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智症照護/老年癡呆症有救了?

尋夢新聞LINE@每日推播熱門推薦文章,趣聞不漏接❤️

加入LINE好友

  醫學指導/中華醫學會廣東神經病學分會癡呆學組副組長、廣州醫科大學附屬第二醫院神經內科主任醫師王延平教授

  最近,美國百健公司宣布,世界首款可治療阿爾茨海默病的抗β澱粉樣斑塊藥物已提交上市申請,正待美國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批准,有望量產。

  消息一出,很快上了微博熱搜榜,有人說阿爾茨海默病「有救了」,有媒體甚至將它稱為「神藥」,如何客觀看待這一突破?目前,全球阿爾茨海默病患者多達5000萬,而且還在不斷增多,但至今還沒有一款藥能起到有效的防治作用。專家坦言,如果這個藥物獲批上市,意味著阿爾茨海默病對因治療方面取得了重要突破,不過,走到這一步也還只是「曙光初現」,人類攻克阿爾茨海默病的路還很長。

  對因治療取得突破

  奉為「神藥」是否誇大?

  據中華醫學會廣東神經病學分會癡呆學組副組長、廣醫二院神經內科主任醫師王延平教授介紹,阿爾茨海默病也稱失智症,俗稱老年癡呆症,目前全球患者多達5000萬,而且還在不斷增多。在大陸80歲以上的人群中發病率達20%以上。這是一種漸進式的腦部疾病,隨著時間的推移惡化會影響到人的思考、推理和解決問題的方式,也會影響一個人的行為、個性和語言。

  「對於這種病,全球科學家和醫務工作者研究了上百年,還沒完全搞清楚原因。」王延平坦言,阿爾茨海默病的可能因素和假說很多,比如家族史、頭部外傷、低教育水平、感染等。從目前研究來看,主流學界比較認同,聚集在大腦內部的β澱粉樣蛋白是導致阿爾茨海默病的「元兇」,因為在對去世的患者做屍檢時發現他們的大腦中主要的病理變化包括了以β澱粉樣蛋白(Aβ)為主要成分的神經炎性斑以及由過度磷酸化的Tau蛋白組成的神經原纖維纏結,國際上很多研究團隊便是針對這個靶點來開展的。

  近年來,王延平帶領的團隊也參與了數個這類針對老年性癡呆的國際多中心研究。研究人員希望能研制出一種可幫助減少甚至消除大腦內β澱粉樣蛋白積聚的藥物,從病因上有效緩解早期阿爾茨海默病患者的臨床症狀。

  「如果這個藥物的有效性得到證明、獲批上市,那就意味著阿爾茨海默病對因治療方面取得了重要突破。」王延平說,這個消息很讓人振奮,但也不宜過度誇大,把它當成「神藥」,它畢竟只是對早期阿爾茨海默病患者可能有效,客觀而言,人類攻克阿爾茨海默病,走到這一步也還只是「曙光初現」,前面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並非無藥可醫

  對症治療可提高生活質量

  「其實,目前阿爾茨海默病雖然沒有對因治療的藥物,但用藥對症治療的效果還是很好的,並非無藥可醫。」王延平解釋說,好比高血壓、糖尿病需要長期服用降壓藥及降糖藥一樣,目前阿爾茨海默病雖然無法根治,但只要控制好症狀,患者的生活質量是有保障的,而早診斷、早干預效果會更好。

  研究發現,如果早期發現阿爾茨海默病,不干預的話,患者的平均存活周期大概在6年左右,干預的話可延長到8~10年,但及早發現後及時用藥干預的獲益還不只是延長存活期,更重要的是減少包括冷漠、攻擊等在內的精神行為症狀,這對提高患者以及家屬的生活質量都很有幫助。所以,一旦確診,還是應盡早就醫,在醫生的指導下堅持用藥干預,延緩病程進展、提高生活質量。

  區分:並非所有認知障礙都是失智症

  隨著年齡的增長,不少老年人會發現自己記憶力下降了。而記憶一出問題,很多人都會聯想到阿爾茨海默病。

  但其實記憶力變差,還未必就是阿爾茨海默病,也可能是另一種涉及記憶力或思維能力變化的病症——輕度認知障礙。雖然輕度認知障礙患者確實具有發展成為阿爾茨海默病的風險,但並不是所有輕度認知障礙患者都會發展成阿爾茨海默病。

  王延平說,輕度認知障礙還分遺忘型和非遺忘型,遺忘型的輕度認知功能障礙更易發展成阿爾茨海默病。

  遺忘型,主要影響記憶力。

  ●記憶力變差:早期表現為記不起近期的事,經常丟三落四、說完就忘。

  ●搞不清時間地點:如就在家附近卻找不到自己家門。

  ●常用物品放錯地方:如熨完衣服,卻把熨鬥收進冰箱里。

  非遺忘型,影響記憶功能以外的認知能力。

  ●語言障礙:有時連一些簡單的詞匯都不能表達自如。

  ●性格及情緒改變:突然變得多疑、糊塗、害怕及過度依賴。

  ●對日常生活不感興趣:如連續幾小時呆坐在電視機前。

  診斷:腦部成像+腦脊液檢查可診斷

  當你發現自己或是身邊的親友記憶力有所改變,會忘記別人的名字,或者想要說出某個詞,話到了嘴邊卻又想不起來了;又或是恍恍惚惚,比如忘記為什麼突然走進房間,忘記把鑰匙或眼鏡放哪里了……王延平提醒,如果頻繁出現這些狀況,就應排查是否患上阿爾茨海默病了。

  一般通過醫學檢查+評估,可以診斷是否患有輕度認知障礙或阿爾茨海默病。

  醫學檢查:包括血液檢查、腦脊液檢查、神經心理檢查、腦部成像檢查等。

  醫學評估:主要看評估對象是否有獨立行動和進行日常活動的能力,向其家人或朋友獲取有關記憶力或認知方面的變化的反饋,並對評估對象進行神經檢查以評估神經和反射、運動、協調、平衡和感覺,同時測試記憶力和其他認知能力等。

  通過這些檢查和評估結果,基本可以做出明確診斷。

  預防:剪刀石頭布 手指操學起來

  預防阿爾茨海默病,王延平建議中老年人一定要有積極的生活態度,日常多與親友溝通,不要跟社會脫節,多動腦、多做益智鍛煉。

  也許你會納悶,像諾貝爾獎得主「光纖之父」高錕、美國前總統里根、英國前首相撒切爾夫人,他們一輩子動的腦筋還不多嗎?為什麼最後也都患上了阿爾茨海默病?

  王延平認為,雖然原因不清,但這也可能跟他們是在較大壓力下用腦有關。所以,從預防的角度,他建議盡量跟自己興趣相投的親友在一起多做益智鍛煉,比如下下棋、打打橋牌、打打麻將,心情愉快地適當動動腦,應該對腦神經元的健康更有利。

  預防阿爾茨海默病的方法很多,對於老年人來說,做手指操是簡便有效的方法之一。比如,剪刀-石頭-布之類的手勢互換,容易操作且不受場地限制,隨時隨地都可以鍛煉。通過活動手指,能夠通過經絡疏通臟腑氣機,起到全身保健的作用。在手及手指活動時,還可以興奮腦細胞,調整和提高大腦功能。

  手指操共分五小節,步驟簡單如下,感興趣的不妨一起學一血:

  1.布錘互換:左手布右手錘,換左手錘右手布。

  2.錘剪互換:右手錘左手剪,換左手錘右手剪。

  3.剪布互換:右手剪左手布,換左手剪右手布。

  4.六八互換:左手六的手勢,右手八字手勢;換右手六字的手勢,左手八字的手勢。

  5.OV互換:左手O的手勢,右手V的手勢;換左手V的手勢,右手O的手勢。

▼ 汪國麟醫師 ▼

精選診所: 【汪國麟醫師】

人類「生什麼病就吃什麼藥」的時代已經過去了! 當今人類健康的最大威脅,已從急症或感染變成了慢性病,而藥物不再是修復健康的唯一選項 慢性病的成因複雜多變、不只一端,只倚賴藥物必定以失敗收場 人從來就不會因為缺少某個藥物而生病,反之 飲食、營養、生活形態與環境會左右基因的表現,會讓人體延年益壽,或是病入膏肓 這些才是人體療癒的基礎,而藥物只是最後不得以的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