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夢新聞LINE@每日推播熱門推薦文章,趣聞不漏接❤️
春節期間,一則報導在微信朋友圈、聊天群熱傳:
中國科學家用瘧原蟲治愈了晚期癌症!
圖片來源:微信截圖
瘧疾治癌症的「奇妙」方法、中國科學家的突破,這樣的字眼不免激起讀者的好奇心和民族自豪感。
對於癌症患者和家屬而言,「治愈晚期癌症」這個說法,更是喚起了巨大的希望。
但冷靜一下:
這篇文章說得是否屬實呢?
這個研究到底是怎麼一回事?
感染瘧疾以毒攻毒,真的能治愈晚期癌症麼?
可以先明確地告訴大家:
陳小平、鐘南山兩位學者及央視報導,從頭到尾都沒有用過「治愈癌症」這一說法。
「瘧原蟲治療癌症」的方法部分有效,但仍需要進一步探索。
因為目前研究處於早期,而且試驗和觀察的數據都不夠多,所以現在一切的「言之鑿鑿」都為時尚早。
部分自媒體大肆宣傳「瘧原蟲可以抗癌」,非常不負責任,「治愈」的說法更是會產生嚴重誤導!
試驗結果
不能添油加醋亂報導
2018 年底,陳小平教授在一次公開演講中,介紹了自己團隊目前的研究課題——瘧原蟲是否能成為抗癌的生力軍?
因為發現瘧疾高發似乎跟腫瘤的死亡率降低有關,陳教授開始探索利用瘧原蟲治療癌症的可能性。
感染後,患者的免疫系統會被瘧原蟲「激活」,這些激活的免疫細胞可能可以殺滅腫瘤細胞。
陳教授在演講中說:
就目前的臨床觀察來看,在接受「瘧原蟲免疫療法」的首批 10位病人中,有 2 人可能被治好了。
圖片來源:演講視頻截圖
注意「可能」兩個字。
而在開頭提到的文章里,這話就成了「用瘧原蟲感染的免疫學方法成功地治愈了晚期癌症」。
圖片來源:某文章中表述
以偏概全、偷換概念。
央視的報導中,措辭客觀嚴謹。鐘南山院士也在肯定了這一研究積極性的同時,謹慎表示:
圖片來源:見水印
科研成果
不應淪為博眼球的噱頭
用寄生蟲來治療腫瘤,這可能是具有前景的研究方向。
而「中國科研團隊」、「屠呦呦」等關鍵詞,賦予了這則新聞厚重的「民族情感」。
治愈晚期癌症的預期,更是讓很多人抱有憧憬。
一些敏銳的自媒體人自然從中嗅到了巨大閱讀量的味道,看到了博眼球的可能性。
「科學家正在研究用瘧原蟲治療癌症」的吸引力,自然敵不過「中國人治愈癌症」。公眾號追求高的閱讀量,無可厚非,但前提是不歪曲事實。
如果真的有患者相信了這樣的說法,進而耽誤了常規、已被驗證過有效的治療,該怎麼辦?
陳小平和鐘南山均表示:進行過各種正規治療方式,效果不佳的患者,才適合參與這項臨床試驗。這一治療方式,還遠沒有到普及開來的程度。
圖片來源:演講視頻截圖
瘧原蟲治療腫瘤
還需更多研究
杜克大學癌症生物學專業博士李治中認為,還有許多核心問題需要解決。
比如:
-
這一療法的副作用是什麼?能否控制?
-
客觀有效率是多少?
-
演講中的 10 個病例太少了,大規模的臨床試驗結果會怎樣?
-
瘧原蟲導致腫瘤消失的詳細機理是什麼?
-
是瘧原蟲感染後產生的什麼生物介質發揮了作用?
-
……
網上也可以查到他們 3 個「瘧原蟲治療腫瘤」的相關臨床試驗,都在 1 期或 2 期:
圖片來源:網站截圖
也就是說,目前的瘧原蟲治癌的證據並不充分確鑿,還需進一步的探索。
嚴格意義上來講,臨床研究論文發表、所有數據公開之前,「瘧原蟲治療腫瘤」試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都是不確定的。
在這種情況下,一些自媒體人會出於怎樣的目的,大喊下面這樣的話呢?
圖片來源:某文章中表述
最後
對於標準治療已經失敗的患者,瘧原蟲療法可以作為選擇之一去了解,但需要降低預期。
對絕大多數癌症患者來說,至少目前,這一療法肯定不應該做為治療的首選方案。
因為失實的報導,給患者和家屬帶來不合理的預期,從而影響了治療決策延誤病情,這是很不應該的!
希望「瘧原蟲治療腫瘤」的研究能取得預想中的好結果。
而作為新媒體工作者,我們也應該時刻提醒自己:
患者真正需要的,是切切實實地治好疾病,而不是販賣希望泡沫的假消息。
本文經由美國杜克大學癌症生物學博士 李治中(菠蘿) 審核
封面圖來源:123rf.com.cn 正版圖片庫
責編:Leo,Jame
好看你就點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