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夢新聞LINE@每日推播熱門推薦文章,趣聞不漏接❤️
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健康成為我們最關注的話題。什麼才是健康的食品?生活中如何預防身體的疾病?這都成為了大家關注的焦點。人民健康網推出《金台養生園》欄目,為您盤點最養生的生活方式,帶您走進健康園地。
人到中年為何容易發福
人到中年為何容易發福?一個國際研究團隊發現,這可能與脂肪組織中的脂質周轉(儲存和去除脂質的能力)有關。隨著年齡增長,人們即便不多吃、不減少運動量,體重也更容易增加。
瑞典卡羅琳醫學院等機構研究人員在英國《自然·醫學》雜誌上發表論文說,他們對54名成年男女的脂肪細胞進行了平均13年的研究,結果發現,在研究期間,所有受試者無論體重增加或減少,其體內的脂肪組織中脂質周轉能力都有所下降。
研究還發現,受試者中除了那些通過減少熱量攝入來「對沖」的人,其餘人體重平均增加了20%。此外,加強運動有助加速脂質周轉。
研究人員認為,脂肪組織中的脂質周轉是參與體重調節的重要因素。該成果有可能為肥胖治療開辟新途徑。
肥胖的八大健康風險,你知道幾個?
風險一:呼吸暫停
正常情況下,晚上的呼吸靠自主頻率來控制,由大腦在皮下控制,不需要醒著才能呼吸,但對胖子來說,脂肪堆積在喉頭,會堵塞氣道,易發生呼吸暫停。最嚴重的呼吸暫停可持續三四分鐘,一旦大腦嚴重缺氧,隨時有生命危險。
風險二:增加心臟負荷
肥胖人群的心臟負擔更大,肥胖者由於血液中儲存了過多的脂肪,當心臟不堪重負時,就無法再有效地泵血,重者甚至出現明顯的心功能衰竭。
風險三:腫瘤
肥胖和多種腫瘤有著密切關係,肥胖可增加胃腸道腫瘤、婦產科腫瘤、泌尿系統腫瘤、乳腺腫瘤等的發生幾率。
風險四:不孕
肥胖不僅讓女性失去曼妙的身姿,還會帶來身體上的麻煩,如代謝障礙、月經紊亂等,同時,生育能力也會受到影響,部分女性肥胖患者會發生不孕。
風險五:三高
據研究,肥胖患者患高血壓、高血脂、糖尿病幾率比普通人高得多,其中,高脂血症可導致動脈管壁硬化狹窄,引起心梗、腦梗。
風險六:運動系統疾病
來自體重的壓力對骨骼和關節是一種負擔。久而久之,會發生關節炎、肌肉勞損,甚至造成關節變形,嚴重影響肢體活動。
風險七:皮膚缺氧
過度肥胖的危害無處不在,嚴重情況下會發生皮膚缺氧。皮膚褶皺處變黑,缺氧到一定程度還會引起雞皮病。
風險八:心理障礙
肥胖者容易出現自卑心理和悲觀情緒,焦慮甚至抑鬱等一系列心理問題。
開燈、電視睡眠或增加肥胖風險
美國一項發表在《美國醫學會內科雜誌》上的研究表明,對於中老年女性來說,睡覺時開著電視或開著燈會增加發胖幾率。
調查初期,根據身體質量指數,參與研究的女性僅有部分存在超重情況,但還不屬於肥胖範圍。她們都沒有參加會影響睡眠周期的輪班或者倒班。經過近6年的後續調查, 經常開著電視或開著燈睡覺的女性超重幾率增加22%。與睡在完全黑暗的環境里的女性相比,前者發胖率高33%。黑暗環境里沒有夜燈,更沒有鬧鐘表盤閃爍的光輝。由於這項研究並非一個受控實驗,所以它不能證明夜間暴露在人造光下是否直接導致肥胖,如何直接導致肥胖。
根據世界衛生組織的數據,全球有19億成年人超重或肥胖。大約每10個成年人中就有4個超重,超過1 / 10的人肥胖。肥胖會增加患心臟病、糖尿病、腎病、關節疾病和某些癌症的風險。在最近的研究中, 與在完全黑暗環境下入睡的女性相比,房間里開著電視或開著燈入睡的女性身體質量指數更有可能使她們歸為超重或肥胖範圍。這項研究的一個局限是,研究人員根據女性自己上報的身高和體重開展研究。研究人員也缺乏夜間人工光照變化情況的數據,這些變化可能會影響研究結果。
即便如此,紐約哥倫比亞大學的研究人員James Gangwisch表示,研究結果「有力地證明,夜間人工光照是導致體重增加的一個風險因素」。他建議,電視機、床頭燈或頭頂燈都需要關掉,然後人們需要尋找其他光源來消除這些干擾。James Gangwisch說:「即使不開燈,我們的臥室在晚上也存在夜光鐘、電子設備的發光二極管以及透過窗簾照射進來的外部光線等光源。」
過度肥胖可能對「腎」不利
山西中醫學院附屬醫院治未病中心主治醫師王艷說,肥胖對於腎臟影響是多方面的,肥胖不僅是睡眠呼吸暫停綜合征、高脂血症、心腦血管病、糖尿病等疾病的高危因素,還可導致腎臟損害。
肥胖相關性腎病常表現為蛋白尿,少數患者合併血尿,部分患者伴有腎功能不全,最終可緩慢進展至尿毒症,是進展為慢性腎衰的獨立危險因素。不僅肥胖影響腎臟,與肥胖接踵而行的「三高」即糖尿病、高血壓、高血脂,這些疾病發病率增加也在慢性腎臟疾病發病機制中扮演了重要角色。王艷說,相關性分析顯示,蛋白尿與BMI、甘油三酯、尿酸具有相關性。而肥胖、糖尿病、高血壓等疾病常伴隨微量蛋白尿至嚴重的蛋白尿,也是加重腎臟損傷的重要因素。
如何預防肥胖帶來的腎病呢?首先,需要合理而健康的飲食。多吃果蔬、豆類、全谷食物和堅果;限制糖、脂肪和鹽的攝入量;早餐不可不吃。其次,要加強身體鍛煉。在身體允許的情況下,每日至少30分鐘中等強度的活動;如需控制體重,可根據需要加大活動量;推薦運動形式包括慢跑、健步走、遊泳、健身操等;避免久坐不動的生活方式。最後,需要定期體檢,做到早發現、早干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