針灸退燒丨有方法有思路

尋夢新聞LINE@每日推播熱門推薦文章,趣聞不漏接❤️

加入LINE好友

針灸退燒丨有方法有思路 健康 第1張

蕓菱有話說

開工啦,上班的第一天,寶寶們進入狀態了嗎

針灸退燒丨有方法有思路 健康 第2張

最近有很多感冒的患者,今天便遇到一例,蕓菱運用針灸的方法治療,起針後已好大半,古人誠不我欺!下面這篇針灸退燒的文章分享給大家~學起來吧~

針灸能平衡陰陽,調和臟腑,疏通經絡,暢和氣血,扶正祛邪,安定神志。因此,針灸不但能治大病重病,也能治輕病小病,更能治療急症。以發燒為例,針灸可收速效之功。

數年前我在某廣西某民族醫院工作,一朋友的女友於年前突發高熱,近39度。急來求治。此為外感寒邪,邪與正交爭,發為高熱。治法當通陽解表,汗出即可。急則用針,其效更速。取太陽、督、少陽、陽明諸穴。先針大椎與身柱皆深刺1.5寸,略留針10分鐘即去針。更針風池、風府、肺俞,曲池,留針三十分鐘。中強刺激。針後,即囑回家休息,多飲溫水以取汗。第二天早晨來電話告知其熱已失,豁然已愈。後近兩月未復發。

一八歲小兒發燒,電話要求來治。其母陳某某曾聽過我講中醫保健養生的公開課,開始相信中醫,恰好她亦有不適,讓我治療後效果不錯。約其帶小兒到門診,為針上穴,因小兒啼哭,強為針刺,不留針。第二日來電話,告知其熱已失,感謝雲雲。

分析:小兒發熱,多是護理不當,傷於太陽寒邪。其治當解表即可。時人多只信西醫,不信中醫,更不信針灸。不知西醫不懂開表之法,唯多用打針、掛水,其藥多為抗菌素等,性屬寒涼,入體則傷陽,陽傷則陰邪直入於里,潛伏於三陰。於是表面上邪退熱失,其本質則是邪深伏於三陰,留患於後,這應該屬於誤治的范疇。之所以我臨床治療一些雜病常會用到麻附細法,其根本原因即在於此。

當前學中醫內科的往往不通針灸,豈不知針灸治病其理微而其法妙,效果極快,甚至遠強於服中西藥物。針與灸是兩種方法,一用刺法,一用火法,或針或灸,都能取效。

我自己的體會,對於發熱症針刺時取穴要深刺,以鼓蕩真陽,奮起驅邪於外。艾灸時則可只取天柱,懸灸20分鐘左右,以皮膚微紅為度。取督陽以為諸陽之海,督陽一振而眾邪自失。其理即法於《素問•生氣通天論》曰:「陽氣者,若天與日,失其所則折壽而不彰。故天運當以日光明。是故陽因而上,衛外者也。」其法甚易而其效甚速,又無西醫掛水等諸多毒副作用,作小兒父母者不可不知。

我臨床可能用中藥,可能用針灸,用意總在陽氣上面,總不離乎六經臟腑陽氣變化。以此法治療各種常見病以及一些疑難雜症,多年來頗多治驗。中藥有寒熱溫涼及升降浮沉,穴位中有經氣變化,因此亦當思慮其氣機升降出入之理,參以《內經》諸條論述,並合之於六經之氣化,益覺從此處入手較易。本文只列兩個發熱案,其理則皆通。

本文談到身柱清熱法,是取自現代名老中醫彭靜山的經驗,讀者不妨深思此穴妙義。我曾考慮如何在身柱穴上外敷某種透皮劑,以改善易感冒患者的體質,兼可治療發燒,並寫成一篇論文,題目是「身柱穴經皮給藥改善易患感冒患者機體免疫功能的探討」,讀者可從網上可以找來與本文互參。

關於發燒,我臨床常會遇到,可能用針灸,可能用湯藥,也治療了不少。近年來我在微博里發表了近百篇相關的文章,包括病例,也有我對於發燒的分析,涉及到發燒的病因、病機、治法、取穴、療效、錯誤的治療思路、錯誤治療的危害等等方方面面。現在文末附上數篇,按小兒發燒及成人發燒分別列出一些我的病例,並有相關的治療思路與方法分析。從中諸者可以了解針灸治療各種發燒的的思路與方法。

01小兒發燒的針灸病例

今日朋友帶其五歲兒子來急診,其兒子發燒、咽痛、惡寒、無汗,觀察其扁桃體有三度腫大,醫生建議趁孩子尚小趕緊手術切除,以絕後患。朋友知道中醫能治此病,堅決拒絕手術。針風池、風府、大椎,不留針,再刺四關並留針20分鐘,諸不適盡去。小兒扁桃體腫大,針刺或湯藥都能治愈,疏風開表清火解毒即是。

我曾診治一兩歲小兒,高燒兩天,曾掛水而症未減,來診時正哭鬧不休。急為針風池、百會、四關諸穴,針入稍提插捻轉即出針。針後回家,其母親說小兒出現嘔吐,但吐後發燒自愈。邪在上,嘔吐可以祛邪,《內經》早有明言「其高者因而越之」,小兒發燒或傷食,針刺後往往會嘔吐,這是祛邪反應,勿需擔心。

最近診治一位兩歲兩個月大的小女孩,因感冒發燒,針刺風府、大椎、陶道、合谷、曲池諸穴,竟然不哭不鬧,安安靜靜地坐著看手機動畫片,一診而燒減,再診而燒退。因食欲差,再來針刺,取足三里、合谷、曲池、梁丘諸穴,針刺時極為淡定,令我等成年人汗顏不已。其媽媽說,女兒對針灸很喜歡,並不害怕。

曾治朋友的孩子感冒發燒、咳嗽,小兒一歲半,畏針。讓其母親抱好孩子,我用細的注射針頭挑刺大椎及肺俞周圍,手法極輕,觸皮即挑。三四下即止。然後在挑刺處拔上氣罐,即見有紅色血液慢慢滲出,留罐三分鐘,而孩子竟然未哭鬧。且其諸不適一次即愈。小兒發燒最好用針刺,因其稚陽之體,稍刺激即可取效。

前天去拜訪朋友,其一歲小兒發燒,問能否用中醫幫助退燒。即針刺大椎、風池、外關、合谷諸穴,皆針入稍提插即出針,不留針,針時小兒略哭,微汗出。擔心不能發燒不能速退,再用桂枝湯加生石膏囑服一付。後知針後即燒大退,煎好中藥只喂一口,即吐出,而諸不適皆去。小兒發燒最好用針刺,又快又安全。

一四歲男孩感冒發燒半天,無汗,煩躁不安,家人用了許多方法無效,此外寒風寒表實證,前人有言:身如燔炭,汗出而散。急針風池、風府、大椎以開太陽,外關、合谷以祛風寒,針時略痛,病孩大哭而其汗立出,留針半小時許,燒退而神清,自己吃東西,精神轉好,滿意而去。小兒發燒用針刺之法往往速效如斯。

今日診治一女孩子,面色青黃無華,反復感冒發燒,反復用抗生素。查其扁桃腺腫大甚,如兩個小核桃卡在咽喉上。西醫建議切除,但病人媽媽選擇了中醫。先調其中焦陽氣,兼以清解咽部熱毒,並點刺少商、商陽出血。針畢而覺咽部疼痛加重,此咽喉鬱結的熱邪開始瀉動的排邪反應。囑安心回家服藥,當可速效。

02成人發燒的針灸病例

一女病人感冒發燒三天,現燒退,但仍餘頭、鼻、胸口滯塞不通感,此太陽餘邪未盡,留滯於經絡,當開太陽以通其竅閉。先針風池、風府、大椎,而頭面諸滯皆去;再針天突、魚際、太沖,而胸口亦通暢無礙。以我的臨床經驗,外感諸病,針灸最能速效。其病越急,其效越速。大概正氣未虛,邪氣新客,其病易已。

入伏之後,不少人因貪涼吹空調而感冒發燒。天氣炎熱,人體毛孔打開,以利排出鬱火以降溫,若猝然遭逢寒氣,衛氣收斂,毛孔閉滯,導致營陰不能外泄為汗,鬱於皮下,與寒氣相搏,而成發燒。可針刺風池、風府及大椎穴,可速效。有一高燒病人自述:針後立覺周身每個毛孔都打開了,開始往外排熱,舒服極了。

一女病人患脂膜炎樣T細胞淋巴瘤,已住院治療一年,反復用激素,效果不顯,現仍反復低燒,乏力,嘔吐,伴周身關節疼痛,漸至不能行走。其人漸瘦,其脈弦滑,以柴胡桂枝湯平衡太陽少陽,兼針刺大椎、風池、風府、靈骨、大白、曲池、足三里、太沖諸穴,針入其燒立退。數診後發燒漸止,痛亦大減,已近愈。

一女病人自25歲以來經常發燒,如不用可的松可燒至40度,已經35年。每年發作兩次,每次持續一至三個月,非可的松不能緩解,伴頭痛,苦惱不休。脈數軟,右尺沉,此腎中浮火為患,針下三皇、靈骨、大白、足三里、百會、大椎、曲池諸穴以補腎斂火。自07年開始斷續針灸20次,從此未再發燒,且頭痛亦消失。

某女病人去年冬天因咽痛發燒而注射抗生素,之後反復發燒,發燒則背痛。後又拔去左牙,引起左面及左頭痛,下及胃痛,天氣變化則發作。漸及只能吃煮食,生冷飲食入口則胃痛。針三脘、三里以和胃氣,右側三里、側下三里以止左側諸痛,太沖以疏木緩急。一診背後有暖意,且頜下見紅疹冒出,二診而諸痛霍然。

感冒發燒並不需要慌張,不妨先試著自己解決。退燒的方法很多,可艾灸大椎,或風池,或身柱;或針刺合谷、外關;或針刺大椎、風池、風府;或針刺風池、足三里;或點刺耳尖放血;或大椎、肺俞拔罐;或上後背刮痧,重點在風門、肺俞一帶;或點刺少商、商陽出血;或十宣點刺放血等,善用諸法都可迅速退燒。

03小兒發燒的治療思路分析

小兒發燒往往讓家長擔憂不已。豈不知發燒實際上是機體的保護反應,當外邪侵襲時,陽氣奮起抵抗,就象抗日戰爭一樣,國家機器必然要動員起來,這個反應是生命必需的。否則國將不國,生命也就結束了。所以發燒時不要急著退燒,而應該多觀察孩子的精神狀態,有沒咳嗽、腹瀉、嘔吐等,對證治療,多可速效。

有人擔心,孩子發燒了,若不用抗生素而選擇中醫,能迅速退燒嗎?因為感冒寒邪而發燒,正確的治法是打開毛孔,把寒邪祛除出去,因此,需用溫法及汗法,其燒可立解。若反過來用寒涼法閉塞毛孔,會使寒邪無路可祛。邪不能表解,則必然內陷於三陰,發燒雖然退了,但邪氣內滯,埋下將來生大病重病的種子。

寶寶發燒了怎麼辦?中醫認為,外感風寒,正邪交爭而發熱,要祛風散寒,使邪有出路,則邪祛而燒自退。這是標本兼治的速效之法。我偶然看到這樣的方法:可將幼兒置於冷氣房中或以電扇繞轉著吹,使體溫慢慢地下降,如此幼兒也會感覺舒適些。這是讓寶寶再次感冒風寒,即使暫時舒適了,但邪不去,燒終難退。

小兒生病,我主張以針灸為主,一則速效,二則無藥物的毒副作用。近見一小兒因感冒發燒而反復掛水,導致面色萎黃,精神萎靡,我跟小兒的媽媽說,抗生素的寒涼傷了氣血了,以後再有不適,建議選擇針灸。其媽媽說,針灸太痛了,我不捨得讓孩子遭這個罪。我說,讓孩子掛水,百弊而一利,您不妨多思考一下。

某三歲小兒來診,咳嗽數月,時作時止。查其雙側大魚際皆紅潤,未見青筋,其父母說相信中醫,平時若有感冒發燒都是用《選擇中醫》上的藥方,往往速效,且從來沒有用過抗生素。我說,小兒咳嗽不要緊,要緊的是選擇了錯誤的治法。只要不濫用寒涼傷損陽氣,咳嗽無損於健康,用蘇葉6克水煎服,多有良效。

某病友一直相信中醫,且平時有所不適亦用中醫。其小兒春節期間感冒發燒,去掛水後至今仍反復低燒,且食欲變差。我問為什麼不用中醫?她說想用呀,但家人全都反對,實在頂不住壓力,只好選擇掛水了。我發現不少年輕人相信中醫,但孩子的爺爺奶奶們卻是鐵桿的西醫粉,要選擇中醫,先需做好老人的工作。

每見有人感冒發燒,即用冷敷法,說是可以退熱。豈不知外感初起而發熱,是屬太陽病,邪熱在外,當用汗法,邪氣一透,其熱自退,若濫用冷敷,或肆飲冷水,熱必不能去,且導致中虛臟寒,體質下降,其熱更易留戀不退;而真正的五臟發熱屬陽明病,此時方可用冷敷法,因為其熱在里,故可飲冷敷冷,冷可退熱。

有人問,感冒發燒若不用冰敷,我給孩子在後背、項後、前額、腋下等部位擦酒精可以嗎?——按現代物理學的說法,酒精揮發時能散熱,應該有助於退燒。但酒精畢竟屬於陰冷之物,擦酒精後局部絕不會出汗,只會變得更冷。毛孔收縮,汗不得泄,邪氣如何能透出?因此說,擦酒精退燒與用冰敷一樣,其弊多利少。

有家長說,我的孩子一發燒,我就用冰塊敷一下前額,或後枕,或腋下,或大腿根,可迅速退燒。——如此降溫,大錯特錯。前額與後枕是督脈與膀胱經;腋下是心經;大腿內是肝脾腎三經。凍住這些經絡,導致陽氣傷損。況且,用寒涼封住皮毛,邪氣無法外透,只能內陷,為患極大。豈不聞:體若燔炭,汗出而散。

有小兒自小就反復感冒發燒,一直掛水,逐漸導致陽氣被寒濕蒙蔽,邪氣漸入三陰;肝脾腎陽氣不伸,則面色青白、精神不振、手足偏冷、身體纖弱,且個頭偏小;邪氣內伏則稍受風寒即感冒發燒;然後再掛水,再感冒發燒,形成惡性循環。此時不可再掛水,需用中醫調理,服湯藥而平衡臟腑;施針灸以調和陰陽。

小兒發燒,千萬別貿然掛水可能用冰敷,這是對小兒健康的極大不負責任,中醫的許多治法都有良效。比如,艾條懸灸身柱或大椎,稍出汗即可;肚臍眼滴一兩滴藿香正氣液用紗布蓋住,良效;喝點神仙粥,使微汗出;針刺大椎、風府,不留針;喝點薑糖水,蓋被子捂汗;或者按症狀從《選擇中醫》中找個合適的藥方。

昨晚與朋友交流中醫,其女兒感冒發燒,掛水數天燒未退,再繼續掛水,突然出現了腰部劇痛,小便紅色,急查已經變成了腎炎。轉院再治,漸至腎衰與心衰,病危。再轉院治療,最終病愈,但之後體質明顯下降,大不如前,且反復感冒。此太陽邪氣內伏少陰,留下病根。需趁年輕及時祛除少陰邪氣,以免發生大病。

每每聽人說起孩子感冒發燒,去醫院排隊打吊針,花了不少錢,孩子反而更容易感冒,精神也萎靡了,面色也蒼白了,食欲也差了,手足也冰冷了。掛水治外感,是把病邪狠勁地往機體深層壓,邪氣內伏,種下了將來生大病的種子,實在是得不償失。為了孩子的健康,千萬別再給孩子掛水了。感冒發燒,就選擇中醫。

據《紐約每日新聞》最近報導,美國女孩薩曼莎10年前因為發燒,吃了兒童布洛芬(止痛消炎藥),反出現高燒、喉嚨痛、眼睛出現紅點等症狀,身上90%的皮膚灼傷,隨即失明。多年來,此類西藥被認為是非處方用藥,質量穩定,即使是非專業人員也能安全使用。其實退燒藥只是讓人舒服一些而已,還是要祛邪治本。

有人擔心地問我,孩子感冒發燒到了38.5度,要不要用退燒藥?我的觀點是:不用。單純用西藥退燒只是緩解症狀,並沒有從根本上治療感冒。且發燒是人體正氣抵抗邪氣的自保反應。正確的治法是解表祛邪。讓邪氣退出機體,則不治燒而燒自退,標本同治,故能速愈感冒。再者,中醫退燒非常快,完全不需服西藥。

有網友問:小男孩10歲,輸液輸習慣了,感冒發燒不輸液就好不了。怎麼用中醫手法調理過來?我的觀點是感冒堅決不輸液,一則傷損陽氣;二則邪氣反復被壓進三陰層次,留下大病的隱患。平時不病時可服桂枝湯調和營衛、溫通陽氣,可改善體質。若面青神疲、納差肢冷,則是陽氣已被傷損,需加理中湯扶起中陽。

今日診治一11歲小男孩感冒發燒,說剛服過板藍根。我問為什麼要服板藍根。孩子說我們同學都知道感冒要喝板藍根,我同學寫作文:我感冒了,媽媽為我服下板藍根,睡了一覺就好了。豈不知感冒發燒需用發汗之法,《內經》說」身如燔炭,汗出而散。「濫用寒涼,閉遏陽氣,無怪乎治完感冒,面色越來越蒼白了。

小兒肺炎,或者感冒發燒,如果肺中有鬱火,往往可以從手掌大魚際肺區看到征象。肺的區域在大魚際遠端,指掌關節掌面。此區如果見片狀紅點或紅斑,表示肺有鬱火。父母可以在小兒剛睡醒時查看其大魚際,易發現問題。肺中鬱火,用麻杏甘石湯非常有效,可根據體質調整生石膏的用量,並適當加減,往往速效。

有某小兒平時易感冒,稍有風吹草動即感冒發燒。其奶奶認為小兒體內有熱氣,給小兒天天用涼性中藥煮湯喝,結果越喝面色越青白,其發燒越易復發。觀該小兒面色,環鼻周圍青白無華,明顯是中焦虛寒,此為太陰體質。需急急將養中陽,配合飲食緩緩調理,漸可扶起中陽。否則,若繼續濫用寒涼,病將永無愈期。

04成人發燒的思路分析

中醫重視人體的自我感覺,而不完全依賴機器指標。比如,某女腫瘤患者最近發燒,體溫計測得39度多,但病人無明顯不適,照樣工作、逛街、讀書,這樣的發燒即不需急於退燒;再如,某腎病患者血壓計量得高壓180毫米汞柱,但無任何不適,服降壓西藥降至140,卻出現明顯的頭暈,這是盲目相信機器指標了。

外感風寒暑濕燥火都會引起發燒,其治法各異。比較多見的是感冒寒邪所致的發燒,當用辛溫解表透汗的方法,汗出其寒邪即解,發燒立退,最忌濫用寒涼,用抗生素或冰敷等法會閉塞毛孔,傷損陽氣,易致邪氣內陷。至於其他邪氣引起的發燒,或祛風,或清暑,或祛濕,或潤燥,或清火,需要具體病症具體分析。

有人問,既然您說掛水不利於健康,那到底怎樣快速退燒呢?退燒只要發汗就好,汗出則邪氣隨之而散,發燒立退。發汗的方法很多,可以喝麻黃湯、桂枝湯,或針刺風池、風府、大椎、合谷、外關諸穴,或艾灸身柱,或泡熱水澡,或蒸個桑拿,或喝碗神仙粥,或蓋被子捂汗,或刮痧、拔罐等等,總之千萬別用冰敷。

凡是外感風寒而見發燒,總需開表祛邪,則邪氣祛而正能復。若濫用掛水,或冰敷,或飲以冷水,則毛孔被寒激而閉塞,邪氣無外透之門,則鬱而為熱,或上擾而為煩躁。此時若見燒不退而更用冰敷或掛水,則陽氣被傷而無力祛邪,邪因內陷。燒雖暫退而病已自表入里,漸成三陰病症。——庸醫治感冒發燒往往如此。

見發熱而濫用寒涼,其禍極大。一則,寒涼雖能清熱,亦能傷損陽氣。陽氣被傷,漸而導致體質下降,反復感冒發燒,且久用寒涼會慢慢變成三陰體質,從此之後會經常被或大或小的健康問題所困擾;二則,寒涼能閉塞衛氣,導致邪氣不但不能向外透出,反斂入體內,沉伏於三陰層次,成為將來患生大病重症的種子。

中醫認為:治病要靠身體的正氣。正旺則邪氣自祛,正傷則邪反留戀滯塞。從感冒發燒來看,外邪入侵,正邪相搏於肌表,表現為發熱。此時當扶正解表以祛邪,用汗法甚好,邪隨汗解,最能速效。奈何有人不信中醫,反用寒涼,認為寒涼藥物正好能對抗發熱,這是忽視了正氣的作用,把身體作為藥物抗邪的戰場了。

病人說,發燒若去醫院,哪個醫生願意針灸呀。的確,當前醫院治療發燒多是用抗生素,這是寒涼的,會傷損人體陽氣。陽氣一虛,即無力攻邪,邪氣自安,也就不會發燒了。這樣的所謂退燒其後患不小:一則邪氣仍留滯於體內,成為大病的種子;二則寒涼傷陽,導致體質下降,更易外感邪氣;三則漸成三陰體質。

發燒是正氣與邪氣交爭的反應,發燒只是一個症狀,但不是疾病。因此說:發燒並非壞事。大病患者經過正確的治療後,正氣漸旺,會自動產生排邪反應,此時出現發燒是大好事。正確的治療思路是扶正以祛邪,而不是把發燒當成疾病來治。建議大病患者出現發燒時選擇針灸療法,既有速效之功,又不傷損正氣。

有的人平時極少發燒,但服幾付湯藥後竟會發燒。從中醫來看,若人體的陽氣充足則整個身體一團祥合,邪不能容,諸病不生。若一旦某處陽氣不足,陽氣無力祛邪,則邪氣留滯,或發為疾病,或暫時無所不適,卻埋下了將來生病的種子。若服湯藥或針灸後,人體陽氣激發起來,會自動產生排邪反應,表現即為發燒。

古人雲:大椎療五勞七傷,風勞食氣。我自己體會,若是感冒發燒,馬上取大椎穴艾灸,使周身溫暖,一身汗出,而感冒即霍然若失。不論大人小兒若見高燒,都可則配合艾灸身柱穴,效果更好。凡身體虛弱,稍受風寒即感冒,都屬虛人,因其營衛不固,表虛而邪氣易侵。改善體質是治本之道,其法即可常灸大椎穴。

數年前我曾發過高燒,發燒時周身難受,覺得健康非常要緊,因此,燒一退就開始跑步,並堅持了幾天。但健康一旦恢復了,慢慢地也就不再鍛煉了。由此我想,健康的價值只有在生病時才明白,可是一旦恢復健康,我們又把它忘記了。平時多重視養生,適當運動,讓自己快樂,注意飲食,這都是讓我們健康的保證。

發燒了,不管用任何方法,一定要把握一個原則,就是不傷陽氣。涼藥不是不能用,但要適可而止,比如白虎湯亦可選用。或者用溫法或汗法,使邪氣透出,自然汗出而身涼。所謂發燒,不過是正邪交爭的反應。正確的治法是扶正祛邪,而不是傷正殺邪。一則燒退而精神好、食欲好、面色好、手腳溫,一則正好相反。

發燒若不想求醫,不想掛水,不想冰敷,怎麼辦?一則,溫服神仙粥,並熱水泡腳,使微汗出而燒自退;二則,讓家人幫助灸大椎、身柱,需汗出;三則,可服湯藥,不妨從《選擇中醫》一書中選擇合適的處方,往往一付而效;四則,可請明醫針刺,取風池、大椎、風池、合谷、外關諸穴,多可速效。小兒亦可推拿。

今日有朋友代診一病人,因感冒發燒去掛水,反復應用抗生素後,發燒退去,卻出現腹瀉。病人未能出院,繼續治療後又出現尿血,然後終於腎衰。嗚呼!太陽表證,汗出即解,奈何庸醫以寒涼而傷正,邪氣自太陽下陷太陰,此時需急急扶陽,脾陽升清,腹瀉即止。庸醫卻再傷正氣,邪氣最終陷入少陰,將成不治。

平素陽氣不足之人,若感冒發燒最忌濫用寒涼,恐正不勝邪而邪氣內侵。或邪氣伏在三陰,雖暫時不見發作,但將來必為大病種子;或直接侵伐三陰陽氣,釀成三陰病症。今日診治一病人,感冒發燒反復掛水,邪毒內蘊,數月而成一型糖尿病。邪之來路亦即邪之去路,若能深刻領會此理,辨證用藥,則大病亦可痊愈。

一腫瘤病人在針灸與中藥治療過程中,略感風寒而突然發燒。之前腫塊觸之硬,發燒時觸之竟然變大而軟。病人擔心發問:發燒由風寒引起,還是否病灶有關?我回答說:的確與病灶有關。外感風寒是誘因,但本質還是病灶處的陽氣發動了。借祛除風寒的機會,陽氣宣發,與陰邪相爭,發為高燒。

據我了解,在歐洲治療感冒發燒,醫生往往只給開幾片阿司匹林,囑回家休息,多喝溫水,且絕對不會給病人輸液。中國的醫生則異常生猛,敢用抗生素,且用得不亦樂乎。我想是不是因為市場經濟的緣故。但歐洲難道就不是市場經濟嗎?如此說來,那該是什麼原因讓抗生素在華夏大地上流行不衰呢?我想不明白。

治療瘡瘍腫毒、發燒不退、體弱反復感冒等,身柱穴皆有良效。此穴在第三胸椎脊突下,外平肺俞、魄戶,可通調肺氣(肺主皮毛);且穴屬督脈,居於上背,陽氣旺盛,有通陽抑陰、扶正祛邪之功。對於外感諸證,正虛者可補,邪實者可祛,功效極大。此穴可針可灸。我常用艾條溫灸身柱治療虛人外感發燒,極效。

發燒的過程是人體元氣抵抗病邪的過程。在發燒初期最好不要人為地干預。給元氣一些時間,也給元氣一些支持,自然會邪退而正安。如果持續發燒,或者高燒不退,這時就需要我們積極干預。干預的目的是幫助元氣祛除邪氣,而不是幫助邪氣壓制元氣。一正一反,導致不同的健康結果。

05針灸臨床取穴十六法分析與練習

針灸臨床取穴甚為要緊,歷代諸家各有論述。此文不過是綜合諸家觀點,並結合我自己的一點臨床體會寫成。真實的臨床取穴絕不可能考慮到這所有的因素,亦不必把每種可能的取穴法都針上,那就駁雜不純了。針灸選穴越簡越好,盡量以最少的穴位收最高的效果。高明的醫生在針刺之前往往會反復切循諸經,辨脈選穴,然後選中一兩穴,針入則立能收效。其中的精妙韻義,則非本文所能說明清楚,需找明師實習,耳提面命,久久用功,自能有所收獲。

前言

學中醫,世人但知學習方藥湯劑,吾認為其謬誤遠矣。不知針灸遠勝湯藥,針灸方為醫中大道,不可不學,亦不可不通。針灸之道,其理最微,其義最精。觀《內經》洋洋數十萬言,其中過半談論針灸,即知針灸是為中醫之根本。吾輩若是淺嘗輒止,亂刺數穴,往往亦可收功。但若欲妙解醫理,針入病除,則需讀書深悟,兼以反復臨證。

針灸取效因素很多,與辨證、取穴、針刺工具、手法、刺激強度等都有相關性。但我認為此類皆非主要,關鍵還在於醫生治神。《內經》明言針刺時醫生感覺要「如臨深淵,手如握虎,神無營於眾物。」意即醫生當全神貫註於針尖。我認為針刺之時醫者需屏住呼吸,手指緊握針柄,絕不能說話談笑。否則,言語則氣泄,巧笑則神散,如此治病,神不至則氣不到,氣不到則效不顯。故吾輩學習針灸,思而悟之,神而明之,臨證既多,手摸心會,而病象與醫理兼通,神明與針灸合一,如此方能針入氣到,氣至病所,諸症遂愈,此為治神最高境界。

餘閒來總喜思考醫理,兼琢磨提高醫術之法。因悟出針灸臨床取穴十六法,此十六法皆為餘臨床喜用,且常以之診治疑難諸症,而收霍然定痛之功。故羅列諸法,以供諸同學參考提高。

取穴十六法分析

針灸臨床有效,其效果來源於三個因素,一則刺激位置,二則刺激方法與強度,三則刺激手段。以下重點分析刺激位置,亦即針灸取穴問題,作全面分析。

取穴位置決定著臨床療效。比如,我們診治一個病人,表現為一定的症狀不適,應該針刺哪個穴位才最有效,這需要根據醫理來確定。嚴格來說,臨床上的選取的每個穴位都是有道理的。絕對不是亂針一通,用撒網方式,冀能網得一魚。這樣做既使病人妄受針刺之苦,又可能混亂氣血流通,導致病情變化,甚至於加重。

因此,臨床取穴很有講究,需要學者認真琢磨,根據醫理與症狀進行考慮。以下我分析十數條可能的臨床取穴思路,供大家思考。

一,局部取穴與阿是穴法。

就是在病痛的局部取穴,或者取症狀明顯的位置,即阿是穴。以痛為腧即是局部取穴。此法臨床極為多用,如頭痛針百會,前頭痛針印堂,耳鳴取耳前動脈,腰痛取腎俞等等,都屬此類。現在有不少人粗學針灸,只會在局部找壓痛點,取阿是穴,雖亦能取效,但終不能盡愈大病。

再者,疼痛劇烈時,刺激阿是有加重病情的可能,需引起重視。如三叉神經痛,切不可只在痛處針刺,結果會越針越痛。一定要遠取才能治愈此病。

二,循經取穴。

此法一般取循經的局部以及遠端,遠近配合取穴。遠端取穴如胃痛針足三里,上牙痛取內庭,下牙痛取合谷之類。循經取穴是臨床最為常用一種取穴方法,效果亦極好。

掌握了十二經以及奇經八脈循行之後,經絡所過,主治所及。循經取穴最為方便靈活,亦最為針灸界所重視。

三,五輸穴。

井滎輸經合五輸穴是臨床上最為常用一組穴位。

使用五輸穴有以下三個根據。一則五行生克取穴。如胃痛因肝鬱,當瀉木氣,針胃經木穴陷谷,或瀉肝經木穴大敦。二則,同氣相求取穴。如胃虛當補土,取土經土穴,針足三里、公孫即是。三則,各有所主。如井主心下滿,滎主身熱之類。或病在臟者取之井,病變於色者取之滎之類。瀉肺火咳嗽,面紅,針魚際即是滎主身熱以及病變於色取之滎的臨床實際應用。

再者,還有一種五門十變取穴法。臨床亦頗為常用。此法亦是根據五行相合以及生克制化規律取五輸穴。其法不難學習,建議學會。

另外,子午流註取穴法其實也屬於五輸穴的范疇,不過另有所本而已。

四,特定穴。

特定穴共有十種,除五輸穴外,還有原、絡、郄、原、募、背俞、下合穴、八脈交會穴、交會穴。臨床上這十種特定穴都非常實用,且各穴之間亦有配合。常見的有原絡配穴,俞募配穴等。如頭痛針合谷配列缺,即是原絡配穴法。

餘細研《醫宗金鑒》之《針灸心法要訣》,見前賢頗為重視原絡配穴法、八脈交會穴以及馬丹陽天星十二穴主治雜病歌。此書列為官家針灸教材,必屬臨床經驗之談,需引起重視。

五,巨刺法。

即左有病針右側,右有病針左側。比如右偏頭痛,可以針左足臨泣。臨床上治症多用此法,交叉取穴,效果極佳。再者,偏癱及面癱,往往左有病而針右側,不針左側,亦屬此法。

另外,繆刺之法,左病治右,右病刺血,刺其血絡,亦屬此類。

再者,上病下取,下病上取,明曉其義,臨證靈變,亦不拘泥於是否巨刺繆刺。

六,刺絡法。

刺絡放血法有極強的活血化瘀、通經逐絡、醒神開竅作用,極為實用。特別是對於久年難治性疾病以及各種急症、神志病、火熱病症,多可用此法立效。如紅眼病刺耳尖放血,中風急救刺十宣出血,腰痛瀉絡委中,都屬此法。

刺絡法常見的針刺部位有三種,一則局部瀉絡出血,如眼痛刺太陽血絡。二則循經遠端瀉絡出血,如臉部青春痘瀉絡曲池血絡。三則,對側瀉絡。如中風偏癱,瀉絡對側小腿足陽明部位的血絡等。

刺絡法不要濫用,特別是血虛氣弱之人,瀉血之後會導致病情加重。此法用於實證熱證無所禁忌,臨床療效亦高。

七,全息對應取穴法。

包括左右對應以及前後對應取穴法。全息對應在全身極為多見,一般可分幾個層次,一則以臍與命門為中心的整體全息。如左上肢對應右下肢,肩對應髖,膝對應肘等。一則以肘及膝為中心的各自太極,互相對應,如上臂對應大腿,手對應足等,也可以反向對應,上臂對應小腿,手對應髖。一則以腕與踝為中心的各自太極,互相對應,如手指對應足趾等。左右對應亦以臍或命門為中心,如腰左痛,針對側腰部相應部位。前後對應則病在前,針在後,或病在後針在前。如胸乳痛,針天宗;腰痛針下腹等。

另外,還有各種微針療法,亦即身體局部的全息療法,包括面針、耳針、鼻針、眼針、舌針、頭皮針、第二掌骨全息、背針、腹針、臍針、掌針、手全息、足底全息等等。

八,八字對應法及現代帶刃針具針法。

八字法包括陰陽、相對、平衡、反應。在這四組詞八個字的指導下,我們就能掌握身體的各種疾病並了解在各個部位所發生的原因與治療的方法,通過「定位」規律和「以針刺為主的反擊方法」,就能在瞬間達到消退各種病痛的目的。此法由當代名老中醫李柏松先生所創,非常高明實用。比如腰痛,針鎖骨下;乳房病針髂骨上;足背痛,針對側手背等。

再者,近賢結合現代解剖學以及組織外科學發明了許多不同針具針法,包括小針刀、刃針、小寬針、新九針、微針刀、鈹針、松針、針灸刀、微型外科手術帶刃針具等,所針部位多不拘泥於穴位,而是按解剖部位來選治療點,臨床治療一些筋肉關節疾病效果明顯。近年又派生出水針刀、注射針刀、雷射針刀、刀中刀等,亦有不錯的療效。但此類針法由針一變為刃為刀,已經不算是常規針灸針了。其理論亦多與現代醫學相結合,算是針灸針的創新與發展。

九,表里經取穴法以及上下經取穴法。

表里經取穴法:病在陽經,取之相表里的陰經,病在陰經,取之相表里的陽經。如腰痛在足太陽經,可取腎經太溪穴。

上下經取穴法:病在此病,針循行順序中上或下一條經。如胃痛,可針瀉胃經之後的脾經公孫;腎虛耳鳴,可補腎經之前的膀胱經昆侖穴。後溪治腰痛,因於小腸與膀胱經上下並列;外關治偏頭痛,亦膽經緊接三焦經之謂。如此之類,臨床頗多應用,需結合其他取穴方法而作綜合分析。

十,辨證取穴法。

按陰陽八綱臟腑辨證而取穴。如牙痛由於胃火,當瀉胃經滎穴;牙痛由於腎虛,則需補腎經原穴。

再如濕滯取中脘,風證針風池、風府,命門扶陽虛,腎俞灸可溫陽治寒痹,網球肘屬陽氣血不足,可針足陽明經原穴沖陽等。

辨證取穴,實則瀉,虛則補。瀉則多用針,或刺血,或拔罐,補則或針或灸,都可取效。

十一,奇穴。

包括董氏奇穴,以及常見傳統奇穴,於正經取穴中配合用奇穴,可出奇制勝,臨床效果不錯。

如印堂安神,大小骨空治爛眼,鬼眼治神志昏迷等,都可速效。《醫宗金鑒》於針灸心法中頗重奇穴灸法,當是臨床經驗總結。

再者,近年來董氏奇穴頗為盛行,其穴法極有深意,宗於《內經》又另有所稟,與傳統針灸穴法不同,需認真體會其用穴特點。

十二,經驗穴法。

臨床不少針灸家都有一些臨床經驗取穴。如手三里外半寸治扭傷,大椎與大杼之中點治咳嗽等,此法各家各有不同。類似於奇穴,但未完全屬於奇穴,故仍認為是經驗穴。

十三,體應取穴法

如以骨治骨,以筋治筋,以皮治皮,以肉治肉,以脈治脈。亦有以骨治腎,以筋治肝,以皮治肺,以肉治脾,以脈治心,亦屬此法變通。淺刺皮部以治皮膚病,貼骨進針,可治骨痹;合谷刺治筋肉之痹等皆是。

十四,臟腑別通理論取穴法。

傳統中醫另有一套臟腑別通理論,認為肺與膀胱相通,肝與大腸相通,心與膽相通,脾與小腸相通,腎與三焦相通,胃與心包相通。按此理論取穴臨床亦效。如內關治胃病,中渚止腎痛等,董氏奇穴對此發揮良多,值得重視。

十五,安神定痛法。

對於諸痛,按經旨「諸痛癢瘡皆屬於心」,針心經或安神諸穴。如內關、神門、大陵、百會、神庭之類都是。

十六,五運六氣針法以及子午流註、靈龜八法、飛騰八法等取穴法。

這些都屬於時間醫學的范疇,其中極有深意,當努力掌握。學時間醫學,需通天文、學周易、明天地自然變化規律。其中理奧義微,可緩緩圖之。

以上雜談了十六種臨床常用的針灸取穴方法,都只作粗略的介紹,主要目的在於引導大家自己思考。最好能針對每個方法自己找相關的參考書深入學習,一個一個地掌握精熟才好。如果能熟悉掌握中醫理論,並能靈活貫通以上諸法,相信在臨床上會取得相當不錯的效果。

關於學習穴位的方法。我認為,一則,自己分析穴位功能二則,從臨床上驗證自己之所悟所得三則,思考新的功用。學習穴位的過程,絕不是只想不做的,而是要腦到手到,活學活用,靈動貫通。如此才是真正的針灸學者。反之,只知道照書背誦,而不知思考。或者只想不做,都是達不到針灸之至境的。

學習腧穴不要求急,慢慢用功,學一個精熟一個,學一經明悟一經。每個穴位都要求從不同角度掌握其義理,學通一穴,再及下穴。並且,需要親身體會其針感,以加強認識。如此用功,至通百穴,則周身三百六十穴已經霍然無所凝滯矣。之後臨證,面對患者,神志澄明,心神與病症合一,霍然一念,應手見功,隨針取效。這樣的靈感絕不是憑空而來的,而是需要刻苦訓練才能培養出來的。

另外,刺激方法指的是針刺的補瀉與調氣、導氣手法。這與取穴不同,需要另外掌握。在此不再贅述。

刺激手段則主要把各種臨床針刺與艾灸的手段,包括毫針、三棱針、芒針、小針刀、刃針等不同針具以及艾柱、艾條、灸箱等不同灸法。也包括推拿、刮痧以及其他刺激穴位的手段,以皮膚針、耳壓、火柴棒、香煙頭等刺激手段。臨床可靈活掌握,隨手取用合適的手段。

總之,針灸屬中醫的大道,雖然紮幾針並不難,但全面掌握針灸所有技法則非屬容易。數年用功,若能見到成效。且需反復研悟,多多臨證觀摩實踐,以後自己獨立面對病患,診脈問證,施針刺穴,自然有滿意之功。

以上所講的十六點針灸臨床取穴思路不過是個引子,粗粗看過並不夠,還需要反復研磨,才能純熟,而後方有益於臨證。

為了強化以上的十六種取穴方法,建議大家做兩個作業。要求在分析每個病症取穴時,盡可能地把這十六條都考慮進去,不要簡單地一筆帶過。比如,胃痛取內關,不要僅僅知道是八脈交會穴,通胃心胸就完了。應該再想想,這還是個絡穴,與三焦經有表里關係,還與足厥陰肝經相應部位對應,循行下經為三焦經,有安神之效,並且心包與胃相通等等,另外,亦需按其定位考慮前臂的全息對應。盡量擴大思路,拓展自己的思維,讓心神完全放鬆,不拘泥於陳規,不滿足於已知,要努力不受任何限制地思考每個病症的取穴規律與特點。雖然有時會有些天馬行空的感覺,但不要害怕,這樣的訓練是非常有必要的。臨床上我們只怕想不到某些穴位,只要想得到,且合於醫理,就一定能取得效果的。

練習

一,把傳統針灸歌賦中的取穴規律作一分析。重點是以下幾個歌賦。

《百症賦》,《標幽賦》,《長桑君天星秘訣歌》,《通玄指要賦》,《勝玉歌》,《四總穴歌》,《席弘賦》,《玉龍歌》,《雜病穴法歌》,《肘後歌》,《回陽九針歌》,《蘭江賦》,《天星十二穴主治雜病歌》,《雜病穴法歌》,《扁鵲玉龍歌》等。

花點功夫,慢慢地把各個歌賦中的所有針灸配穴抄錄出來,分門別類,然後細心分析各症取穴的規律,看符合我以上所論十六條的哪些條。這樣可以幫助開闊臨床用穴思路,並提高臨床境界。

二,分析《針灸大成》中的處方規律。

楊繼淵所著《針灸大成》一書中的針灸處方非常豐富,涵蓋了各科病症,有一千多個針灸處方,臨床運用多有效驗。另外,取穴精簡扼要是其針灸處方的又一特點。書中指出「不得其要,雖取穴之多,亦無以濟人。茍得其要,則雖會通之簡,亦足以成功。」其辨證取穴規律值得借鑒學習。

請大家一條一條地分析。這樣的工作雖然辛苦,但苦中有樂,付出總會有收獲的。想提高臨床針灸醫術,這樣的辛苦必需付出。(本文選自董洪濤博士的新浪博客,由中醫集結號編輯整理,尊重勞力和知識產權,轉載請註明出處與原作者。)

針灸退燒丨有方法有思路 健康 第3張

About 尋夢園
尋夢園是台灣最大的聊天室及交友社群網站。 致力於發展能夠讓會員們彼此互動、盡情分享自我的平台。 擁有數百間不同的聊天室 ,讓您隨時隨地都能找到志同道合的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