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養生大家裘沛然的養生秘訣

尋夢新聞LINE@每日推播熱門推薦文章,趣聞不漏接❤️

加入LINE好友

上海市政協原常委、國醫大師裘沛然 圖片來源:浦江縱橫

裘沛然,(1913年—2010年5月3日),原籍浙江省慈溪縣。1979年榮獲上海市勞力模範,曾任上海市政協委員,市政協常委、「醫衛體委員會」副主任。上海市文史館館員、上海市中醫文獻館顧問。繫上海中醫藥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裘老生前在生活上沒有什麼特別的嗜好,不會打球、遊泳,連太極拳、健身操等都懶於練習,對於氣功靜坐、老僧禪定也沒有什麼雅興,食補藥補亦未作淺嘗。那麼,為什麼大家都稱他為中醫養生大家呢?裘老的養生秘訣到底是什麼?

一、養生奧旨莫貪生

裘老是著名的養生學家,他所提倡的養生要義,是在繼承歷代養生家的經驗和理論的基礎上,並總結自己的實踐體驗後提出來的。他提出養生的核心思想是「養生莫貪生」:

養生奧旨莫貪生,生死夷然意自平。

千古偉人盡黃土,死生小事不須驚。

希望自己健康長壽是人之常情,但不能貪生怕死,因為怕死的人情緒會不穩定,時時處於焦慮驚慌之中。中醫經典《素問·舉痛論》說:「怒則氣上,喜則氣緩,悲則氣消,恐則氣下,驚則氣亂,思則氣結。」又如「怒傷肝、喜傷心、思傷脾、憂傷肺、恐傷腎」等,都說明了七情的過度偏激對人體的氣血、臟腑均有一定的損害。其實,擔憂和恐懼也是於事無補的,應當把生死看作自然而然的事。養生在於順應自然,心定神閒,處變不驚,超脫生死,要懂得「來於塵土,歸於塵土」的道理。

裘老將這種生死觀歸納為「中節」,就是注意不要使七情過度傷神,神傷則致百病。在臨床中,裘老就觀察到不少危重病人,若能坦然自如、心平氣和,反而能提高抗病力,獲得奇跡般的治療效果。而越是憂懼生死的患者,知曉病情後則精神崩潰、氣血耗散,病況惡化,偏多預後不良。實際上,世間萬物有生必有死,「生吾順事,歿吾歸焉。」生,要順應自然;死,就是從來處返回,像回家一樣。坦然面對生死者不一定會死,而害怕死亡者反而促其壽夭。

裘老自己就撰文寫過這樣一件趣事:有一次老先生赴京開會,當時適逢飛機失事頻繁,後勤部門考慮到他的安全,特改置火車票。但老先生認為航空出事畢竟概率很小,萬一適逢其會從空中直墜大地,頃刻骨肉俱化倒也死得何其痛快!總比呻吟病榻、受盡折磨而終歸一死的人,要瀟灑得多。遂囑咐仍換回機票。可見裘老不僅詩文灑脫,行事也是一派大家風范。

二、澄心息慮無欲求

裘老的著名養生理論「全神」,就是指努力使自己的精神完美無缺,要運用各種修心養性的方法,使自己的心態保持至善至美、恬淡寧靜,也就是要「澄心息慮」。「澄心」要求具有高尚的思想境界,摒除邪惡和貪欲之心,不慕求名利,不損人利己,要有純淨無為的精神。「息慮」並不是說人不要思慮,問題在於思一定要「純」,能純則「全」,精神純真專一,潛心學術研究,為人民多做好事,自然心安神怡,形勞而不倦。讓心神保持「心靜如鏡」的狀態,讓「神」的功能得到最大限度的發揮,使人氣血和暢,五臟安寧,精神內守。就像裘老做學問一樣,「思維一定要‘純’,搞學問要純真專一,寢饋其中,樂而不疲,雖殫思極慮,對身體沒有什麼大礙。」

裘老一生博覽群書,遠紹旁搜,曾主持編寫了30餘部著作,在90歲高齡還編輯出版了《裘沛然選集》,將自己所提倡的一系列養生、防病治病的中醫學專業知識整理出版,特別是將治療急性外感熱病和疑難雜症的寶貴經驗,以及自己的多篇充滿感情、言簡意賅的精湛詩文也輯錄其中。有一首詩就充分說明裘老的名利觀:

從來得失有乘除,窮達區區莫問渠。

終是助人為樂好,世情看淡即天書。

澄心息慮的思想實際就是反映了裘老的名利觀:對自己的得失不要過分計較,就像孟子說的「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濟天下」把「窮」「達」看成是區區小事,不要過分計較。但在這首詩的後半段又強調助人為樂好,摒除了孟子的「獨善其身」的狹隘性。

在生活中,裘老也遵循著自己的人生觀。改革開放初期,裘老一家人像中國大多數知識分子一樣住房條件很差,面積狹小、煤衛公用。學校在調整職工住房條件之前,搞了一次挨家挨戶的住房狀況摸底調查。當走訪到裘老家時,裘老的一番話令分房領導小組成員感到震動。裘老說:「我的學生某某已經32歲了,等著房子結婚呢,你們先解決他的住房困難,然後再考慮我的住房問題。」當年分房領導小組的人回憶說,在那個物質生活條件極為匱乏的年代,人人都是申訴自己的住房如何簡陋,如何困難,希望改善成什麼樣子,而裘老是唯一一個先替別人說話的人。

三、詩詞歌賦遣精性

裘老是一代儒醫,精通中國文化,年幼時就師從「江南名士」施叔范先生,誦讀「四書」「五經」,旁涉歷代詩賦。直到現在,裘老也是嗜讀成癖,家中藏書數以萬計,是出了名的「萬卷戶」。然而他常說:「萬卷書易得,但覺得讀書越多,越覺知識貧乏,人生苦短,學問無窮。」裘老平日裡就孜孜不倦地專心埋頭研讀。他強調做一名合格的中醫,除奠定紮實的中醫學基礎外,還要有中國文化和有關自然科學方面的知識,方能在實踐和思維中融會貫通。

裘老除了有深厚的文、史、哲功底,吟詩揮毫也是他的一大嗜好。他曾經寫過《論養生》詩五首,將自己的養生觀以詩詞的形式展現出來,內容凝練,文采飛揚。他的《劍風樓詩鈔》也頗得海上文學藝術界的好評,有70餘位書法家為裘老的詩濡墨揮毫,國畫大師陸儼少特為《遊黃山二絕》配畫,《上海盟訊》報發表專文,盛讚其「文筆優美,在中醫界堪稱一絕。」吟詩誦詞既是老先生的嗜好,也是他的養生之道。

我國是詩的國度,歷代詩人為我們留下了浩如煙海的名篇佳句,閒暇之餘吟誦古代詩人的詩詞歌賦,如果自己還能舞文弄墨一番,對保養天年、健康長壽,將大有裨益。

四、饑餐渴飲七分宜

認識裘老的人對他的第一印象就是非常瘦,以瘦弱之軀而年登耄耋,都稱讚他是「千金難買老來瘦」。裘老從年輕時起就很清瘦,他推崇孫思邈「饑中飽,飽中饑」的原則,吃飯都吃七分飽,有幾次吃大餐,他也能自覺做到每道菜只吃一筷的「設定」,這和他養生講求「嗇」字的觀點也是一致的,節食就是體現「嗇」的一個方面。

裘老還專門為提倡節食寫下養生詩:

饑餐渴飲七分宜,海霧龍腥未足奇。

益壽金丹非藥石,休教病急亂投醫。

我國勞力人民很早就提出了「每頓省一口,活到九十九」的科學口號,《黃帝內經》中把節食提到了養生的第一位:「飲食有節,起居有常,不妄作勞,故能形與神俱,而盡終其天年。」以後歷代養生家對節食有益於長壽的理論均有不同程度的闡述,如晉代張華的《博物志》中說:「所食愈少,心開愈益,所食愈多,心愈塞,年愈損焉。」現代醫學也證明大吃大喝和過度飲食有損健康。在1930年,美國營養學家麥卡發現用最低量的食物餵養的小白鼠比喂以正常食量的小白鼠壽命長60%,這一著名的動物試驗提示限制飲食可能延長人的壽命。裘老平時淡餐少食,使胃腸清虛,則神氣周流,陰陽得位,順應了腦力勞力者新陳代謝水平低的特點,延緩了衰老的過程。

其次,飲食應清淡,不要挑食,食物注重在營養,而不在於奇味。「海霧龍腥」的山珍海味不一定適合所有人。人具有自動調節功能,想吃什麼東西就說明體內要這種物質,所謂「胃以喜為補」,這是很有道理的。食譜越廣,各種營養成分就越齊全。現代人不缺乏膏粱美味,清淡的食物反而應該有意識地多吃一點。

五、跋山涉水愛風雲

旅遊也是養生的重要手段,不僅能活動人們的形體,還能帶來精神上的愉悅。可以欣賞園林風光和小橋流水,泛舟湖泊,品茗賞月,也可以登臨奇峰,跋山涉水,漂洋過海,探險覽勝。現在更是提倡「養生旅遊」的新概念,強化旅遊的休閒與輕松,改變走馬觀花式的旅遊模式,使旅遊更平和,更安詳,以天人合一為最高境界。

裘老認為旅遊也是養生的重要手段

裘老從年輕時就喜歡旅遊,壯年遊泰山,「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遲暮登廬山,「五老峰高升紫氣,三疊清泉落玉簾。」裘老旅遊時飽覽的湖光山色也給他帶來無窮的創作靈感。1978年春裘老遊黃山時為黃山的奇景所感,賦兩首詩,收錄進他的《劍風樓詩鈔》:

影落清溪照眼明,雲峰古木自渾成。

老翁跋涉過千里,來聽黃山瀑布聲。

雲端誰把兩峰安,奇景多從霧裡看。

天意為防浩氣盡,故開磅礴倚高寒。

裘老將旅遊、作詩和養生有機地結合起來,寓養於樂、寓樂於養,也是中醫養生動靜結合的最好實踐。

點我分享到Facebook

>中醫養生大家裘沛然的養生秘訣

About 尋夢園
尋夢園是台灣最大的聊天室及交友社群網站。 致力於發展能夠讓會員們彼此互動、盡情分享自我的平台。 擁有數百間不同的聊天室 ,讓您隨時隨地都能找到志同道合的好友!