機理應用藥物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