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夢新聞LINE@每日推播熱門推薦文章,趣聞不漏接❤️
文 / 幹玎竹 編 / 袁月
【搜狐健康】據《時代周刊》網等媒體報導,美國新澤西州衛生部門最近發出緊急通告:該州的一個日間手術中心(HealthPlus)因存在防控感染和消毒方面的疏漏,可能使超過3000名患者出現感染愛滋病和肝炎的風險。這個消息傳開,全球嘩然。醫院到底有多危險,在哪些診療環節最有可能會被傳染愛滋病,需要特別注意?搜狐健康採訪了武漢市第三醫院感染控制辦公室席毛毛主治醫師。
席毛毛告訴搜狐健康記者,自醫院誕生以來,院內感染就一直存在,但隨著醫學技術的發展,絕大部分院內感染已經可以通過標準的殺菌消毒流程加以避免。換句話說,不遵守消毒流程、管理不善等「人禍」,才是絕大多數院內感染髮生的主要原因。因此,業內人士也將「院內感染」事件稱為「醫學界恥辱」。
如《中華醫院感染學雜誌》「愛滋病的醫源性感染及預防措施」一文指出,醫院內愛滋病病毒(HIV)的感染風險主要存在於以下三個危險環節:
一、輸血和血液制品以及器官移植
用凝血因子VI與VI治療血友病患者以及輸血等途徑均可造成愛滋病的傳播。大陸首次發現的HIV感染者,就是醫源性感染。1985年,浙江省4名血友患者注射了美國進口的同一批血液制品而感染,是一件典型的醫源性經血液傳播的案例。
好消息是,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疾控局副局長王斌在最近召開的新聞記者會上介紹,目前大陸愛滋病的輸血傳播途徑基本已經阻斷。自大陸全面實施臨床用血愛滋病病毒核酸檢測全覆蓋以後,經輸血及使用血液制品傳播的病例接近零報告。
此外,愛滋病也可能發生於人工授精和器官移植操作。美國Bowen等醫生曾報導1例因接受屍體腎移植後感染HIV的病例,證明經器官移植也可傳播愛滋病。
二、通過侵入性操作而感染
醫務人員進行外科手術、注射及針刺、清洗處理器械時有可能遭意外針刺或劃破皮膚黏膜,造成職業性感染。據調查,職業性暴露通過皮損(包括針頭或其他污染器械)引起血液傳播HIV的危險性為0.2%—0.5%,經皮膚黏膜的暴露傳播HIV的危險為0.1%。
美國疾控中心曾對883名醫務工作者進行血清學調查,其中80%經皮膚接觸HIV病毒,20 %經黏膜接觸HIV病毒,結果就有1名醫務工作者不幸感染上了愛滋病。醫務人員職業性感染的危險不容忽視。
三、醫療環境中的HIV污染造成患者之間的交叉感染
醫療環境中許多醫療器械(如注射器、穿刺針、內窺鏡、血液透析儀等)的重復使用,也是一個主要的HIV感染傳播途徑。尤其在資源短缺的發展中國家,有些醫療器械沒有被徹底消毒就在患者中重復使用。
2017年,浙江省中醫院一名醫生就因重復使用同一根吸管交叉吸取、攪拌、提取淋巴細胞,造成交叉污染,導致5名治療者感染愛滋病病毒,是重大的醫療事故。
醫院內的交叉感染不僅影響患者及醫護人員的生命安全,也損害著人們對公共衛生系統的信任。
席毛毛指出,愛滋病病毒一般都是隨血液或體液排出體外,盡管其傳染性極強,但也很脆弱,只能在血液和體液中活的細胞中生存,離開這種環境,病毒會很快死亡。空氣本身不能殺死愛滋病病毒,但暴露在空氣中,含有愛滋病病毒的體液很快會乾燥,幾個小時後病毒便會減少90%至99%的活性。因此,只有帶病毒的感染者血液或體液從一個人體內直接進入到另一個人體內時才能造成感染。因此,愛滋病只能通過血液直接接觸、性接觸、和母嬰垂直傳播,而愛滋病患者的眼淚、汗液、尿液、糞便,都不攜帶HIV。
在醫院這個特殊的環境中,一般的生活接觸,如:咳嗽、打噴嚏、呼吸同樣的空氣、觸摸同一門把、在公共遊泳池遊泳、在同一飯桌進餐、被叮過HIV患者的蚊子叮咬、擁抱、接觸、使用HIV患者躺過的床單、坐過的椅子、用過的物品,均不會感染HIV病毒。
如何降低醫源性HIV感染的風險?
席毛毛認為,政府相關部門和醫院應該依法管理,強化監督,嚴格執行《中華人民共和國傳染病防治法》、《中華人民共和國獻血法》、《消毒管理辦法》等有關法律法規加強對血液制品和醫療機構控制醫源性感染工作的監督檢查,嚴肅查處違法行為。
對醫務人員進行培訓,也是預防和控制愛滋病醫源性傳播的重要措施。醫務人員應該掌握愛滋病的傳播途徑和防護措施,增強醫護人員的自我保護意識,加強消毒隔離意識,不用未經消毒的醫療器械為患者診治,規範使用血液制品。
醫院是患者集中的場所, 醫療環境被HIV污染的機會大,應嚴格執行醫療衛生機構消毒隔離制度。HIV不耐酸鹼,對溫度和常用消毒劑均敏感。因此,醫院應盡量使用一次性注射器、采輸血器材,使用後應統一收集,統一無害化處理;必須重復使用的診療器械,則必須徹底消毒(化學消毒加高壓滅菌);可能被患者血液或體液污染的物品和環境可用10克/升有效氯的含氯消毒劑或2%的過氧化氫擦拭或浸泡消毒。消毒後也要進行消毒效果監測和評價,嚴把關消毒質量,從而阻斷感染途徑,減少感染機會,杜絕交叉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