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夢新聞LINE@每日推播熱門推薦文章,趣聞不漏接❤️
一、痙攣的評定
1、改良Ashworth分級法
改良Ashworth分級法的原理與PROM檢查法相似,同時,評定時還需要考慮阻力出現的角度,並要求將被動運動的速度控制在1s內通過全關節活動範圍。評分標準詳見下表。
2、Penn分級法
Penn分級法以自發性肌痙攣發作頻度來劃分痙攣嚴重程度,評分標準詳見下表。
3、Clonus分級法
Clonus分級法是以踝陣攣持續時間分級的方法,評分標準詳見下表。
二、Brunnstrom分期
Brunnstrom認為,腦卒中後偏癱肢體的運動功能大都遵循一個大致相同的發展和恢復過程,並根據肌張力和運動模式的變化情況將其分為弛緩、痙攣、共同運動、部分分離運動、分離運動和基本正常六個階段。
三、簡式Fugl-Meyer運動功能評定
Fugl-Meyer量表是在Brunnstrom分期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該量表包含5個方面,共50項,評分等級採用3分制(0~2分),總計226分,其中運動100分、平衡14分、感覺24分、ROM44分、疼痛44分。運動方面又分為上肢36分、腕手30分和下肢34分,分數越高表示功能越好。
四、Carr-Shepherd評定
Carr-Shepherd運動功能評定(motor assessment scale,簡稱MAS)是基於MRP技術設計出來的,20世紀80年代主要在澳洲應用,隨後推廣至其他國家。該量表具有操作簡單、針對性強等特點,包括8項運動功能評定及1項全身肌張力評定,共9項內容,其中全身肌張力不列入總分,只作參考,每項得分為0~6分,8項總分為48分,分數越高,運動功能越好。>33分者輕度運動障礙、17~32分者為中度運動障礙、0~16分者為重度運動障礙。
五、平衡功能評定
(一)定性評定
1、三級評定法即靜態平衡、自動態平衡和他動態平衡,包括坐位平衡和站位平衡。1)靜態平衡:坐/站位,維持身體直立不動的能力,通常以2分鐘為標準。2)自動態平衡:坐/站位,身體隨意朝向各方向運動,使軀幹偏離中線並能夠調整回直立姿勢的能力,包括從地上撿物。3)他動態平衡:坐/站位,身體安全有效地對外來干擾作出反應的能力。
2、平衡反應的評定平衡反應是指當身體重心或支持面發生變化時,為了維持平衡所作出的應對反應,是人體為恢復平衡作出的保護性反應。評定內容包括俯/仰臥位傾斜反應、手膝位反應、坐位平衡反應、跪位平衡反應和邁步反應。
例如:1)坐位平衡反應檢查體位:患者坐在椅子上。檢查方法:檢查者將患者上肢向一側牽拉。陽性反應:頭部和軀幹向對側側屈,被牽拉一側出現保護反應;另一側上、下肢伸展、外展(平衡反應)。陰性反應:頭部和軀幹無調整,未出現平衡反應和保護反應(或部分肢體出現陽性反應)。
2)邁步反應檢查體位:患者取站位,檢查者握住其上肢。檢查方法:向左、右、前、後方推動患者。陽性反應:為了維持平衡,腳向側方或前方、後方踏出一步,頭部和軀幹出現調整。陰性反應:頭部和軀幹無調整,不能為了掌握平衡而踏出一步。
3、運動對策的評定正常人在身體重心受到前、後方向的干擾時會採用踝對策、髖對策以及跨步對策來對抗干擾並維持站位平衡,至於採取何種運動對策取決於支持面的種類和干擾強度。如檢查有無出現踝對策,干擾使身體向前傾斜時,觸摸腓腸肌、膕繩肌和豎脊肌;干擾使身體向後傾斜時,觸摸脛前肌、股四頭肌和腹肌,以確定:1)存在且正常;2)存在但受限;3)存在但不能在特定情況下出現;4)異常;5)消失。如果出現不正常的表現,可以通過表面肌電圖進行進一步的分析。
(二)量表評定
1、Berg量表包含14個動作項目,根據患者完成質量,每項按照0~4分予以記分,最高分為56分。得分0~20分,提示平衡功能差,患者需要坐輪椅;21~40分,提示有一定的平衡能力,患者可在輔助下步行;41~56分,說明平衡功能較好,患者可獨立步行;<40分,提示存在跌倒危險。
2、Fugl-Meyer平衡量表包含7個項目,每項0~2分,總分14分,分數越高,平衡功能越好。
3、站起-走計時測試(TUG)
該測試只需要一張有扶手的椅子和一個秒表。測試時患者著平常穿的鞋子, 坐在有扶手的靠背椅上(椅子座高約45cm, 扶手高約20cm), 身體靠在椅背上, 雙手放在扶手上。如果使用助行具(如手杖、助行架), 則將助行具握在手中。在離座椅3米遠的地面上貼一條彩條或劃一條可見的粗線或放一個明顯的標記物。當測試者發出「開始」的指令後, 患者從靠背椅上站起。站穩後, 按照平時走路的步態, 向前走3 米, 過粗線或標記物處後轉身, 然後走回到椅子前, 再轉身坐下, 靠到椅背上。
測試過程中不能給予任何軀體的幫助。測試者記錄患者背部離開椅背到再次坐下(靠到椅背)所用的時間(以秒為單位)以及在完成測試過程中出現可能會摔倒的危險性。正式測試前, 允許患者練習1 ~ 2 次, 以確保患者理解整個測試過程。
除了記錄所用的時間外, 對測試過程中的步態及可能會摔倒的危險性按以下標準打分:1 分-正常;2分-非常輕微異常;3 分-輕度異常;4 分-中度異常;5分-重度異常
4、Brunel量表包括坐位平衡、站立平衡和行走功能共12個項目,每通過一個項目記1分,不通過記0分,滿分12分。項目由易到難遞進,從患者能力可達到的某項目開始評估,當其不能通過某項目時,評估結束。
5、腦卒中患者姿勢控制量表(PASS)PASS量表評定內容包括臥、坐、站三種姿勢下的平衡能力,共有12個項目,分為姿勢維持和姿勢變換兩個部分。項目評分標準如下:0分:不能完成該項活動;1分:在較多幫助下能完成該項活動;2分:在較少幫助下能完該項活動;3分:在沒有幫助下能完成該項活動。
(三)儀器評定
1、重心移動測定重心移動測定是目前評定人體在靜立姿勢下的穩定性的主要方法,可以客觀、定量地記錄身體重心擺動的程度和性質。具體評定內容包括重心移動軌跡類型(中心型、前後型、左右型、彌漫型和多中心型)、重心移動軌跡長度、重心移動的範圍、移動中心點的偏移距離和Romberg率。
2、穩定極限評定人體在保持靜態平衡的基礎上,具有在動態運動中仍然能夠維持平衡和姿勢穩定性的能力,方能參與實際生活中的各種活動。身體的主動轉移能力可以通過穩定極限的評定獲得。站立/坐位下,要求患者有控制地將身體盡可能向所規定的目標方向(如前、後、左、右)傾斜,觀察指標包括身體傾斜的方向、到達規定目標的時間、速度、路線長度或傾斜角度。正常人站立位前後向的最大擺動角度約為12.5°,左右方向約為16°。
3、感覺組織檢查採用美國Nurocom公司生產的動態姿勢平衡儀(Smart Equitest Balance Master),將患者置於6種不同感覺控制條件下進行檢查,具體方法如下。
六、協調功能評定
(一)神經學檢查
1、指鼻試驗坐位下,讓患者在肩外展90°同時肘關節伸展位置時,用示指指尖指向鼻尖。連續重復5次,觀察動作有無震顫、辨距不良和速度。先睜眼檢查,在閉眼檢查。
2、跟膝脛試驗患者取仰臥位,用一側足跟沿對側脛骨近端向遠端滑動,小腦損傷者睜眼、閉眼均異常;深感覺障礙者閉眼更不穩定。連續重復5次,觀察動作有無震顫、辨距不良和速度。
(二)量表評定
臨床常用的是世界神經病聯合會國際合作共濟失調量表(ICARS),本量表總分100分(得分越高,提示協調功能障礙越嚴重),為半定量化的神經功能評價量表,可以描述和定量評估典型小腦性共濟失調症狀,全部測評工作耗時不超過30min,檢查患者按以下順序:行走——站立——坐在檢查床上——躺下進行下肢功能的評價——坐在椅子上檢查上肢功能——語言——畫畫——眼球運動試驗。每項分數:姿勢和步態34分(其中步態12,站立22)、肢體共濟失調52分、構音障礙8分、眼球運動障礙6分。
(三)日常生活動作觀察
主要對吃飯、穿衣、系紐扣、取物、寫字等與上肢及手功能相關的日常生活活動進行觀察。通過觀察,可以了解到患者完成每項活動所需要的輔助工具和輔助量;活動中是否存在附加動作,如震顫、晃動或不穩定;不協調運動的分布情況(近端/遠端);完成一次活動需要的時間;體位對協調運動的影響情況;患者執行活動的安全水平等。
七、步行功能評定
步態分析 01
1、時空參數分析臨床常用的客觀指標,它能夠監測患者步行功能的變化。包括時間和距離參數的測量,如步長、跨步長、步寬、足偏角、步頻、步速、步行周期時間、站立相和邁步相的時間比等。
2、運動學分析臨床上,採用美國RLA步態系統分析法觀察足趾、踝、膝、髖、骨盆及軀幹等部位在步行周期8個時相(首次著地、承重反應期、站立中期、站立末期、邁步前期、邁步初期、邁步中期、邁步末期)中的運動情況,即關節運動角度的變化情況。觀察順序由遠端至近端;評定每一個部位時,按照步行周期的發生順序進行觀察;先觀察矢狀面,再觀察冠狀面。為了提高步態分析的客觀性,建議分別從前、後、側方用視頻記錄並保存患者的步態(每個方向至少包含6個完整步行周期),然後組織小組成員反復觀看視頻。有條件的話,可使用反光標記進行光點軌跡采樣,將標記點置於趾、踝、膝、髖、肩等關節處,通過計算機分析系統計算得到關節角度並繪制成曲線,加以分析。
3、動力學分析是指採用測力台、動態表面肌電圖等高科技設備對步態進行有關力的分析,包括地面反作用力、關節力矩、人體重心、肌肉活動等。通過動力學分析可以揭示特異性步態形成或產生的原因,因此該方法在臨床中的應用得到了廣泛推廣。
4、氧價分析目前的評價步行時能量消耗的指標主要有兩種,一種是生理耗能指數(PCI),另一種是單位體重的耗氧量。
1)生理耗能指數(PCI)評定——讓患者保持坐位安靜狀態3min後,測定安靜狀態下的心率。然後,讓患者盡可能以最快的速度在直線距離為20m的平地上持續往返步行3min,記錄患者行走的距離和步行3min後的心率,然後計算出3min步行速度。PCI計算公式如下:PCI=(步行3min後心率-安靜狀態下心率)(bts/min)/步行速度(m/min)。
2)單位體重的耗氧量:可採用氣體代謝分析儀對步行時的能量代謝情況進行定量分析。由於計算機技術和生物力學的快速發展,三維步態分析系統在臨床應用中不斷完善和發展,它不但可以測量分析時空參數、運動學參數,還可以進行動力學分析和氧價分析,具有非常好的應用前景。
行走能力評定 02
1、Holden步行功能分級
2、FIM行走能力評定
3、10米最大步行速度測試
用彩色膠布從起點到終點的直線距離為14m的平地上標記測試的起點、2m點、12m點和終點。讓患者盡可能以最快速度自起點走到終點,用秒表記錄患者從2m點至12m點所需的時間(精確到0.1s)。一共測試3次,取最快一次的時間進行記錄,並計算出10m最大步行速度,以m/s為單位。
4、6分鐘步行測試
這是針對步行功能的一項耐力測試。測試時,可按照如下所示指導患者:「這個試驗的目標是在6分鐘之內步行盡可能遠的距離。您將在這個走廊上來會步行。6分鐘的時間比較長,所以您在步行時要盡力去做。您可能會感到氣喘籲籲或筋疲力盡,必要時可以放慢速度、停下來和休息。您可以靠著牆休息,但應爭取盡快繼續試驗。」然後,讓患者沿著30米長的走廊來回行走,6分鐘結束時記錄患者步行的總距離。
轉載自康復醫師之家、GZCP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