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智症前兆/8旬失智老人走失什麼都不記得,最後他說出一個人名,感動了一屋子警察…

尋夢新聞LINE@每日推播熱門推薦文章,趣聞不漏接❤️

加入LINE好友

  
如果有一天你老了,甚至忘記了自己的名字,你可能還會記住誰?11月9日晚,在大連市公安局高新園區公安局高家派出所,一位走失的八旬失智老人面對民警們的耐心詢問只能回答「我不記得了」,但在很長一段「艱苦的溝通」下,他說出了一個人名後感動了一屋子的警察,也幫自己找到了家……

失智症前兆/8旬失智老人走失什麼都不記得,最後他說出一個人名,感動了一屋子警察… 汪醫師產文 第1張

  寒冷夜晚 八旬老人走丟了
11月9日傍晚,天氣寒冷,一名大學生攙扶著一位耄耋老人走進高新園區公安分局高家派出所,民警走趕緊上前去扶住老人問個究竟。據大學生介紹,他是在回寢途中遇到老人的,老人尋求大學生幫忙,說自己忘記了回家的路,想找警察幫忙,又找不到派出所,希望大學生能將其送到派出所。
民警江鵬在簡單了解這一情況後,耐心的與老人交談,寬慰老人,告訴其別著急,一定能幫助他回家。由於當時已經是傍晚,天氣寒冷,文職警員趙智達為老人端來了熱水,希望老人能暖和一些,並詢問老人是否吃了晚飯,老人回答吃過了。
在老人情緒慢慢平復後,民警江鵬又耐心詢問老人姓名,但老人有些不知所措的告訴民警,記不清自己名字了。「這時候,我們發現他可能是一名失智老人」,江鵬和同事們隨後開始改變聊天的方式、語氣,幫助老人來回憶有用的線索。
但實際情況很糟糕,老人一會兒告訴民警自己今年47歲,是1937年生的,一會兒又說自己只有40歲,是大連人。在聽了老人前言不搭後語的敘述中,在場的民警一時陷入困頓,不知該如何幫助老人回家。由於與老人「嘮嗑」時間有點兒長,老人的情緒又有些激動,江鵬等人不斷安撫,做著「艱苦的溝通」。
忘了自己 卻說出老伴名字
時間一分鐘一分鐘的過去,江鵬等民警們很著急,因為此時天已經完全黑了,老人的家屬現在一定十分著急,在通過各種警方管道聯繫走失老人報警信息的同事,他們仍舊不斷安撫老人並尋找只言片語的信息。
功夫不負有心人,老人含糊不清的說出自己可能姓「王」,名字里還有個「山」字,但問其子女的名字,老人全然忘記。當不斷的重復「您老伴兒叫什麼?」時,老人突然眼前一亮:「我老伴姓苑,叫苑春華!」這一下民警們松了一口氣,再和老人繼續核對名字時,老人很清楚的告訴民警:「曲苑雜壇的苑!」很快,這個比較少見的姓氏成為了帶老人回家的「那盞燈」。
民警們經過公安人口信息網查詢比對,終於找到了老人的妻子「苑春華」,隨後又找到了老人的真實姓名「王春山」,今年81歲了,兩位老人是遼寧省錦州人,其子女有在大連工作生活的,民警很快聯繫上了其大女兒。
「當時這位老人不記得任何人,但他能清楚的記住老伴的全名,我們屋子里的人在那一瞬間還是很感動的」,事後,民警江鵬這樣說。隨後,民警們又親自開車把老人送到了距離派出所一千多米外的家里。送到後民警得知,老人的家屬們已經在附近搜尋了2個多小時,正急的準備報警,而在等在家門口最前面的,正是王春山的老伴兒苑春華。

「一句話解了她的心愁」

昨天下午,王春山老人的大女兒見到記者時,仍舊不斷的感謝著:「民警真是太厲害了,雖然都很年輕,但真的熱心負責,我爸患有老年癡呆,還不是本地人,他走丟過兩次,好在都遇到好心人了」。王女士說,為了父親的病,一家人也愁壞了。據了解,老人患這個病已經快兩年了,從最開始的時好時壞,到現在逐漸嚴重,雖然一直求醫問藥,但面對這個世界性的難題,他們能做的仿佛太少。
「他的兜里揣了很多我們給寫的紙條,名字、聯繫方式都有,衣服上我也給縫過名字和電話」,王女士說,當父親狀態好一點的時候,他就會特別反感這些提醒,會把紙條都翻出來扔掉。這一次走丟,就是他用剪刀剪掉了縫在衣服上的信息後,導致無法被人找到。
王女士一家在小區開了個小超市,附近的商家和居民也有不少知道她父親病情的,王女士平時也囑咐大家幫忙多關注一下。昨日在小超市里,一位王女士的朋友在聽說老人全靠記得老伴的名字才找到家,一下子紅了眼圈兒:「真不容易啊!」年近80歲的苑春華老人在旁邊靦腆的笑笑:「真的嗎?真是這樣的啊?」身體硬朗,性格爽朗的她隨後笑著說:「結婚53年了,過了一輩子啦,兒女也對我們也很好,我倆有福氣,可惜這兩年他病了……感謝警察!」
王女士說,父母務農一輩子,平平淡淡生活。這兩年父親患病後偶爾脾氣非常急,尤其記不住所有人後讓母親也經常嘆氣,「這兩年他誰的名字都記不住,這次他記得媽媽的名字其實很寬她的心,解了她不少心愁!」榮千一 魯宏鈺 半島晨報、39度視頻首席記者王琳

▼ 汪國麟醫師 ▼

精選診所: 【汪國麟醫師】

人類「生什麼病就吃什麼藥」的時代已經過去了! 當今人類健康的最大威脅,已從急症或感染變成了慢性病,而藥物不再是修復健康的唯一選項 慢性病的成因複雜多變、不只一端,只倚賴藥物必定以失敗收場 人從來就不會因為缺少某個藥物而生病,反之 飲食、營養、生活形態與環境會左右基因的表現,會讓人體延年益壽,或是病入膏肓 這些才是人體療癒的基礎,而藥物只是最後不得以的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