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智症前兆/關註「失智」,做好當下

尋夢新聞LINE@每日推播熱門推薦文章,趣聞不漏接❤️

加入LINE好友

失智症前兆/關註「失智」,做好當下 汪醫師產文 第1張

  9月21日,

  是國際失智症日、世界阿爾茲海默症日,

  今年是第26個「世界老年癡呆日」。

  在這個特殊日子,大家更關注這一話題,這一類人群,這一人類不可戰勝的疾病。

  忘記這一天並不等於沒有這一天。在出發的火車上,我不由自主的想記下點什麼。

  如果說自閉症的兒童是星星的孩子,那麼這一部分患者應該是誰的父母?

  有句話說的很好,與孩子共同成長;也有一句話可以說,我與母親一起慢慢變老;但是有一句話是很恐怖的,我是否與母親一起慢慢變的混沌,喪失記憶。

  當母親有這種疾病的時候,作為醫生我首先想到的是,我會不會得這個疾病。這個疾病是有遺傳傾向的。

  老媽大約是在10年前,在她80歲的時候出現了症狀,希望我不會早於這個年齡,因為那時老媽已經走了。那時我出問題孩子可以只照顧我一人,盡管也是辛苦,但也是應該。

  因為是醫生,因為近親中有相關的病人,所以我對老媽的問題發現還算是早的。早到我不敢給老媽說吃治老年性癡呆的藥,而僅僅告訴老媽,吃這個藥可以不忘事。老媽當了一輩子護士,對吃治療不忘事的藥,不應該沒有警覺,但我們母女最終沒有說破,直至老媽完全失智。

  曾看到有人在照顧失智老媽和老爹的過程當中,以日記形式詳細記錄。我沒有這麼仔細,我會偶爾不定期的寫上一小篇的文章,記錄老媽的變化,以及我對老媽的照顧過程。其實最終的目的是想告訴我的不學醫孩子,奶奶的發病過程和疾病的進展,以及該怎樣照顧奶奶和我的心路歷程。同時也想傾訴一下自己的心苦與辛苦。即便是在網上獲得一個肯定,好像也是對心苦和辛苦的一點回報。當失智老媽不抓狂,而照護者抓狂的時候,盡管是一根稻草,也是你繼續堅持的一個動力。同時也想通過一種形式告訴我的孩子,當他遇到老爹老媽出現類似問題時,不至於驚慌害怕,手足無措。

  不願意用日記記錄下點點滴滴,還有另外一個原因,我想如果這樣記錄的話,記下來滿滿的都是後悔。

失智症前兆/關註「失智」,做好當下 汪醫師產文 第2張

  後悔在老媽沒有完全失智時,沒有抓住與老媽溝通交流的機會。後悔沒有滿足在老媽沒有完全失智時提出的小小要求。後悔沒有對老媽失智初期所作所為不可理喻時的包容和理解。後悔老媽與失智做鬥爭時應該給予的鼓勵和讚揚,而這種鼓勵在自己孩子身上是從來不缺的。

  盡管我一直知道老媽走在失智的道路上。盡管那時那刻我都認為老媽是疾病最重的階段。當老媽完全失智以後,我才最終醒悟, 如果向前看的話,你永遠對過去的一日,一周,一月,一年心存懷念。因為過去的每一日,老媽的失智情況都會比今天要輕,過去的每一天,都是彌足珍貴的。

  記得老媽每年提前幾個月就讓我買一本可以每天撕一張的日曆,用於記錄每天的天氣預報,我曾嘲笑老媽,有時三四天不出門兒,記這個幹什麼?只是到了老媽不再讓我買日曆,不再動筆的時候,我才感覺到那十幾本的日曆是多麼的珍貴,但是一本也找不到了。

  記得有一年的春天,我在老媽家將格子襯衣脫下,一眨眼格子控的老媽套上一個胳膊。她喜歡格子,格子的襯衣,格子的床單,格子的桌布。她可能喜歡我襯衣的格子樣式,也可能認為這是她的衣服,後悔我為什麼不給老媽穿上,讓老媽美美的過一天。

  記得在老媽失智初期,我對老媽的各種嫌棄,嫌棄她不慈祥,不講理,不體諒,不包容,以至於我每每走到老媽的家門口,都需要深吸一口氣再敲門,以應對老媽的各種不爽。我讓她學會自己找樂子,以免一個人在家寂寞,我讓她和老同事多聯繫,搞好關係,可以互相串串門,我讓他在保姆的陪護下,可以去她喜歡的商店看看,我讓她……。現在想起來我讓她乾的這些事情,其難度遠遠大於讓一個學渣考上清華北大。

  說起逛商店,老媽也是很喜歡的。但是在老媽失智的初期,有一次我開車帶著老媽去商店。去的不是老媽以前經常去的銀座,那是一個分店,容易停車,檔次仍然不低。但老媽死活不進商店大門,最後惹了我一肚子氣,白白浪費了一個上午。數年以後,當濟南除了銀座,還有恒隆,國貿等大商場的崛起,而我經常去的商場仍然是老銀座時,我才感覺到一個熟悉的環境,對一個準失智的老人是有多麼的重要。

  後悔後悔,滿滿的都是後悔。

  我曾自問,也問過別人,是腦子不好,身體靈活好一點,還是癱瘓在床,頭腦清晰更好一些,沒有答案。

  我也曾設想,希望老媽和他的一個老同事一樣,盡管行動緩慢但思路敏捷,記憶極好,日常生活極少麻煩兒女,但這只是一廂情願。

  不記也罷,有些東西隨著時間的流逝也就淡然了,我只能對自己說,關注當下吧。

失智症前兆/關註「失智」,做好當下 汪醫師產文 第3張

  當下要做的事情也很多。我會讓老媽吃好,喝好,拉好,尿好。我會讓老媽幹乾淨淨,舒舒服服。當老媽還有一口氣的時候,我會緊緊拉著她的手;當老媽需要走的時候,我不會讓老媽受罪,因為我一個人說了算。

▼ 汪國麟醫師 ▼

精選診所: 【汪國麟醫師】

人類「生什麼病就吃什麼藥」的時代已經過去了! 當今人類健康的最大威脅,已從急症或感染變成了慢性病,而藥物不再是修復健康的唯一選項 慢性病的成因複雜多變、不只一端,只倚賴藥物必定以失敗收場 人從來就不會因為缺少某個藥物而生病,反之 飲食、營養、生活形態與環境會左右基因的表現,會讓人體延年益壽,或是病入膏肓 這些才是人體療癒的基礎,而藥物只是最後不得以的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