偏頭痛位置/偏頭痛的常見症狀和原因

尋夢新聞LINE@每日推播熱門推薦文章,趣聞不漏接❤️

加入LINE好友

  導語:偏頭痛是一種常見的神經系統疾病,至少15%-20%的人以及超過50%的女性有偏頭痛。該如何緩解這種症狀呢?「問上醫」用美國家庭醫生的智庫告訴您關於偏頭痛的點點滴滴。

偏頭痛位置/偏頭痛的常見症狀和原因 汪醫師產文 第1張

  一、什麼是偏頭痛?

  偏頭痛是一種常見的神經系統疾病,至少15%-20%的人以及超過50%的女性有偏頭痛。

  典型的偏頭痛首先會出現視覺症狀(比如折線、彩光或閃光並擴展到一側視野長達10-30分鐘不等),然後會出現一側撞擊性劇烈頭痛。伴隨頭痛,還會出現惡心、嘔吐和光敏感(畏光)。

  常見的偏頭痛會導致頭部兩側非常疼痛。很多人認為頭痛是壓力,但緊張或竇痛也會導致偏頭痛。

  眼型偏頭痛

  有些人會雙眼看到閃光、鋸齒折線或「熱浪」,往往持續10~20分鐘。這類閃光通常是由大腦中的血管痙攣導致。如果接著出現頭痛,那麼這種狀況它被稱為偏頭痛。

  然而,在看到光線成鋸齒狀或熱浪狀後可能不會出現偏頭痛。在這種情況下,閃光被稱為眼型偏頭痛或無痛偏頭痛。如果出現這些症狀,請立即聯繫醫生。

偏頭痛位置/偏頭痛的常見症狀和原因 汪醫師產文 第2張

  二、偏頭痛的原因是什麼?

  雖然尚不完全清楚偏頭痛的具體原因,但被認為是由於重要化學物質(被我們的腦細胞5-羥色胺使用)異常導致的。在偏頭痛發作時,5-羥色胺的改變會影響大腦血管,導致血管收縮或收緊。這些血管改變會減少大腦的供氧量。如果供氧量長期不足,可能會中風(但很罕見)。

  有些食物可能會觸發偏頭痛,包括:陳年奶酪、硝酸鹽(經常在熏肉、熱狗等加工食品中)、巧克力、紅酒、味精、咖啡因、阿斯巴甜(一種增加甜味的添加劑)和酒精。

  女性荷爾蒙改變也會觸發偏頭痛,尤其是懷孕、吃避孕藥、月經期或更年期。人們往往認為他們的偏頭痛是壓力導致的。雖然壓力可能不會導致偏頭痛,但會影響偏頭痛的發作頻率。然而,有趣的是,大多數偏頭痛在壓力緩解後發作,通常出現在周末或假期。患偏頭痛的人通常家中存在頭痛史或動暈症病史。

偏頭痛位置/偏頭痛的常見症狀和原因 汪醫師產文 第3張

  三、偏頭痛的症狀有哪些?

  最常見的症狀是持續數小時的頭痛。典型的偏頭痛首先會出現視覺症狀(折線、彩光或閃光並擴展到一側視野10-30分鐘),然後會出現一側撞擊性劇烈頭痛。伴隨頭痛出現惡心、嘔吐和光敏感(畏光)。

  常見的偏頭痛會導致頭部兩側非常疼痛。

  對於眼型偏頭痛來說,症狀包括:雙眼看到閃光、鋸齒線或「熱浪」,往往持續10-20分鐘。還可能會出現一只眼睛的視力損傷,可能是整個視野,也可能只是上部或下部視野損失。在這些眼部症狀出現後,可能會出現頭痛,也可能不出現頭痛。

  偏頭痛的罕見症狀包括:復視、眼瞼下垂、瞳孔大小改變。在極罕見的情況下,與偏頭痛相關的視力問題可能不會完全消失。這可能是由偏頭痛引起的中風。

偏頭痛位置/偏頭痛的常見症狀和原因 汪醫師產文 第4張

  四、偏頭痛如何治療?

  要想治療,首先要避免已知的觸發因素,如食物、環境(如香水)、藥物(如避孕藥)。非處方抗炎藥(如阿司匹林、布洛芬等)可能會減少急性發作的嚴重程度。有時也會使用使血管收縮的藥物(包括咖啡因和胺類藥物)。另外,某些治療偏頭痛的處方藥物也可用於治療偏頭痛。

  如果偏頭痛比較嚴重,且經常發作,那麼需要定期服藥預防偏頭痛。四種最常用的藥物組是:三環類抗抑鬱藥物、β受體阻滯劑、鈣通道阻滯劑和一些抗驚厥藥物。

  有時可以注射肉毒桿菌毒素來治療慢性偏頭痛,在數周內多次注射頭部和頸部,有助於減輕症狀。

  眼科醫生可能會為你提供偏頭痛的治療方法,或推薦你去看神經科醫生或其他專家,做進一步的測試和評估。

  ”問上醫」是首個頂尖的用美國家庭醫生智庫為千萬中國人提供權威、專業、一站式精準健康管理服務的智能平台。每個健康解決方案均來自美國家庭醫生智庫,有科學依據。千萬用戶之選,值得信賴!看病前,先問上醫;看病後,再問上醫! 問上醫網(www.wen31.com)/APP限時開放免費會員名額,快快登錄註冊吧!想知道更多美國家庭醫生智庫的健康知識,您可以關注微信訂閱號「健康問上醫」(JKwen31)。還可以在文末留言或是加入問上醫微社群(微信號:wenshangyi31/QQ: 452555317)。原文鏈接:http://www.wen31.com/info/3429.html

  18種方法緩解頭痛

▼ 汪國麟醫師 ▼

精選診所: 【汪國麟醫師】

人類「生什麼病就吃什麼藥」的時代已經過去了! 當今人類健康的最大威脅,已從急症或感染變成了慢性病,而藥物不再是修復健康的唯一選項 慢性病的成因複雜多變、不只一端,只倚賴藥物必定以失敗收場 人從來就不會因為缺少某個藥物而生病,反之 飲食、營養、生活形態與環境會左右基因的表現,會讓人體延年益壽,或是病入膏肓 這些才是人體療癒的基礎,而藥物只是最後不得以的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