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樣解決自我感喪失,以及不真實感

尋夢新聞LINE@每日推播熱門推薦文章,趣聞不漏接❤️

加入LINE好友

自我感喪失較少單純出現,常常與焦慮症、憂鬱症等心理困擾相伴隨出現。

一、含義

是指持續或重復地經驗到從自己的身體或心智運作中抽離開來,或是從外部觀察自己的感覺。

二、具體表現

1、不真實感:原本很熟悉的自己或外在環境,變得陌生或不真實。比如,感覺鏡子裡的那個自己很陌生。

2、與身體分離感:感覺自己的身體麻木或者彷佛已經死去、覺得身體的某些部分(例如手或腳)不再和其餘的部位連接在一起、感覺被抽離開,以致覺得對自己不再熟悉,好像從遠處觀察自己等。

兩大表現中,不真實感較為普遍,與身體分離感隻占19%。

三、負面影響

1、造成恐慌感。

這種感覺從未體驗過,因而感到奇怪,讓人有意無意地聯想到,身心是不是出了大事兒?而這個聯想又造成焦慮、恐慌或空虛等情緒。

2、少數人的生活學習工作會受影響。

四、形成原因

在遭遇重大挫折、創傷、內心沖突時,自己無力承受,觀察自我便與自己疏離開來,仿佛那些遭遇不是發生在自己身上,而是來自於陌生的他者。如此,自己才能繼續正常的生活。由此可見,自我喪失感,本質上是一種自我保護的方式。

以情緒極度強烈,以致無力承受為主要特點。情緒強烈與否是相對於自我力量而言。自我力量越小,情緒越易強烈。而女性一般較男性力量弱,兒童較成人弱。由此可以理解下述調查研究結論:

女性的自我感喪失發生率為男性的兩倍。

孩童時期遭受過情緒虐待與創傷事件者,為易感人群。

五、發展過程

一開始,自我喪失感隻發生在特定情景下,或能想起創傷回憶的時候。

由於定力弱、身體疲憊、心情煩亂,自我感喪失易在其它有壓力或令人焦慮的場合出現,如果又排斥與害怕自我喪失感,則易形成精神交互作用,排斥與害怕帶來的無助、恐懼、憂鬱等情緒,與自我感喪失相互加強,揮之不去,越揮越重,久而久之,則變成慢性狀態,大部分時間都感覺自己不真實,仿佛已經死去一般。

六、面對思路

1、平常心看待

A、首先必須了解,自我感喪失其實是一般人很常見的現象,大約50%的人群都不同程度地體驗過,只是大多數人沒有過度留意。假若只是暫時性地出現,則大可放心,並不需要什麼特別的處理。

有些慢性化的困擾者,由於已經適應了自我感喪失狀態,甚至連自己都不覺得有求助的必要。

B、前面已說,自我喪失感是一種自我保護的方式,使自己免於在強烈情緒中崩潰。因此是有積極意義的,它並沒有什麼危險。

C、也不要對「陌生的自我感喪失體驗」消極負面聯想,以為是身心出大事了。實際上,只要對生活學習工作沒實質影響,習慣了這種感覺就好。

2、找出促發因子

反覆觀察自我感喪失在哪種情況下會加重,哪種情況下會減輕或消失,進而找到屬於自己的促發因子,然後解決之。促發因子,即促進自我感喪失發生的因素。

根據一寧以往咨詢經驗,常見促發因子有:

A、負面情緒強烈。

B、睡眠質量不好。

C、有令人感到受威脅的人際互動或壓力。

D、內心有強烈的沖突。

E、體質弱且當時精氣神很弱。

在一項收集了117 個個案的研究裡,西麥等人發現,自我感喪失,對於各種藥物治療的反應都不理想。但改變促發因子,會有幫助。

讀者可能會問,促發因子如何改變?請參考一寧其它精彩文章,如自我喪失感持續明顯,最好尋求專業的心理咨詢協助。

本文轉至 一寧心理咨詢網 轉載請註明出處。

>怎樣解決自我感喪失,以及不真實感

About 尋夢園
尋夢園是台灣最大的聊天室及交友社群網站。 致力於發展能夠讓會員們彼此互動、盡情分享自我的平台。 擁有數百間不同的聊天室 ,讓您隨時隨地都能找到志同道合的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