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夢新聞LINE@每日推播熱門推薦文章,趣聞不漏接❤️
泡腳的保健養生功效,主要得益於分布在人體足部的六大經脈。
它們分別是足太陰脾經,足厥陰肝經,足少陰腎經,以及足陽明胃經,足少陽膽經,足太陽膀胱經。這些經脈的不同作用,為泡腳賦予了不同的功效。
發汗治感冒
不知道你有沒有注意過,用同樣溫度的水去泡雙手雙腳,會發現,泡雙腳的時候全身熱起來更快,更均勻,更容易出汗。而泡雙手則會慢很多,出汗也會少很多。
如果觀察再深入一些會發現,泡腳時的主要出汗部位集中在後背和額頭。
其中的原因,就要從人體的一條重要經脈【膀胱經】說起了。
膀胱經上穴位很多,主要分布在頭部、後背、腿後側和腳底板。它是人體的一條大陽經,處於人體的陽面,具有溫陽、發汗、解表的效果。著涼時搓搓大椎、捂捂百會,就是利用了膀胱經的解表作用。
所以受寒的感冒,需要發汗解表時,泡泡腳就起效了。由於膀胱經的走向是由足走頭,熱水的刺激便會順著小腿、後背一路傳達到頭頂百會穴,使後背,額頭微微出汗。當身體的陽經暖起來,就像曬太陽曬背一樣,全身氣血都會被調動起來,寒邪也就散去了。
排毒
接著聊膀胱經。膀胱經除了是一條解表的大陽經,同時也是人體最大的「垃圾站」。
在十二經脈中,膀胱經和腎經是表里關係,相當於一個部門的同事,並肩作戰。腎臟代謝的水液垃圾,通過膀胱排出體外。而這種排出體外的方式有兩種,一種是汗液,一種是小便。熟悉刮痧的人都有經驗,膀胱經刮痧後要多喝水,而且剛刮痧完小便會偏黃,這就是毒素往外排導致的。
而泡腳,能促使膀胱經運行,發汗,同樣也有通過汗液排出身體垃圾的功效。
增強脾腎功能
走足部的經脈,除了膀胱經,還有兩條很重要的經脈【足太陰脾經】和【足少陰腎經】。同時,胃經和肝經也分布在足部。
由於經脈的原穴(原穴,可以理解為作用比較強的穴位)多分布在四肢末端,而原穴的刺激可以直接調動整條經脈的功能,因此泡腳可以刺激腎、脾經脈原穴,使整條經脈得到刺激,從而達到增強脾腎功能的保健作用。如果泡腳時搭配一些腳底穴位的按摩,效果更好。
有的人泡腳後會比之前容易餓,這個就與脾胃被調動起來了有關。
治腳氣
腳氣病,大多由於肝膽、脾胃濕熱導致,由於人體肝膽經脈也是在走足底,而膽經通過適當的穴位按摩和藥浴,可以很好的幫助人體排出肝膽鬱熱,所以此種類型的腳氣,中藥泡腳能取到很好的效果。
這類人群主要表現為:腳臭,有水泡,脫皮現象。同時伴有口氣,舌苔黃膩,大便黏馬桶,臭,小便黃臭,出汗有黏膩感。
這類型的腳氣患者,可以試試溫膽湯泡腳。直接買網上包裝好的泡腳包,煮好後泡腳即可。
有一些人本身脾胃吸收功能非常差,加上長期的中藥口服治療,效果漸漸不那麼明顯了,那麼可以嘗試通過泡腳來代替。
一方面是因為皮膚毛孔對藥物有一定的吸收功能,另一方面,脾胃經的大多數穴位,都是分布在人體足部,對藥物也會起到一定的吸收效果。但是需要注意的是,通過泡腳吸收的量和口服會有區別,不同藥物的作用方法也會有差別,具體用法和適用性還是需要咨詢開方醫生後使用。
泡腳到什麼程度是合適的?
我們一般會以出汗作為衡量標準,泡腳到微微出汗即可,不要追求大汗。汗也是津液的一部分,如果泡太久,渾身大汗淋漓,這樣會消耗氣血津液,嚴重的可能會導致人體脫水、津液虧虛。
尤其是對於陰虛人群、體弱的孩子和老人,平時本來就不容易出汗,泡腳到身上有發熱的感覺就可以停止了,強行發汗反而會傷及氣血。
從時長來說,泡腳時間不宜過長。虛症的人泡得久了可能會覺得頭暈不舒服。如果泡腳過後有很疲憊的感覺,那就要注意,有可能是泡得過了。
一般來說,成人泡腳30分鐘左右,孩子10-15分鐘即可,兒童水溫以溫暖不燙手為宜。
泡腳時需注意事項
1.泡腳治感冒,也需要辨證。風寒感冒可以泡腳發汗,但是熱性感冒就不適合了。如果已經有黃鼻涕、嗓子發炎紅腫、幹咳等津液不足的症狀,泡腳會起反作用。
2.身體有出血的時期,最好不要泡腳。泡腳是一個複雜的生理變化,會導致體內氣血運行加快,血管擴張,對於女性月經期或者身體有傷口未痊愈的人群,盡量避免。
3.泡腳後忌吹風。泡腳後全身毛孔打開,此時吹風很容易使邪風進入體內而患病,因此需要收汗後再外出哦。
泡腳的好處,一篇文章根本說不完。所以趕緊把泡腳盆準備起來,今晚就開始吧。
如果覺得這篇文章對你有幫助,記得轉給身邊有需要的朋友哦!
關注羊爸爸,幫助你培養實用的育兒技能,教你如何正確養娃,用中醫的方式健康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