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合突破丨遺傳性心血管疾病防控新模式:首例肥厚型心肌病子代遺傳阻斷”健康心寶寶”在鄭大一附院誕生

尋夢新聞LINE@每日推播熱門推薦文章,趣聞不漏接❤️

加入LINE好友

融合突破丨遺傳性心血管疾病防控新模式:首例肥厚型心肌病子代遺傳阻斷

據統計,大陸罕見病患者約2200萬,大多缺醫少藥,是亟需社會關注的弱勢群體,是否存在一種新的臨床診療、防控模式?在遺傳性心血管疾病防控方面,鄭州大學第一附屬醫院給出了答案:在董建增/趙曉燕教授、孫瑩璞/徐家偉教授團隊近兩年的努力下,2019年7月30日,一位肥厚型心肌病女性患者採用胚胎植入前遺傳學診斷、阻斷致病基因子代遺傳而孕育的”健康心寶寶”,在鄭州大學第一附屬醫院順利誕生。據悉,採用這種全新模式針對肥厚型心肌病診療與生育阻斷在國際上尚屬首次

  

  董建增/趙曉燕教授、孫瑩璞/徐家偉教授團隊打破了心血管、遺傳、生殖與產科的學科”壁壘”,將其創新性地融合為遺傳性心血管疾病診療與生育這一新的特色學科方向,形成了遺傳性心血管疾病診療與生育新范式

融合突破丨遺傳性心血管疾病防控新模式:首例肥厚型心肌病子代遺傳阻斷

董建增教授(左)、趙曉燕教授(右)。

融合突破丨遺傳性心血管疾病防控新模式:首例肥厚型心肌病子代遺傳阻斷

孫瑩璞教授(左)、徐家偉教授(右)。

融合突破丨遺傳性心血管疾病防控新模式:首例肥厚型心肌病子代遺傳阻斷

一. 遺傳性心血管疾病的基因診斷與生育

  肥厚型心肌病是一種常見的常染色體顯性遺傳性心臟病,發病率在1/200至1/500,自然受孕的情況下,有50%的概率將該病遺傳給下一代。梗阻性肥厚型心肌病患者的臨床表現多樣,具有家族聚集性,是35歲以下人群發生心源性猝死(SCD)的最常見原因,給社會和家庭帶來極大的醫療負擔和心理壓力,有些家庭為了避免生育出患病的子女,甚至選擇放棄生育。

  25歲的芳芳(化名)患有梗阻性肥厚型心肌病,芳芳的媽媽和舅舅也是肥厚型心肌病患者,疾病遺傳到她身上,顯得更加來者不善,她的室壁厚度比起媽媽和舅舅更厚,而且左室流出道的梗阻也更嚴重,壓差超過了90 mmHg,是常規診斷梗阻的3倍!這是一種嚴重的家族遺傳性心血管疾病,芳芳家的遺傳系譜見下圖。

融合突破丨遺傳性心血管疾病防控新模式:首例肥厚型心肌病子代遺傳阻斷

融合突破丨遺傳性心血管疾病防控新模式:首例肥厚型心肌病子代遺傳阻斷

二. 診治肥厚型心肌病,邁出生育健康後代第一步

  對於芳芳來說,最大的願望就是能生育出不攜帶致病基因的健康寶寶。為此,芳芳和丈夫輾轉多家醫院求醫,但遭遇了諸多困難

  (1)致病基因評估難很多醫院無法明確患者致病基因的突變情況,無法評估致病突變導致的肥厚型心肌病亞型。

  (2)無法精確評估基因突變導致的肥厚型心肌病患者的生育風險!妊娠期和圍產期如果出現並發症,可能給芳芳帶來生命危險。評估其心臟能否耐受妊娠和分娩,是擺在董建增/趙曉燕教授、孫瑩璞/徐家偉教授團隊面前的一大難題。

  (3)生育健康寶寶難!芳芳輾轉全國,很多專家委婉拒絕了她做輔助生殖的要求,個別專科醫院甚至直言:遺傳性心血管疾病無法根治,無法幫助她生育健康寶寶!

  在瀕臨絕望之際,芳芳找到了鄭州大學第一附屬醫院心血管病醫院的董建增教授,希望在這家綜合性醫院治療自己的疾病,同時生育健康寶寶。在充分了解患者的病史及家族史後,董建增教授團隊對芳芳及其家族成員進行了臨床檢查及基因組測序,確定了患病的根本原因是MYH7基因的一個突變。

  明確了致病基因,就有希望利用胚胎植入前遺傳學診斷技術進行致病基因的阻斷。這給整個團隊及芳芳點燃了希望之光。在董建增/趙曉燕教授、孫瑩璞/徐家偉教授團隊的聯合診治下,芳芳在鄭州大學第一附屬醫院生殖與遺傳專科醫院接受了胚胎植入前遺傳學診斷試管嬰兒治療,並選擇了一枚不攜帶致病基因的囊胚植入,芳芳順利懷孕,邁出了成功的第一步。

融合突破丨遺傳性心血管疾病防控新模式:首例肥厚型心肌病子代遺傳阻斷

三. 心呵護,夢圓”健康心寶寶”

  然而,合併梗阻性肥厚型心肌病的孕婦將面臨諸多妊娠期和圍生期的心臟並發症,如心律失常、心力衰竭、心源性猝死等,任何一種並發症、任何一次的發作,都可能威脅到芳芳與胎兒的生命。幸運的是,趙曉燕/陶海龍/陳英偉教授對肥厚型心肌病女性患者的孕產期管理具有深入的研究,在芳芳整個妊娠期間,團隊為她提供了專業的臨床照護和定期隨訪,每次隨訪都進行精準的心功能評估和生活方式指導。對芳芳妊娠期間可能發生的各種並發症都制定了預案。

  從妊娠第6個月開始,趙曉燕教授與產科王曉娟教授共同關注芳芳的心功能和胎兒的生長髮育情況,對可能發生的並發症制定了預案。隨著預產期臨近,趙曉燕教授、王曉娟教授與麻醉專家等一起討論,決定分娩方式。考慮到芳芳的心功能較差,飽餐後有胸悶症狀,難以耐受自然分娩,故決定在腰麻下行剖宮產,盡量減少麻醉對血流動力學的影響。

  萬事俱備,2019年7月30日,在鄭州大學第一附屬醫院,在心血管內科、體外生命支持團隊現場護駕的手術室,在連續而嚴密的生命體征監測下,王曉娟教授團隊和麻醉科專家通力合作,對芳芳實施了剖宮產手術。芳芳順利產下一個女嬰,體重5.6斤,生命體征一切正常。

  聽到寶寶響亮的第一聲啼哭,芳芳流下了激動的淚水,她哽咽地說:”我覺得自己特別幸運,能生在這個時代,來到鄭州大學第一附屬醫院,遇到你們這麼專業的團隊,是你們幫助我做到了做母親的願望。”

  術後,趙曉燕教授對芳芳進行了連續24小時的密切監護,緊盯她的出入水量、血壓、心率、呼吸,動態評估,隨時調整治療方案。術後第2天,芳芳撤除監護、下床活動,術後第3天帶著詳細的產後生活指導及復查計劃出院回家。

  在鄭州大學第一附屬醫院多學科團隊的精心呵護下,芳芳成功收獲珍貴的”健康心寶寶”,也標誌著遺傳性心血管疾病診療與生育新范式得到成功做到!這個寶寶的順利誕生對芳芳及其家人來說更是一件無比激動人心的事,對鄭州大學第一附屬醫院乃至全國的遺傳性心血管疾病的診療發展意義重大。2019年8月30日,是寶寶滿月的日子,芳芳及其家人決定要為寶寶留下一個有特殊意義的”滿月宴”。他們帶著寶寶來到鄭州大學第一附屬醫院再次找到董建增教授團隊和孫瑩璞教授團隊,感謝他們的辛苦付出。

  部分肥厚型心肌病患者的猝死風險高,基因檢測能夠做到早診斷、早治療、協助篩查高危患者及時預防猝死的目的。然而,由於大眾對遺傳性心臟病的認識不足,以及對基因檢測的忌諱,大部分患有此病的患者仍選擇自然受孕,使很多人錯過了最佳的治療時機,失去了生育健康子女的機會。在此,董建增教授、孫瑩璞教授提醒:早診早治,遺傳性心血管疾病患者可以生育健康子女!

鄭州大學第一附屬醫院遺傳性心血管病防治及生殖指導中心簡介

  鄭州大學第一附屬醫院遺傳性心血管病防治及生殖指導中心成立於2016年12月26日,是國內首家專注於遺傳性心血管病診療與生育指導的機構。中心整合前沿的遺傳性心血管病防治、輔助生殖以及產前診斷學科的最新理念和技術,採用臨床檢測與基因組測序相結合的方式,精準定位遺傳性心血管病的病因和治療靶點,進而生育健康後代。該中心成立的目的正是為了給予患者科學的治療,並指導患者生育健康的子女。中心主要成員不僅包括臨床心血管病專家(董建增教授、趙曉燕教授、陶海龍教授、陳英偉教授等)、生殖遺傳專家(孫瑩璞教授、徐家偉教授等),還包括生物信息專家(王楚楚教授等),目前已形成了集臨床診治、分子診斷、生殖指導為一體的綜合性平台。

  ”我們的目標是建立全國乃至全世界最大的遺傳性心血管病防治咨詢平台,為全世界的遺傳性心血管病患者提供科學的治療,並指導患者生育出健康的子女”。這是鄭州大學第一附屬醫院心血管病醫院董建增教授的理想,他也是這樣堅持的。3年來,團隊共搜集了276個肥厚型心肌病家系,對每一例先證者及家系成員都進行了明確的臨床診斷和基因測序,檢測可能的致病基因突變位點,並在此基礎上給予精準的治療和生殖指導。

  基因檢測有可能發現”意義不明的突變”(variant of uncertain significance,VUS),此為這項工作的難點。只有先明確這個突變是致病的,才有可能進行下一步的遺傳阻斷。董建增教授團隊應用誘導多能幹細胞(IPS)和基因敲入、基因敲除動物模型進行驗證,能夠明確這些意義不明的突變與疾病發生之間的關係,從而進一步明確患者和家庭成員的診斷,並且可以據此啟動育齡期患者的生殖阻斷。團隊在遺傳性心血管病的防治及生殖指導方面特色鮮明,優勢明顯,在董建增教授與孫瑩璞教授的帶領下,團隊正一步一個腳印、踏踏實實走在做到理想的道路上!

融合突破丨遺傳性心血管疾病防控新模式:首例肥厚型心肌病子代遺傳阻斷

心在線 專業平台專家打造

編輯 王雪萍┆美編 高紅果┆制版 田新芳

About 尋夢園
尋夢園是台灣最大的聊天室及交友社群網站。 致力於發展能夠讓會員們彼此互動、盡情分享自我的平台。 擁有數百間不同的聊天室 ,讓您隨時隨地都能找到志同道合的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