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夢新聞LINE@每日推播熱門推薦文章,趣聞不漏接❤️
大傢都知道,癌症發現越早,治療效果越為有效。
特別是胃癌,這一癌症的形成有一個漫長的過程,從胃炎到腸化生,最後到胃癌的病變,時間長達5-10年,且50%的胃癌患者沒有明顯的症狀,因此胃癌早期的診斷治療顯得尤為重要。
那麼,對於咱們這些普通人而言,要怎麼做,才能實現胃癌的早期診斷呢?
今天,小九請來了上海長海醫院消化內鏡中心副主任王東教授,讓他來做出科學詳細的解答。
王東 教授
上海長海醫院
消化內鏡中心 副主任醫師
胃癌診斷,首選胃鏡!
王東教授表示,目前,對胃癌診斷而言,最有效的方式還是胃鏡檢查。
有經驗的內鏡醫師可以直接觀察胃黏膜病變的部位和範圍,病變的色彩、觸感和邊界情況,從而對病變的性質進行判斷。
「胃鏡檢查聯合胃鏡下活檢,是目前診斷胃癌的金標準。胃鏡檢查可直觀、正確地發現渺小胃黏膜病灶,普遍用於人群體檢和疾病篩查,有利於提升我國早期胃癌的診斷率。」王東教授說。
胃鏡為何如此難以忍受?
胃鏡檢查如所有人知道的那樣,會帶來不適感,這種不適感有別於疼痛,主要是鏡身在消化道內活動造成的異物感和牽拉所導致的。
一般情況下,胃鏡檢查主要路徑包括:
口腔—咽部—食管—賁門—胃腔—幽門—十二指腸球部—十二指腸降部—退鏡—胃竇,反轉鏡身觀察胃角、胃體、賁門、取消反轉鏡身—胃體—賁門—食管—口腔。
首先,需要克服咽喉反射。
胃鏡進入口腔到咽喉部時,會刺激咽喉導致惡心、嘔吐,嚴重時可以導致喉痙攣而窒息,通常男性抽煙、飲酒會導致咽喉敏感。
因此,在普通胃鏡檢查前會給與表麻藥噴於舌根進而咽後壁,以抑制咽喉反射。當內鏡到達此處時,患者應盡量保持咽部的放松狀態,也可聽醫生指揮進行吞咽,幫助胃鏡鏡身順利進入食管。
胃鏡通過咽部進入食管後,不適感會明顯減輕,但因檢查全程鏡身一直卡在咽喉部並在前進後退,可能會反覆誘發惡心,這是通過鼻腔深吸氣和嘴深呼氣,可以有效抵抗不適感和惡心。
一旦內鏡進入食管需停止吞咽,因為此後的吞咽將導致口水進入氣管而嗆咳,咽下口水進入胃內也會影響觀察胃壁。
胃鏡檢查需要過了三道門,分別是咽部—食管交界、食管—胃交界(賁門)和胃—十二指腸交界(幽門)。
自然狀態下,者3處盡在食物通過時會主動「開門」,胃鏡通過時需外力將門打開,患者會有明顯感覺,感知檢查的內鏡到了哪一個部位。
當然,對於胃鏡檢查十分恐懼的人而言,如有條件建議改麻醉狀態下胃鏡檢查。
同樣的,對於不適合做麻醉胃鏡檢查的患者而言,需要有充分和良好的配合,檢查中不能耐受時可以示意醫生中斷檢查。
無痛胃鏡真的無痛?
許多患者總會因為胃鏡檢查過程中時常出現的惡心、嘔吐等不適體驗對胃鏡檢查望而生畏。所幸,這個世界上還有無痛胃鏡。
那麼,無痛胃鏡究竟有沒有感覺呢?
所謂無痛胃鏡,是指在靜脈麻醉下的胃鏡檢查術。
由於胃鏡是從咽喉部插入食管,所以在不麻醉的情況下,也就是普通胃鏡的檢查下,被檢查者可能因咽反射刺激頻繁嘔吐。
這不但影響醫生觀察胃內情況,甚至會導致賁門撕裂、嘔血等嚴重並發症。同時,因鏡身接觸胃壁、註氣擴張導致胃痙攣,產生胃內「翻江倒海」的感覺。
另外,少數患者難以把握呼吸節奏發生喘憋,甚至因腔鏡深入體內覺得恐懼,而做出拔鏡、抵抗、自行改變體位等危險動作。在發現病變。需要進一步觀察或者活檢的情況下,操作時間延長,更加增加患者的痛苦。
而現在,上面提到的這些「不良體驗」,都可以用現代麻醉的方法避免。靜脈麻醉就和平時從手上靜脈推入藥物無異,只不過推入的是令人「睡著」的藥物。麻醉後迅速起效,醫生就像完成普通胃鏡一樣完成檢查。
固然咽反射仍然存在,但基本不發生或很少發生惡心動作及嘔吐,被檢查者感覺不到內心的恐懼及檢查痛苦,可以完全配合醫生觀察操作。
規范程式也很關頭
實際上,眼下,考慮到胃鏡檢查費用相對較高、患者具有一定痛苦。因此,目前胃鏡在我國尚未普遍應用。
根據我國國情,國內指南推薦先採用非侵入性的診斷方法,如血清學查驗,篩選出胃癌的高風險人群,然後再進行有目的的胃鏡精查。
什麼是胃鏡精查?
所謂胃鏡精查,就是在清潔的胃內以及正確和良好的胃鏡操作基礎上,利用染色和放大等內鏡輔助技術進行觀察,並針對局灶病變進行活檢病理檢查。
最後,不得不提一句,高品質的胃鏡檢查是發現早期胃癌的最後一步,也是最重要的一步。
多種因素都有可能影響胃鏡檢查的品質,如患者檢查前準備情況(去除胃內黏液、氣泡、殘渣)、內鏡醫師的經驗、檢查時間長短、內鏡設施、患者的配合度等。
因此,規范的內鏡檢查程式對於早期發現胃鏡也是至關重要。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